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買米很瘋狂,都是幾十斤的買,現在囤米,有必要嗎

最近幾天,見到了很多買大米的人,為什麼在這裡專門說出來呢?因為很有意思,就像當年非典時很多人搶購食鹽一樣,現在很多人在買大米,最少都是幾十斤的買。最近有人買米很瘋狂,都是幾十斤的買,現在囤米,有必要嗎?

最近有人買米很瘋狂,都是幾十斤的買,現在囤米,有必要嗎


其實很多人買大米,還是牽扯到國外的疫情。國內的疫情現在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可是外國的疫情又開始爆發,特別是最近幾天美國的疫情大爆發,由此而引發了關於糧食出口的話題。有報道說,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國家開始限制自己的糧食出口了。

不過有些人屯大米也有自己的方法,有些家庭是這樣做的,先囤幾袋米,但第一袋吃完了還是要再去買一袋,再把之前買的最新的那袋吃了,一直這樣循環下去,那就永遠不會吃到過期的大米了,並且也不會擔心斷糧了。這個操作,想想還真有道理。

其實很多人在家裡囤一點大米,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不能一味嘲笑他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所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家裡存點糧食,畢竟是有備無患。很多人家裡就囤了30-50斤的米,用來做儲備糧,雖然不多,但是肯定也不會浪費了。

最近有人買米很瘋狂,都是幾十斤的買,現在囤米,有必要嗎


至於那些囤了糧食太多的,則是有些沒必要。前幾天去超市買了一袋米,一袋面,買的這些糧食當時打折呢,糧食區很多人買,但貨物充足,隨便買。其實,擊破流言的最好辦法,就是保證貨物充足,超市也很樂意大家多買,畢竟還拉動了內需。

不過上面也提到了,中國人一直有個憂患意識,相對於歐美國家民眾不存錢、掙一天花一天的做法,我們周圍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年長的人,很多人現在零食都不敢吃,錢都省著花。這種品質,正是我們老一輩傳下來的優良品質,對於這些人,我們不能嘲笑,更應該從內心裡給他們點贊。

這就讓人一下想起非典那會好多人囤鹽的事情,有網友開玩笑說,過去十七年了,當年囤積的鹽應該是吃完了。在當時,確實很多家庭囤了很多鹽,不過鹽相對來說好保存,吃個幾年應該問題不大吧。但是大米可不同,大米不易儲存,特別是在夏季,很容易生蟲黴變,放久了,口感會差很多。

另外,東北的大米這幾年都是年年豐收,陳米都沒人願意買,南方的大米還是收三季的,好多米都被用來做了啤酒或者其他副食品了,囤太多的大米,真的沒必要。還有些朋友囤了很多食用油,這個就感覺有些過了。

其實我們的物資儲備還是很好的,很多人在疫情之初也是囤了些食品,但是那個時候情況特殊不能出門,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相反了,比如說普通的三口之家,現在家裡有個五十多斤米就足夠了。其實很多老百姓現在買大米,不是怕買不到,是怕漲價,不過囤的太多要是壞了,還不如不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