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起工业强国,人们都喜欢拿日本和德国作为例子,而不是美国?

海海爱素素


首先是人们观念有问题,以为只有汽车、家用电器、轮船火车飞机这些东西才是工业制造,而不把Google、windows、offices、facebook、IBM看成工业。(这两天美国对中兴禁售芯片和技术,可以让我们领教领教什么是美国的工业)

其次是日本和德国有产品,美国卖的主要是设计、标准和技术,还有一些服务。其余的产品只掌握最核心的、价值最高的核心部件。



关于第一项。不要以为只有传统工业产品制造才是工业,难道windows、office、facebook不是工业制造么?!日本和德国有亚马逊、Google这样的超级企业么!现在日本和德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德国的工业4.0是在干什么?其中一项就是干这些。

关于第二项:此前几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并因此有“一流国家卖标准,二流国家卖设计,三流国家卖产品“。所以当时世界各国的制造业全部遵循的是美国标准。比如汽车业用的是美国汽车协会标准、石油业用的是美国石油协会标准、焊接是美国焊接协会标准……所有的标准都是系列标准,由成千上万本标准组成,每本标准售价给每个企业都是上千美元,且只能授予这个企业用,不能复制(知识产权)。还有各种认证、专利、设计的出售——说白了就是美国向全世界卖的是知识产权。这也是中美贸易中,美国买了大量的中国产品,但是中国买美国的东西却不多,而特朗普天天喊着中国不尊重美国知识产权的原因。



当然,奥巴马、特朗普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美国NNMI计划,以及制造业回流规划,也开始为了打击中国制造2025计划不惜打贸易战。至于效果,我们拭目以待吧。


象眼观天下


两个原因,一个是普遍性的说法,软件,通常不算工业强国的标志产品,当然,这只是通常的说法。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


首先要明白的是,世界上所有的强国,都必定是在工业上一些领域有强势的地方,只不过不为人所熟知罢了。不管是美国,德国,日本,还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都是如此,这也是全球化最上层的动力。

我想很多人会说,像美国的微软,谷歌,苹果等等,他们的软件也是工业产品,这是自然,但对于普通人所说的工业,通常是不包含这部分的。而美国也有很多工业产品,同样的德国和日本也有心去做软件,只是没有美国做的这么好罢了。


接下来重点说一说第二个原因,也就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先拿家电行业,用这个大多数人都能接触的行业来说明。家电,通常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锅炉等,有的还可能包括地暖,散热器,新风等等产品。(为了避免打广告,所有牌子都做一定处理)

文中出现的品牌只是举例,不代表全部,请不要对号入座进行宣传或者贬低,谢谢。

空调产品就很明显了,基本就是日本,中国的产品最常见,普通人,美国空调牌子可能就听过“约ke”,名气肯定是没有中国的“格li”“美di”,日本的“大jin”“三ling”响的,但真的就是美国的空调工业品牌不行吗?并不是,只是涉及的面不同罢了。空调分为氟利昂机和水机,说的简单点,普通人家用的空调,一般都是用的氟利昂机的空调,这类空调,除了上述的中日四个牌子,还有“海xin”“志gao”等等相对冷门的牌子,美国的家电牌子,在这一领域旷日持久的竞争中,已经基本退出了,在中国市场基本是中日的产品在竞争。而水机,通常是别墅,商业用的空调,(普通人要用也可以,但是太少,个人不推荐用,有钱人随意)大多数人可能经常接触到,但是很少会在意,因为水机,一般是好一点的旅馆的必要配置,(因为水机适合和地暖统配,高档配置花钱等等,技术细节不多说了)包括上面出现过的美国“约ke”,还有美国的“麦克weier”等等,这种品牌对于普通人而言,接触的少,印象肯定不深,所以才有喜欢拿日本作为例子的错觉,但实际上美国的家电业并不弱,只是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里,充分竞争后,不怎么知名而已。千万不要有,美国工业很弱的看法,因为美国普通人能接触的工业产品一样有很多,也不要有,家电技术含量低,美国只管上层设计开发就好了,比起什么航空发动机,技术确实不高,但能有钱赚,难道是坏事?日本超高的人均产值不就是例子。


同样的,德国在家电领域一样有擅长的地方,德国的空调产品在中国市场确实罕见,但是在其他领域,比如锅炉,德国的产品就很有优势,人人家里基本都有锅炉,常接触到德国工业制造也容易的多了,自然也会经常谈及德国工业制造,而且比起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家,日本,德国在以家电为代表的工业领域,一般都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几家庞大的明星企业,品牌,对于普通人来说,总不可能谈你的锅炉能不能做到部件直拆,分水器用的什么材质吧?肯定是谈品牌,好不好,用了多长时间,谈企业历史,股票价位等等,这下,刚好,德国有西门zi这个庞然大物,日本有大jin,中国也一样,有早就走出国门竞争的海er。美国在这方面就显得相对吃亏,或者说相对弱势,因为通yong把家电业务卖给了海er,导致少了一个参与家电的庞然大物,一般人只会说,我家里的冰箱生产商,还卖空调,飞机呢,总不可能说,我家的飞机发动机,和我家的冰箱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吧?

在其他方面,比如随处可见的汽车,人们一提到德国车,有什么?“奔chi”"bao马”“奥di”,提起日本车,“丰tian”“本tian”“ri产”等等,这种产业集群就造成了印象的加深,尤其是部分车子占领了高端领域,虽然中美合资的秋名山神车在低端车子里也很有名,还有“福te”等,但数量上相对少很多,而美国在汽车领域的强项,在中国又是普通人难以常接触的地方,而且刚好对应国内的强项,比如美国“卡te”的重型卡车,还有农机等等,国内的“重qi”也一样做,重型卡车的发动机,美国工业做的很好,但跑到中国的市场来竞争就没优势。还有越野车位代表的美国“悍ma”等,国内有“猛shi”“山mao”(这种车子也不推荐普通人用,个人意见),都是走出国门去相互竞争,可能在沙特土豪面前,可能是美国车,中国车见得多点。


文中出现的品牌只是举例,不代表全部,请不要对号入座进行宣传或者贬低,谢谢。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人人都能买到各国的优质产品,不要觉得什么国家的或者企业产品天下无敌,每个国家,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也不要狭隘地贬低或者盲目地支持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都是现代人了。


尚旬


提到工业强国人们总喜欢拿日本和德国作为例子而不是美国,是因为美国这个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已无需多言,而日本和德国经常被提及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通过观察工业重叠的两国可以得到更多如何发展成工业强国的启示。
汽车工业发达的日本和德国


我们知道在二战前日本是六大帝国主义国家之一,工业比欧美大国要弱但是领先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而德国传统上就是一个技术非常先进的大国,在一战后经过发现又重新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可是这两国自恃强大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自己国家创造的工业财富也几乎化为乌有。
发动二战的希特勒

因此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可以说是一片废墟强大的工业不复存在,可是毕竟有多年工业发展打下的底子和美国的扶持,这两国工业又迅速恢复和发展重新成为工业强国。因此这两国对一些国家如何成为工业强国本身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日本这个原本工业技术落后却最终逆袭成拥有先进工业技术的国家就更是如此了。


德国家电巨头西门子

而且日本和德国两国工业具有高度的重叠性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比如日本和德国都是世界车床设备出口的大国,在汽车产业个家电产业等多个领域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这两国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通过观察这两个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助于别的国家吸取经验走出自己的工业强国之路。


执斧谈史说事


这种说法,主要是我们中国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提的比较多。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美国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属于老牌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这样的国家发展时间长,底子深厚,从这些国家的发展路程里,我们无法找出有对我们有用的相关思路。

日本和德国则是二战以后重新兴起的新兴工业国家,这两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是我们才会常常提德国和日本的主要原因。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里,德国、中国、日本可以说基本上是处于同一时间起跑线上,但是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德国、中国、日本三国的工业发展阶段则分出了层次。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工业发展速度会比其他国家发展的速度要慢。这就需要我们开始分析这两个国家的工业为什么会出现快速发展的的原因。

所以当时的我们,就开始不断的分析这两个国家发展的思路,以及具体的政策,为我们国家的的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战后,日本和德国是最早和中国展开技术合作、经济交流的国家。

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开展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大幕,但是在与这些西方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在其中夹带着不少的“特殊条件”,而日本和德国则基本上是以经济合作为主。

所以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日本和德国是最先在中国设立工厂,向中国输送技术的西方国家。从那时起,在国人的视野里,德国产、日本产的产品就变成了先进产品的代名词,而德国和日本自然就被国人当成了先进工业国家的代表。

视野的大小代表着眼界的高低,曾经的先进工业强国,也已经相继被我们超越。先进工业技术在如今的我们眼前,早已经不再是不可企及的目标、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被我们远远的抛在身后。今天的我们回望过去,不仅更加自信,也更加的自豪,因为我们走的路比他们更曲折艰难,但是今天的我们更加的无所畏惧,更敢于披荆斩棘,共同把我们的祖国推上更高的山峰。


落下m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以后,一般中国家庭都有了一件或者几件家用电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结婚,都必备“三大件”。

现在看来,这些家用电器或者“三大件”当然是“小儿科”,不足挂齿。但当年的品牌,比如“三洋”,“东芝”,“夏普”都是如雷贯耳。 谁家娶媳妇,嫁闺女有了那么一两件这些品牌的录音机或者照相机,足以让左邻右舍侧目!

后来中国的马路上跑的车也都成了“日系”,建筑工程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特种工程车辆,医疗设备,照相器材,等等,无一不是日本产品的天下。

德国的产品就更不必说了。至今手边还有一部德国产的“莱斯”相机。虽然差不多一百岁高龄,但镜头依然那么清晰。

德国产的精密车床,大型冷、热轧钢机支撑着我们的加工制造业。而“德系”的汽车已经占据了汽车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一匹“宝马”还不够吗?

美国的工业产品或者高科技产品在中国除了飞机(波音系列)以外,其它都是网络比如office系列,Windows系列或者“数字衍生产品”,如苹果系列。

当然美国工业制造业也是好生了得,只不过美国有不少产品是对华禁止销售出口的。一般人当然也就不熟悉了。

还有就是美国的航空母舰打击战斗群,同样反应了工业强国的实际水平,这只不过也是离老百姓日常十万八千里。人们不了解也就情有可原了。


闲看秋风999


美国是由工业强国,农业强国,军事强国合称的超级大国!美国是综合性超级大国,不仅仅是工业强国这部分。这不是同一个概念的名词!德日在目前是属于被阉割状态,他们的很多工业发展是受限制的,比如,武器。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他们两国受限发展武器装备。使得这两国军事力量不怎么样;而德日国土面积小,农业技术水平高,但产量却是仅仅够吃。从这点上看,美国则不同了!美国地大,农业发达,全球最大农业出口国,这是农业强国;军事全球第一,军事强国;美国工业也很强,但是比德日强不了很多,但也是工业强国!

其次,由主要需求和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国内购入了大量的德日美三国产品,但是从市场份额上看,德日远远大于美系产品。主要还是因为德日产品更贴近我们国情!比如,以汽车工业为例,其实美系车从操控,品质上来看都不差。但是油耗却是比德日产品高得多,这是因为美国是资源富裕国美国加油便宜,而德日是资源枯竭国加油贵。德日的国情贴近现在的中国!


优己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基本上来自德国和日本的比较多。比如来自日本的汽车、挖掘机、数码相机、彩电等,而德国的机床、车床方面世界闻名。对于日本、德国来说,美国的金融业、电子产品、信息技术是名头更大的。

我们熟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引领了计算机时代的信息革命,投资领域的巴菲特,还有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相对于美国来说日本和德国是玩产品的,而美国是玩钱的,所以玩钱的比玩产品的厉害。

在工业方面,工业产品的利润是没有科技产品利润高的,虽然日本的工业产品很好、很出名,但是日本现在国内经济疲软,经济增长缓慢。而美国,在信息技术的带领下,美国的经济越来越好,发展势头一直稳中增长。

其实美国的工业产品也是很发达的,在硬实力方面美国的发动机、芯片技术是全球顶尖的,很少有国家能做到美国的水平。美国的三大产业结构完善,经济分配协调,美国是信息化技术引导者。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公司为了集资去美国纽约上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是还是美国最厉害。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龙头老大,动不动就以经济制裁来惩罚他国,从此看出来美国在很多行业是居于垄断地位的,如果哪个国家得罪美国,美国必将惩罚,我们所熟知的俄罗斯就深受其害,因此日本、德国工业再强也玩不过美国。


用文章记录历史的缩影


先来胡说八道一个“可乐”的故事吧。

很久以前,路人甲发明了可乐这个玩意儿,那甜甜的味道,打嗝儿的舒爽,终于在多年以后风靡了全世界,当然他也挣了很多钱。这时候,有个路人乙想在可乐这个行当里分一杯羹,于是找到路人甲想搞合作,路人甲说好啊,我把配方给你,你给我按你利润的比例交专利费。路人乙高高兴兴地拿着配方回去了,由于专利费太高,路人乙潜心研究这个可乐配方,研究出了香草味可乐、樱桃味可乐、无糖可乐等一大堆精致的个性产品,于是路人乙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挣到了很多很多钱。又过了一段时间,路人丙出现了,他也想分一杯羹,于是找到了路人乙,路人乙说:行,但是配方我留着,我给你提供原浆,你给我回去冲水冲二氧化碳就行了。路人丙穷啊,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条件,回去挣个辛苦钱……

这个故事纯属小编瞎诌,但也可以用来说道说道影射一下世界各国的地位,路人甲是美国,路人乙是日德英法意等,路人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我们之所以会有美国工业不如日德的错觉,是因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接触到的顶级工业产品多为日德所造,尤其是一些贴近生活的东西,什么汽车、电器等等,经常被日德产品好用到哭的特性所感染。

其实这些东西有很多是美国人发明推广的,有很多标准是美国人制定的,只不过他们没有那个精益求精的心思,也不觉得这个东西有多么重要,留下了一个能用够用的基础框架就投身到下一场能挣大钱的探索中去了。日德们刚好相反,他们喜欢围绕着这个框架缝缝补补,添砖加瓦。而在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命脉的方面,美国丝毫不含糊,比如工业母机,比如各种大型机械,比如军工,美国在世界上都具有压倒性优势。

有个砖家说过,美国人只要握住标准、美元、美军这三样东西就可以了。标准用来合法地挣钱,啥时候感觉钱不够了,或者看谁不爽了用美元收割一下,要是有谁胆敢不守规则,或者不交标准费,或者威胁美元的地位,那么美军就出动了。

美军是美国最后一道屏障,为了让美军有足够的能力,美国工业能不比日德强吗?强一点点也没什么卵用,那得是数量级的差别,而军事工业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的最高水平。你看福特级航母有哪个国家能造出来?你看B-2隐形轰炸机都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第二个国家能造出来……





我也说心理


日本德国属于工业兴国,美国属于国兴工业。

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时期,日本德国作为战败国,经济一片萧条,随处可见的是战争留下的废墟。而美国虽然也大规模参加了二战,但他们本土并没有发生任何战争,没有炮火的袭击,没有大片的平民伤亡,只有为了备战而建立起来的各式各样的工厂。战争伤了德日的元气,战争也迅速提升了美国的工业制造水平。

而仅仅20多年过去,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时,德日就已经完成了经济的重建,让世人又吃惊又佩服。人们找不出具体的原因,便开始鼓吹日本民族的勤劳德意志这个民族的严谨,而日本德国又将民族的精神内核赋予到了机器生产中去。日本制造开始大规模行销于世界,德国制造开始靠他精密的技术俘获世人的心。

而同时期的美国,靠着战后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将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成了全球通用的货币。也就是说无论是德国的产品还是日本的产品,最终还是以美元结算为主。美国掌握货币权,再加上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依托,利用资本的力量就能掌控全球经济命脉。将全球经济强行与美国挂钩,美国经济一旦产生危机,那将是全球共同为他买单。制造业美国一直就不弱,但制造业做不了美国的名片,因为他们还有更强的名片。


最强的名片就是军事实力,不服就打,打服为止,日本制造再厉害,没有美国的同意他敢涉足军工领域吗?德国制造这么多黑科技,他敢搞军事装备上的黑科技吗?美国看的他俩死死的。而且军工制造能力一直以来就是大幅领先民用制造能力的。那些比较机密,不方便大规模让世界知晓而已,不能成为明星制造。

当一个国家是超级军事强国时,其他任何的名号对他来说都没什么意思了,美国就是如此。


自我即宇宙


你好,美国工业世界第一这点儿毫无疑问。日本和德国,怎么说呢,有点儿半斤八两的感觉,日本有三棱重工业,德国


有西门子。德日两国的是以汽车行业,机床制造,为支柱产业。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都是二战废墟里重新崛起的国家,实力相当(GDP.日本世界第三,德国世界第四。)而美国呢,美国

他的网络科技非常发达,微软,Facebook,谷歌,,,一些网络巨头。他不是不懂制造业,而是不去做基础的制造业,只做高端制造业。你现在看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就看制造业的水平,发展中国家是最基础最低端的制造业,加工业。而一般的发达国家是比较有技术的(发动机,数控机床。)制造业。而最

发达的国家搞的是产品设计和最高端,技术最先进的制造业。当然了这是一般情况下,像有的发达国家也会为了增加本国人民的就业岗位,也会整一些基础,一般的制造业。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