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应该是各位家长一直探索的问题。其实孩子成长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都是通过一个模式培养孩子,那就失去了多样性,成长应该是真实而立体的。

我们看一下白岩松结合其自身成长及教子经历是怎样说的 !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输”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

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赢,输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其实老祖宗们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有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我们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失败并没有多么可怕。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有时候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成功。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项羽成功吗?作为一名男人,一位将领,可谓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但不管是课本还是影视作品中,项羽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项羽虽然英勇善战,打过很多胜仗,但按结局来讲,他也不能算是成功。在当时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而成功者则是秦侩,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只有输得起,未来才能赢得起。所以家长们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怕输,而是让孩子体面有尊严的输,这样当孩子重新站起来的时候,他才能走的更远,这也就是所谓的“逆商”培养。

当内心再没有斗志的时候,人也就真的垮了。

曹操一生的征战中,最大的失败当属赤壁之战了,几十万的军队剩下几百人。兵败后他们披头散发,身上沾满了泥土,简直像是乞丐帮。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再看曹操,斗篷也沾满了泥垢,像一个破败旗帜在风中无力的翻转,狼狈的不成样子。

但这时曹操一个机灵,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振作起来。眼中又恢复往日的坚定,目光灼灼灼地看向远方,开始大笑起来!

“为什么曹操每次失败后都爱大笑?”

因为,真正的强者都是顺境中信心满满,逆境时也斗志不减。也正是因为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才会让他一次次地从绝境中走出来。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现代家庭,家长都是围着孩子转,家中舒适的环境让孩子深陷“心理舒适区”,过分宠爱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变差。

一个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经历过大的挫折。所以,逆商,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时的反应能力要从小培养。1—6岁是培养逆商的关键期,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孩子培养“输得起”的精神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但是要注意的是,逆境教育不要过度,过度可能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把一个人逼上歧途。所以在家长培养孩子“心力”的时候,还要提醒孩子,困难只是暂时的,但是在困难阶段养成的这些品质,得到的这些锻炼,却可以让孩子享用一生,成为他们的宝贵财富

其实关于逆境教育,尤其是小孩子,父母可以借助一套《逆商教育绘本》,十本书分为十个主题,通过有趣的文字和吸引人的插画,能够牢牢抓住孩子的内心对其进行逆商教育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带给孩子很强的代入感,故事中人物的做法,也会深刻的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这比家长讲道理管用得多。

轻松帮助孩子培养面对挫折摆脱困难超越困难的能力。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书上都带有益智游戏和哲理知识,可以让孩子劳逸结合,爱不释手。

白岩松: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会他们体面而有尊严地输

10册书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养成好心力,未来更容易有出息,怎么算怎么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