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平安春信图》。画中主角是一长一少两位人物,皆系头巾,身着直裰,长袍宽袖,一副古装打扮。长者手持一截梅枝,递予少年。少年微微躬身,正接过梅枝。背景是几株劲挺的新竹,占据了相当大的画面空间;身前不远处是一树凌寒绽放的梅花——可能正是二人手中的梅枝!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我们得知这幅画叫《平安春信图》是因为画作包首上有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五字题签。那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我们注意到,画作表现的是二人传递梅花的瞬间,而二人手中的梅花更是焦点所在。

我们熟知的梅花似乎往往与冬日绑在一起。它位列“岁寒三友”,不畏严寒,孤芳冷傲,甚至还因花瓣洁白自有暗香而得了“香雪”的雅号。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但其实,除了迎风斗雪,梅花还有着“报春”的温暖寓意。

竹长青,梅报春。梅花开在春天百花之前,梅花开了意味着春天也快到了,固有“梅传春信”之说。正如诗中所言,“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宋·欧阳修《蝶恋花·帘幕东风寒料峭》)“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桢《道梅之气节》),乾隆皇帝本人也有诗句“梅报春信谅也宜”,表达对梅花带来的“春之消息”的期盼。

春信已至,平安何解?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答案是:竹子。

这似乎又与我们常见的有平安寓意的意象不同。

通常,古人会借助名字与“平”和“安”谐音的物件来寄托祈求平安的心愿。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瓶子。比如宁寿宫花园玉粹轩装饰有一幅通景画贴落,画中描绘了皇子采折梅花,插入瓶中的情景,其寓意就是“平(瓶)安五福”。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也可能只是一只普通的鸟雀。鹌鹑,同样是以谐音取得平安之意;或伴菊花,寓意“长治久安”;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或衔谷穗,祈愿“岁岁平安”。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还可能是像“太平有象”这样经过精心设计、颇具巧思的吉祥物。“太平有象”的主体通常是大象,背上驮一只大宝瓶,因古时“大”与“太”同解,便有了最基础款的“太平有象”。匠人们还会通过象背上瓶与鞍的搭配,增加一层“平安”的寓意;或是在瓶中插入戟、磬、如意、花卉等,在“太平有象”的基础上再点缀以“吉庆”“如意”等更丰富的寓意。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太平有象”几乎是明清时期最受宫廷欢迎的吉祥主题之一。

我们能在宝座前的陈设中看到它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能在桌案摆件上看到它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能在钟表上看到它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能在墨砚文具上看到它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能在服装上看到它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甚至在首饰上也能看到它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那么,在发音上与“平安”相去甚远的“竹子”,又是如何获得平安寓意的呢?

唐人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续集》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意思是说大唐北都(今太原)有座童子寺,寺里种了一丛新竹,只有数尺高。寺中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即纲维),每天要向人报告竹子平安生长的情况。此后便逐渐以“竹报平安”表示平安家信,而且“竹”与“祝”同音,竹子也成了平安的象征。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所以,用了竹子和鹌鹑双重“平安”加持的作品,可就有了双重的祝福寓意呢!

乾隆皇帝御笔“平安春信图”为何会给这样一幅人物画起这个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