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養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一天,細心的家長都可以見證孩子的變化。為人父母者,最欣慰的時候莫過於娃的第一聲

“爸爸,媽媽”,和第一次蹣跚學步

在小區散步時,經常會在不經意聽到一群奶奶姥姥們在聊天:“我家孩子可厲害著呢,扶著桌子就能自己走,沒爬就開始走了。”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這句話一出口,其他奶奶外婆們眼中就紛紛流露出羨慕的目光,確實在他們觀念裡,娃跳過爬行這個階段直接走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難道“3翻、6坐、7滾、8爬、週會走”這句最經典的育兒老話難道是錯的嗎?當然不是。那麼,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究竟有哪些區別呢?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在這3個方面,二者的區別顯而易見

  • 身體協調性不一樣

寶寶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就像孩子需要經過爬行後才學會走路,急於讓孩子練習走路略過爬行這一階段,會讓孩子的小腦沒有很好的進行發育,等孩子長大後身體協調性不夠好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會好奇過有些人“順拐”的現象,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時候爬行訓練較少。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多多爬行能夠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有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比起經過爬行訓練的寶寶身體協調性方面自然是要更勝一籌的。

  • 大腦發育不一樣

爬行需要大小腦之間密切的配合,能夠建立大腦之間神經元的聯結,而神經元之間建立的聯結越多,孩子的大腦也就越“靈活聰明”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圖源網絡

嬰兒由躺著到爬行空間位置的變化讓寶寶接觸更多聲音和事物刺激,有利於聽覺、視覺及神經系統和感官平衡器的發育。

同時寶寶的思維、語言和想象能力都相應的得到發展和提高,所以說爬行有助嬰兒大腦發育。

  • 探索慾望不一樣

寶寶在爬行中能夠使運動、神經等系統能夠得到充分的鍛鍊。而這為他們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礎、心理基礎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等到以後,寶寶會將這些學習經驗轉化為好奇心,比起沒有經過爬行訓練的寶寶,這類孩子探索的慾望更加強。

別小看了這點差別,幼年的細節在固化後會形成習慣,較之於很少爬的寶寶,愛爬的寶寶性格更活潑一些,反應也較為敏銳。

孩子“不爬就走”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有的寶寶直接跳過了爬行階段,而直接進入到學步階段呢?主要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 寶寶自己不想爬

有些寶寶不願意學爬,但是腿部力量很強且平衡感特別好,那麼寶寶就可能會直接學走路,而跳過爬行這個階段。

  • 家長不想讓寶寶爬

有些家長想要讓孩子早一些走,於是經常掐著寶寶腋下讓寶寶學著站立,或是買來學步車把寶寶放在裡面讓寶寶“試水”,逐漸練習走路,那麼寶寶自然就錯過了爬行的階段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還有一些家長是對寶寶太過於呵護,擔心寶寶爬行會摔著、磕著或是碰著,每當寶寶剛剛想爬時,就立馬給抱起來,導致孩子缺失了很多的機會。

  • 病理因素

如果寶寶發育落後,且四肢協調能力差,就會出現爬行困難的現象,寶寶會感覺走相對來說更簡單,就會對爬有所抗拒。

但是這種情況下,寶寶不僅不會爬,像翻身、行走等協調性運動也均會出現異常。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儘快到醫院的兒童康復科接受專業指導,以免影響寶寶今後的生長髮育。

寶寶爬行有規律,父母不要“跨越”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寶寶需要一步步成長,這是一個不能“跨越”的過程。

在孩子七八個月大時,已經萌發了爬行慾望,多數以匍匐爬行為主,利用腹部的力量蠕動著向前爬行或向後退。

等到寶寶繼續發育,會從手膝爬行變為手腳爬行,而且爬得更快了。可以用這種方式去他們想去的地方。自由度也更大了。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家長在平時也要有意識的鍛鍊孩子爬行。一位育兒專家和我說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了上肢支持和向前伸展的能力。

而七個月是寶寶爬行的重要時期,這時,寶寶就開始出現爬行的動作,但是隻靠寶寶自己的力量還比較吃力。家長可以用雙手試著輕推孩子腳底,前面用玩具逗引寶寶,讓其向前嘗試做爬行活動。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同時,家長也要為寶寶爬行做好環境改變,將房間裡寶寶容易碰到、摔碎的危險物品拿走,如熱水瓶、花盆、玻璃器皿、剪刀等等這些潛在危險的東西收起來,避免會誤傷寶寶。

寫給家長: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優秀且聰明。而早教科學證明,兒童期不僅是學習聽覺語言的最佳期,也是學習視覺語言的最佳期

如果兒童在學說話的同時,早期學習識字閱讀,使視聽語言並駕齊驅,那麼幼兒的智力發展就會突飛猛進。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據研究表明,入學前已經學會閱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父母很早就開始給他們讀書,並使他們養成了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一位育兒專家告訴我,其實在寶寶1歲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試著開始讓寶寶接觸繪本。

越早讓孩子接觸繪本越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無瑕,天真可愛,家長有時要"對症下藥",既滿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也讓孩子茁壯健康地成長。在孩子3歲前都會給孩子準備一套《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兒童繪本》,共30冊,裡面的故事引導孩子吃飯、刷牙、洗澡、睡覺、拉粑粑等等這些基本行為,還會教孩子應該有禮貌,要排隊,要說你好,學會交朋友等等的情商啟蒙。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這套繪本現在我非常的喜歡,重要的是孩子很喜歡,無論是內容還是圖案都很讓人喜歡,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這3點區別顯而易見

那麼重點是大家關心的價格問題,88塊錢,一共有30冊,合計下來一本才2.6元,孩子兩根棒棒糖的錢,就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為更好的孩子。現在一頓外賣錢都用不了,就能讓你和孩子共同成長,幫助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下方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