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在宋代为什么这么火?

五月_殇


宋代“斗茶”风气盛行,这样的斗茶习惯由中层的士大夫向上至宫廷皇宫,向下至平民百姓都沉浸这种风气中。在“茶色贵白”的标准下,建盏成为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之下的必备产物,黑瓷是宋代人审美和技术的追求。


斗茶的汤花呈白色,与黑盏正好黑白相衬。“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斗茶时遇汤花消痕,水痕分明,清晰可见,更加容易斗茶区分高下。

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汤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里大致说了建州的建盏是最适合斗茶的,其他地方产的都及不上。可见当时的宋代文人雅客对于建盏的喜爱,达到了人手一只,已然是茶器之王。



宋代诗人苏轼、欧阳修、陆游等大家名士,都在饮茶的诗文中留了歌颂建盏的诗句,记录了他们以茶、以盏会友的事迹。建盏的最狂热的追求者——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指出了建盏中建窑所产的青黑色兔毫盏为上品,是最佳的茶具。可见建盏在宋代作为茶器至尊的地位有多么的牢固和不可替代。


建盏并不是单单以黑来达到至尊的地位,不可忽视的釉色变化更是精彩。


小逸说茶器


建盏产于福建南平建阳区,古称建阳市,建盏之名便来于此,因为此地矿物种类丰富,非常适合烧制建盏,其釉面古朴,纹理变换多样,非常漂亮。

宋代是文人墨客的天下,那些文官们个个拿着高薪没事干,就只能聚一块卖弄风骚,古朴大气、美观自然的建盏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不仅如此,建盏还很适合斗茶,因为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非常利于茶汤的保存。而中国茶文化最发达的朝代就是宋代。喝法玩法斗法层出不穷,日本现在非常火的茶道,那都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茶文化火,建盏又适合斗茶,自然也跟着火了。


守仁读仁


宋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丰碑,尤以单色釉瓷器为美。其中宋代建窑黑釉盏,引领了宋代举国上下的黑釉茶盏潮流,也成为黑釉瓷的代表。

建窑茶盏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茶碗,备受历来中外茶人的宝爱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现市场,莫不成为众人头号珍藏目标。

不过,好品相的建盏其实数量不多,由于宋墓极少出土建窑瓷器,因此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建窑,多是传世品、出水品或是捡自窑址的窑址货。

盏底有“供御”字样的,是当时供奉给皇室的建盏

目前流通的建盏绝大多数都是窑址废品,碗上通常都带有些缺陷,有些软塌变形、有些因温度不足釉面未烧结、又或是烧造时倾覆而与匣钵沾黏等等。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宋代的城市与唐代不同,唐代城市主要突出的是政治功能,而在宋代,大部分城市不设城墙,建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促进人口聚集。

这使得丝绸、茶叶、瓷器等这类奢侈品需求量大增,这种需求带来的影响就是手工技艺不断发展,瓷器种类增多,建盏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文官系统的发达

经历唐末混战,宋太祖又是黄袍加身,这样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加强对手握兵权武将的防范。

以有宋一朝文官的权利得到了极大地强化,与此同时文人的社会地位也空前的提高。

是谁风花雪月、是谁吹拉弹唱、是谁有闲情逸致品茶斗茶,当然是文人,武将爱的是封狼居胥,爱的是打打杀杀。

所以宋代文人生活偏于小资,这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审美心态趋向内敛

魏晋南北朝至唐,文人心态主张个性张扬,所以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诗句。

从瓷器的发展来看,唐代的三彩瓷和秘色瓷釉色绚丽,而到宋代,单一釉色的瓷器更受欢迎,如龙泉窑的青釉、钧窑的蓝釉。建盏作为黑釉瓷的一种,也必然得到发展。

宋徽宗的个人作用

宋徽宗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皇帝,但绝对是一个极有造诣的艺术家,有宋一代书法第一,又兼具文艺青年的各种喜好。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部分,直观展示了宋代饮茶风气

人家写了一本《大观茶论》对建盏是这样评价:”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这句话至今仍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句。

宋徽宗不仅自己喜欢用建盏,还兼职推销员。

据《宣和遗事》载:“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

可见建盏在宋代想不火都难。

对于建盏的烧制,建盏匠们说:“一炉生,一炉死,一炉生不如死”,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建盏大师,也有可能很久烧不出一只精品建盏。

建盏是“土与火”的艺术,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于从皇帝开始都重视喜爱建盏,建盏在宋代火红是理所当然的。


火枫一叶


建盏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在宋代就曾盛行点茶法。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也用此法。日本的抹茶便从此而来。

说到为什么黑釉茶盏会在宋代流行,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简单来说就是,唐代饮茶方式主要以煮茶为主,到了宋代则开始流行点茶,茶汤是白色的。用黑色的茶盏最能现实茶汤的颜色。这些喝茶的人很会玩,点完茶还要斗一斗,品评赏玩,建盏的厚度刚好能够保持茶汤的温度。so 大家就都觉得它很好用啦~~就开始流行啦啦啦~

世界上唯一一只曜变天目盏是日本的国宝,显然这是中国的建盏,但是被日本完好的保存下来,并且至今作为国宝放在博物馆。

提到建盏,是绝对不能忘了这位牛逼到爆的顶级“网红”——宋徽宗

这位审美超棒的皇帝赵先森非常推崇建盏。他在《大观茶论》里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这里说的玉毫条指的是盏面上形成银褐色细密条纹,像兔子的毫毛,故也叫做兔毫盏。


逆旅修行


说的再多都不如你买一个到代的建盏,泡茶喝就知道了。很强大。同样的茶叶,同样的水,在建盏出来的跟其他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