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③:自主創新 核心競爭力逐年增強

2019年11月12日,瑞士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2019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揭示全球創新新趨勢,高度肯定中國在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進步。而就在1個月前該組織發佈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中,中國專利和商標申請數量均力壓美、德、日、韓等國,高居榜首。我們再把目光前移3個月,該組織參與發佈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連續第4年保持上升勢頭,排在第14位,較去年上升3個位次……

中國創新成就舉世矚目,而中國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力軍更是成果斐然,自主創新也日益融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文化中。創新文化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廣大企業把創新文化建設作為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努力為自主創新提供適應的環境和土壤。

國企 智造大國重器

2019年初,國務院國資委明確將航天科技、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三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移動、中航集團、中國建築、中國中車和中廣核集團等10家中央企業列為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將在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有針對性地鋪開多領域綜合性改革舉措,重點探索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有效途徑。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疑是創新,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國有企業承擔著引領中國產業高端化發展,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責任。在國家自主創新的頂層設計下,國有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世界科技制高點,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果。

2019年5月,山東青島,由中車集團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磁懸浮列車試驗樣車下線,該列車時速可達600公里。列車的設計、製造、調試和試驗評估方法都是我國自主掌握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磁懸浮列車採用無人駕駛技術,比傳統列車壽命更長,而且可以免維護,大大降低維護成本。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③:自主創新 核心競爭力逐年增強

2019年7月,福建福清,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華龍一號”技術融合後的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在緊張建設施工。據悉,“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機型,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合作研發設計,擁有雙層安全殼,可抵禦大飛機撞擊,在計算分析軟件、反應堆堆芯設計、燃料技術、能動和非能動安全技術等方面全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2019年9月,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大興國際機場不僅是世界最大的減隔震建築,也是世界首個“雙進雙出”航站樓,還是世界首個實現高鐵下穿的航站樓,更是世界最大的耦合式淺層地溫能利用項目,擁有世界最大的空管自動化系統。此外,智能值機和安檢系統,以及首次使用的國產化行李處理系統均處於世界前列。在這一個個世界之最的背後是多家國企智慧的凝結。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③:自主創新 核心競爭力逐年增強

2019年10月,由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和中國移動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開放道路5G遠程駕駛項目”正式發佈,該項目從需求對接到方案成型,從網絡設計到車輛上路行駛,僅僅用了23天時間,屬於5G+遠程駕駛領域一大重要突破,可在礦山/港口等艱苦場景、搶險救災等危險場景、共享出行車輛調度管理等應用場景率先落地。

2019年12月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消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6個小時內用兩枚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相繼將1顆和6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同一型運載火箭、同一發射場,6小時內成功發射7顆衛星,快舟火箭再次刷新“快”紀錄!

……

成就的背後是中央企業響應國家號召,重視自主創新,推動加強企業創新文化建設的不懈努力。一年來,中央企業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將其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全力推動創新發展,加快補齊科技短板,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真正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定海神針。

民企 唯創新者強

與國企的輝煌成就相比,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領域的腳步也從未停止。在2019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國際投資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民營企業,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競爭力,闖出一片新天地。

據統計,華為已經連續4年蟬聯民營企業500強榜首,“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華為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創新無疑是決定企業未來命運的“關鍵一招”,必須下好“先手棋”,解決好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

事實上,從1987年成立至今,華為持續將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發。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015億元人民幣,近10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4850億元。正是對創新的重視和不斷投入,讓華為擁有了應對外部挑戰的強大戰鬥力。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美國企業不得供貨給華為。同樣是在5月,谷歌宣佈暫停與華為公司的商業往來,斷供安卓系統。

一夜之間,華為之前為“極限生存”打造的“備胎”,全部“轉正”,海思半導體從幕後走向臺前。很快,華為自主研發的分佈式操作系統“鴻蒙”也正式發佈,並在之後宣佈2020年除手機、平板和電腦,華為其他終端產品將全線搭載鴻蒙系統,在海內外同步推進。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③:自主創新 核心競爭力逐年增強

當時,業界的關注點集中於華為受“斷供”的逼迫將鴻蒙發佈時間提前。但是,即便未遭此不公正待遇,在華為已明確的未來5到10年“全場景智慧生活”核心戰略中,一款應對全場景時代需求和挑戰的新操作系統已被逐年加碼研發,以鴻蒙的推進為標誌,華為在自主創新道路上始終在加速前進。

從自主創新中嚐到甜頭的不止華為,阿里的智慧營銷平臺和知產保護科技大腦,騰訊的金融科技創新、海爾的HOPE開放式創新平臺……都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全國工商聯發佈《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500強民營企業對技術創新越來越重視,研發強度持續加大。研發人員超過3%的企業328家,其中,超過10%的企業184家。研發強度超過3%的企業69家,其中,超過10%的企業6家。

創新正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引擎,推動經濟持續轉型升級。從C919客機、磁懸浮列車、超級計算機等“大國重器”,到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產業形態,再到移動支付、無人零售、在線繳費等新型生活方式,都顯示出中國蓬勃發展的創新力量,正書寫出前所未有的人類發展史。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創新引領的發展戰略發揮著重要作用——制定引導政策、進行專業規劃、搭建創新體系、投入支持資金,加上固有的龐大市場規模和人民創業精神等優勢,讓如今的中國創新創業熱潮湧動。

對企業來說,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不僅要構建一種科技發展的新戰略、新體系,更為重要的是培育一種與時俱進、自強不息、求異求變、與自主創新戰略相適應的創新氛圍和環境。從文化視角看自主創新,必須培育創新文化,做到理念、制度和機制的全面創新,才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世界科技制高點,爭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新優勢。

[2019企業文化報告]十大成就亮點③:自主創新 核心競爭力逐年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