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為何人所可稱謂

“公”這個稱謂本是職位。

在周代,五等封爵體制。“公,侯,伯,子男”。而“公”是僅在王之下的封號。此“公”第一人是周文王之子姬旦。是周代第一“公”。

而大家熟悉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出於曹操的詩歌巜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公”為何人所可稱謂

曹操之志之雄心,且不表。只為結句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而彰顯了曹操心胸。願向周公一樣禮賢下士,結交天下英傑,共謀霸業。

那麼,周公此人當年何為?要曹操這般尊崇?

姬旦輔成王,而當時因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孔子繼的原則,引起了集團內矛盾。周公平叛後,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要多次回握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也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去迫不了人待接待賢人,賢士。這就是 握髮吐哺 的來歷。

而周公從無私心,輔助年幼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歷害,周公對河神祈禱:今成王年幼,若有錯,皆在我。若要死,讓我死。後來,成王果然病好。

周公竭盡全力,為成王謀國事,嘔心瀝血,終天下大治。

而周公在受到成王冤屈後,仍忠心耿耿。

其品行為後世從政者的典範。孔子儒家推崇周公的人格,為最高典範。

“公”為何人所可稱謂

於是後來,我們看到周總理被稱為“周公”。

“公”。這個字從職位到個字解釋無一不是對私的相對。

公而忘私,天下為公。

那麼基於此,何人配稱謂“公”?

我們深知在國新民族危難之時,無私而力行力為,殫思極慮,不計個人之安危。

在國家政局安穩,無一私心運作自家之私利,不會用公權為其妻,為子女而謀私利。不為一已私心而惡意破壞國家之戰略,不為一已私心而惡意拋出令百姓私而忘公的邪論。不為一已私心而令國企惡意破產。不為一已私心而置有利於國家,百姓法規而不顧,另私制章程。

那麼何人配稱謂“公”

“公”為何人所可稱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