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自己掙錢實現財富自由的女人才是聰明的女人

有一次朋友和我討論,現在的年輕人中間存在著一種拜金風氣,該如何正確引導?

我回答說:“年輕人愛錢挺好的。”

為什麼?她有點吃驚。

我不止一次問過90後的年輕女孩和男孩們,他們愛錢嗎?他們通常馬上會露出大大的笑容,嘻嘻哈哈一陣子,然後說:“愛!”

我問:“為什麼?”

回答說:“買買買!”

“買什麼?”

這時候女孩和男孩的回答開始顯露差異。

女孩們說:“買衣服、包包、各種化妝品。”

“買衣服、包包和化妝品幹什麼?”

“能打扮漂亮啊!”

“打扮漂亮幹什麼?”

“發朋友圈。”

“發朋友圈幹什麼?”

“為了讓大家看到我啊。”

“看到你就怎麼樣?”

女孩子們各種笑,不回答。

我接著問:“讓人家看看你多可愛多值得愛嗎?”

繼續笑,有人笑得羞澀,有人笑得心領神會,有人一邊笑一邊點頭。

會自己掙錢實現財富自由的女人才是聰明的女人


男孩們想買的東西不一樣。

“買很大的房子,最好帶游泳池。豪華汽車。”

“為什麼想要那麼大的房子和很貴的汽車?”

“因為這些東西好啊。”

“為什麼這些東西是好的?”

“因為這會讓你顯得很牛逼。”

“為什麼你想讓自己顯得很牛逼?”

男孩子們笑而不答。

“這樣你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很值得愛嗎?”我問。

有人笑著點頭,有人小聲但簡潔地回答:“當然!”


會自己掙錢實現財富自由的女人才是聰明的女人


看這些問答,從錢開始,但最終都指向一些基本的需求:我們需要被看到,需要感到自己有價值,需要愛與被愛。

這些不是生而為人最正當的需求嗎?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以愛錢為恥?這實際上不是錢的問題,因為貨幣本身並不具有道德或者情感價值。這是人們對待錢的態度的問題;是隱藏在錢背後的人和人的關係問題。

比如說,你很有錢,當一個人說ta愛你,你是否會有疑問,ta愛的是你的人,還是你的錢?這聽起來是對對方人格的質疑,但這個疑問實際上是針對自己的:“我是否值得愛?”如果在一開始,你用“我很有錢,我能給予你很多物質滿足”來誘惑對方開始和你建立關係,你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了:“我不值得愛。Ta願意和我在一起是因為我能夠滿足對方的物質要求。Ta愛的是我的功能,而不是我這個人。”但是在這種情形下,其實你也並沒有看到真實的、完整的對方,你看到的只是ta的需求,和你能夠利用ta的需求,誘惑ta來滿足自己需求的可能。

會自己掙錢實現財富自由的女人才是聰明的女人


這是一個孤獨者的遊戲。

如果把這個遊戲裡的錢,換成名聲、權力,甚至才華、天賦、智慧,結果也是一樣的。所以,這關錢什麼事?

我們其實可以用更輕鬆的態度對待錢。所以我喜歡這樣的狀態,不分男女:

我愛錢,但我更愛你這個人。所以我願意和你一起分享一切我喜歡的東西,包括錢。這是一種分享力量和生命的途徑。當然可分享的東西有很多種,而錢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給予對方財富,就意味著給予一種加持:我希望你活下去,很有質量地活下去。接受財富則意味著,我願意接受你對我生命的肯定和讚美。我願意好好活下去,我也有能力給予你回饋,這種回饋可能是財富,也可能是豐足的感官滿足,被包容接納的感覺,幸福感,或者其他有價值的東西。

愛錢和愛生活、知敬畏、溫柔善良、品味高雅並不矛盾;和一切美德都並不矛盾。錢和這些美德的矛盾只是人為設定的結果。而設定這種二元對立的社會,肯定是一個曾經深深陷入到集體匱乏中的社會,為了抗禦匱乏帶來的痛苦,把安於貧困稱讚為美德。

最後重提一下這個老梗:

“你愛我的錢,還是愛我的人?”

“你努力掙錢並樂於分享的樣子很可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