历史人文这类兴趣者少吗,真的很冷门吗?你怎么看?

释然的春秋梦


我觉得真的很少人关注这个领域。

刚刚,绞尽脑汁的回答了几个跟文化相关的问题,原以为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回答了五个问题,有三个推荐到头条首页,阅读量真的少的可怜。

我觉得有着几个原因吧,一个就是现在我们通常都在吃“快餐”,大家时间都比较紧,平时都没啥时间,好不容易周末了休息了,出去逛个街,看个电影,要不就睡个懒觉,把原本就不多的时间给消耗掉了。对了,还有一点时间,刷个抖音吧···

在一个就是,可能我的回答还不够有趣。或者是缺乏吸引力。我觉得和这个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如何把厚重的历史人文,用好玩有趣的话语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加强的点。

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虽然是历史人文题材,但也不能局限于古文字,局限于古代。如何用今天的语言,讲好历史人文的故事,或者是如何用历史人文,来演绎今天的故事,其实是值得来做一个尝试的。

我看你是对历史人文感兴趣,我觉得不管是有没有人阅读,只要是自己喜欢,自己感兴趣,完全可以当成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写,用一种恬淡、闲适的心境,来写自己想写的故事。


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没必要太过于功利。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没人看,没人点赞,但还有一个人,你让他高兴,你让他觉得充实,你让他觉得生活还是有意义的,那就是你自己。我们无法取悦别人,但我们还可以自娱自乐。

我觉得这也是我想写点东西的原因吧。

���b��


珍爱君


‘“冷门”这一说,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从事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历史这关,都得过。


文学,有文学史;政治,有政治思想史;法律,有法律制度史……

没有历史,就没有比较研究,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的先进生活。

比如说,我们是如何从野蛮的“刀叉文化”进化到“筷子文化”,为什么西方国家至今还用刀叉?为什么韩语、日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很像?为什么西方的龙是邪恶的,东方的龙是正义的?这些都要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再者说,“冷门”不“冷门”,要看社会对它的需求有多高,不在于人们对它的关注有多大。

举个例子,

当下,挣钱最实用,学经济、编程的多了去了。

学政治,学文学的,有什么出路?那么学政史,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许多同学或随波逐流选择了经济学、计算机行业,或被长辈忽悠着跨进了这些领域。可是,经济学、计算机编程,真有那么好嘛?

工作以后,看见从事金融业的朋友累得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我是既羡慕,又心疼。


可社会只需要这些人才吗?人文学科出身的人,就真那么容易失业吗?

肯定不会是这样,干一行,爱一行,只要在这一领域扎得深,研究得深,你也终归会为社会贡献力量。

比如南海问题研究。在2009年以前,我们国家的海洋问题研究专家都分散在边疆历史研究、中美关系研究中,当时,南海问题研究就是典型的“冷门“议题。

但等到越南、菲律宾嚣张跋扈地侵犯我国的海洋权益时,“南海“议题炙手可热。散落在各大人文社科领域的相关专家,也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只要你感兴趣,不要管它“冷门不冷门”,也许你对它的“热”,就足够令它发光发亮。


历史线人


对文史感兴趣的肯定是小众,大众最感兴趣的是时政和社会生活的热门,只是因为谈论时政和社会生活受到很多限制,一些人才不得己转向文史。

我自己过去就是写时评的,从2O03年在人民网发表时评,后来给红网写时评,算是小有名气,被新浪认证为时评人。但近些年时评实在写不下去了,我才转而写文史随筆。现在文史也渐渐冷落,真不知还能写点什么好。



曹宗国


历史人文在当今社会冷不冷门,个人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与当今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更注重单位时间的有效性,直观、立即有效的知识,更受人们的青睐,比如金融,学了能立马了解如何分配自己的资金以及如何赚取更多的资金;比如所在行业的最新法规与趋势,学了能确保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及正确预判能力;比如最新的新闻、八卦,知道了可以增加自己的谈资,在于别人交谈的时候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2、与文学载体的差异性有关

古代的文学作品,是用文言文编写的,与现代的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文学造诣不深的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历史人文的真正精髓,这也导致了历史人文在当今社会的冷门。

3、与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

古人所生活的环境,与当今社会相距甚远,没有飞机大炮、高楼大厦、铁路轨道等等,古人描述的生活场景,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曲水流觞神仙聚,举尊相邀知音人”这些古人的生活场景当今人也从未见过,更无从理解了。

但历史人文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探究朝代兴衰的根源,了解名人轶事,都对人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吕布的三易其主与关羽的忠义之名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忠诚是多么优秀的品质,这样的例子在历史长河中简直是数不胜数,等待着大家好好去发掘。





兮兮爱读书


您好,青源为您解答。谢谢阅读。

历史人文真的冷门吗?虽然这领域看起来很冷,因为大多数历史内容实际上很枯燥。但事实上,历史领域并不冷门,有趣的历史故事看的人不必娱乐、生活少。但是历史领域也缺乏热点话题,这对于头条的机器推荐机制来说,其实是不利的。

头条给予了历史领域创作者很大的支持,爱好历史领域的人其实也很多,但是没有火,实际上是选题没选好。历史领域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范围。

在头条怎么写好历史领域文章?

①选好二级领域

历史领域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一定要领域下沉。写作太广了,对推荐和粉丝积累都不利。因为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热衷于某一方面的历史,比如喜欢近代史的,就不一定喜欢古代史。但是也不要下沉的太厉害了,比如只写中国古代史里面的春秋时代,那样受众面就更窄了。因此最好下沉到二级领域,比如中国古代史或者世界近代史。


②一定要写优质内容

头条对于优质内容很看重,历史领域是拿青云奖最多的一个领域。一个青云奖200-1000元不等。这个奖实际上很好拿的,但是如果你写的都是一些流水账,或者照搬,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你就会和这个奖励擦肩而过。


③不要太枯燥

写历史本来就是枯燥的事情,你再在文章中长篇大论,虽然是干货满满但是不见得会得到喜欢。写历史最好有加上一些有趣的内容,譬如什么野史啊,写些悬疑啊。这样的受众面会更广一些。

个人认为历史人文类,还是比较有“前景”的。而且平台扶持力度大,如果你喜欢历史,大可以尝试一番。写文章也是对自己学到的知识的一种总结和提炼,对你来说是有好处的。

你好,我是“青源自媒体”,一个有态度的自媒体人。“关注我”,我们一起分享做自媒体的快乐和心酸,交流做自媒体的经验。


青源科技谈


中国是一个上下几千年,纵横一度跨越大洲的大国,无论从历史,还是文化。都有着过于深邃的积淀。之所以这一块少人问津,不代表喜爱历史人文的朋友少。而是这个领域的确太过深奥。

国内对于历史方方面面都有所研究的团体很多,前些年集中于主流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探索,随着发掘深入以及科学发达。近些年对于小众历史以及少数民族历史也有进一步的探索发现。很多未解之谜都在一一浮出水面。

我们细细观察百家讲坛在各个媒介平台的历史板块点击量就可以知道。爱好历史人文的人还是很多的。之所以发表见解的少,主观认为,还是历史这个课题太大。不像专业学科,有一个固定答案,历史人文因为讲述的是过去式,故而很多内容。都是在不断完善的,很难一概而论,处于中国人的保守传统,没有人会武断的进行解说吧。

不喜勿喷[笑哭]


人文频道天宇


其他人我是不知道哈,但是就我自己还挺感兴趣的,有时候看历史,感觉跟看故事似的,有的让人感同身受,或是开心,或是悲伤。万千情绪,能感受到的,尽感染之,跟着哭,跟着笑。或是为某个人物感到悲凉,或是伤春悲秋。有的时候,都会将历史中人物命运,联系现实,有着自己的思考;或者自己代入,觉得自己还不如人家。

而不管怎么样,历史人文,感兴趣的自然喜爱,不敢兴趣的,也就这样,总体上看,可能更偏向于冷门吧,但是个人观点,如果真的喜爱,坚持下去,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沉浸其中,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迷茫的人生意


本人刚参加泛文化写作营不久,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很遗憾的告诉你,也许历史人文类的兴趣者在别的平台不少,但在这个平台,真的无比稀少,特别是文化领域,更是极其惨淡。

为何我会得出如此结论?基于以下四点:

第一、从平台自身的角度来说:

从平台自身角度来说,“今日头条”四个字就无比清晰明了的定位了平台的属性,为读者提高最具时效性,最具热点性,最具娱乐性的新闻和话题等各种延伸信息。

平台靠信息起家,靠广告、娱乐、短视频小说等各种渠道和衍生产品变现。

而历史人文甚少与这些沾边,所以从来都不是平台主营的业务,而没有平台的大力推荐,是很难将历史人文频道做起来的。

第二从历史人文角度说:

从历史人文角度来说,一方面文化的传承方面是有问题的,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的人都没有了,还有谁会去在意这个文化的延续呢。

历史也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在意过往的历史怎么样了,娱乐明星啥的倒是如数家珍。

且历史人文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讲究的是水磨的功夫,谁也不想拿有限的时间去搏一个缥缈的前程,偌大的一个中国,也就出了一个易中天教授。

第三、从读者角度说

从读者角度来说,最为关心的频道肯定是新闻、娱乐、财经、情感、职场之类的,碎片时间化阅读,比起枯燥无味的文史类文章,这些频道的文章看起来有意思和实用多了。

就算想了解文史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去系统化的学习网课和看这方面的书籍,总比这些零零碎碎的文章好多了。

第四、从作者角度说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没有平台和读者为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消费,没有收益或收益太少,光凭兴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毕竟作者也是要吃饭的。

这就是一种循环,越是没有优质的文章就越少这方面的读者,越是少读者就越能吸引到真正有底蕴的优秀作者。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浅见,有错漏和不足的方面欢迎各位指正,


如羽凌云


人类的历史发展本身就是部文化史!对于当前年轻人来说,面对过多的生活压力变得越来越功利和目的性极强,忽视了自身价值的探求!用《天道》里的话来说就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区别,强势文化在于自创与发展,弱势文化在于速成和依附!如何锻炼强势文化,那就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理解文化就必须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才能求得文化的本源,发现文明背后的东西,这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包罗万象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注定得道的人不会很多!

当然,很多人都了解历史,也能说一二,但是大多道听途说,照本宣科,陈寅恪之师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