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主宰於腰是什麼意思?如何訓練?

沐林居士


“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句話高度概括了練習太極拳時,上下肢之間和腰的關係,這裡實際講述了腿、腳、腰、手的關係問題,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講“其根在腳”。這是講練拳的根基在腳,腳連著地,所以,練拳要打好根基。俗話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這說明根基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所謂的“發於腿”,是講勁力的傳遞,是用腿的後蹬形成發力的。

第三,所謂的“主宰於腰”,是講腰的中軸、中樞作用。

第四,“形於手指”是講勁力最後是通過手來表現出來,通過梢節來表現的。手是力量傳遞的最後一個環節,腰腿的力量最後通過手來發放出去。太極拳的進攻和防守都是通過手來表現的。

武禹襄的這句話,把太極拳上肢、下肢與腰的關係講得非常透徹明瞭。

那麼,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做好這一點呢?

一、要練好腿腳功夫

腿和腳是人體重要的部分,所話說:“人老腿先老。”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延年益壽,使人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腿的練習。太極拳健身重點要做到腿有勁,這樣就減緩了衰老,同時,呼吸深長,增加了肺活量,增加了氣血循環,有益於健康。所以,腿腳好,也關係到呼吸功能。太極拳對腿和腳的鍛鍊是非常好的,長期練習太極拳的老人很少摔跤,這是由於他的下盤特別穩。拳術裡講,這是“落地生根”。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練好樁功。初學者要練好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手、腰、腿的練習,高級階段還要進行手、眼、身、步的配合,但是最基礎的是腿上功夫的練習。練腿上功夫,主要是站樁,比如渾圓樁。站樁要符合太極拳的要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站渾圓樁,我不主張站得太久,只要站20秒左右就可以了,然後換其他的樁法,比如弓步樁、虛步樁。還有,站樁要站活樁,不能站死樁,要在站樁的過程中不斷地移動重心,比如重心前移成弓步,再後移成虛步,這樣循環往復,不斷練習。用這些方法能夠加強腿部力量,也加強了步型的穩定性,為後面的練拳打下好的基礎。

其次,要體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練拳時,腳給地面一個蹬力,地面就給腳一個反作用力,這叫“問地要力”,這個力通過腳、膝、胯、腰、肩、肘,傳遞到手。練習太極拳時,按照這七個環節傳遞勁力,動作要緩慢柔和,注重體驗內力的運行。這樣,把下盤功夫練好了,然後中盤和上盤的動作就容易協調配合了。

再次,練習腿腳功夫時,要體會對拉拔長、陰陽相濟的太極勁。比如練習樁功,氣向下沉,神意則向上領,做到虛靈頂勁、立身中正。做動作時,前去之中必有後撐,這就形成了對拉拔長;還有,做動作時要注意“欲左先右,欲右先左”。這就是一個對立統一、陰陽平衡的問題。

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員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練習。高水平的運動員,他們初學時要打好這些基礎,到了高級階段,還要練習這些基本功,要經常回歸到這些基礎東西的練習,基礎的東西要和高級的東西(比如神意氣)結合起來練習,否則,手上的動作和眼神的表現就會不順暢。現在一些太極拳練習者存在著誤區,有浮躁的思想,不願練習基本功,直接就學習套路,這樣就大大地影響了健身的效果,也會影響到拳藝的提高。我一般在教學中採取基本功和套路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把基本功融合到套路的教學當中,既提高了練習者的學習興趣,又保證了練習者拳藝的提高。

二、要練好腰胯功夫

腰很重要,它是連接上下肢的樞紐,是中軸,是紐帶。練習太極拳,動作要形成整體性,就必須依靠腰來調節。武術中有“太極腰”的說法,這說明太極拳特別注重腰的鍛鍊,要用腰來帶動四肢的運動。從運氣的角度來說,“氣沉丹田”也是在腰部。從運勁來說,“發於腿,主宰於腰”,也離不開腰。楊澄甫說:“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這都說明了腰的重要性。

我們練習太極拳時,首先要注意用腰來帶動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勁力才能上下通達。

其次,做到靈活轉動,起承轉合,要靠腰。我的體會是在運行當中,腰走螺旋,帶動四肢的運行。我們可以把腰的螺旋勁抽出來單獨練習。“腰走螺旋,外走弧形;內走螺旋,外走圓弧”,這是腰的運行規律,也就是腰的螺旋運行,帶動了手的弧形運動;手的動作都是靠腰來帶動的。洪均生的《陳式太極拳三字經》中說:“每一動,螺旋行,其要求,圓而松,或柔化,或剛攻,因敵變,螺旋中。”這裡面就提到了螺旋。另外,腰走螺旋還有利於四肢動作的協調。我們在練習時,注意力不要放在手上,而是放在腰上,用腰來帶動,這樣就能做到手腳配合的協調。當然,強調了腰的主宰作用,也不是說手就是完全被動的,練拳時,要“腰帶手領”,就是說,手的引領作用和腰的主宰作用要相輔相成。

三、綜合配合

在練好腰腿功夫的基礎上,還要把上肢、下肢與腰配合起來練習。拳論講:“力由脊發,步隨身換。”這就是講腰和步的配合問題,是說力量是從脊背發放出去的,這樣就可以使用上背闊肌等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就是完整,勁力也很大,不是局部力量。要做到力量的完整,還要注意胸腹的含展。胸腹的含展與腰的旋轉很好地配合起來,這樣才能做到協調一致。有的人打拳,腰能旋轉帶動四肢,可是動作仍然很僵硬,這就是沒有做到胸腹含展。有這樣問題的人,可以單獨進行胸腹虛實含展的練習。拳論說:“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這是講內氣舒暢騰然的條件是“刻刻留意在腰間”。我認為,“刻刻留意在腰間”雖然講的是腰,但是還有胸腹的變化。有了胸腹含展的變化,再加上“力由脊發”,用腰帶動四肢運行,才能把太極拳練好,形成周身“節節貫串,沒有絲毫間斷之處”的太極拳運動方式。

綜上所述,我們在練好基本功,學會太極拳動作以後,還要注意能夠做到周身一家,協調完整的配合,就要注意腰帶動上下肢的運行。達到了這個水平,就是進入到太極拳的中級水平階段了,下面再進行眼神、攻防意識的訓練,就能向高級階段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