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的哪些魅力让好多人冷落了当初形影不离的微博?

金东自媒体


今日头条是新闻焦点所在,它体现媒体编辑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敏感,反映当时当地社会脉搏的跳动。

在今日头条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重大时政新闻、网络热点事件、独家资讯、符合本媒体定位的新闻,而且头条上面还是有很多规则的,传播优良信息,抵制一些不好的消息,让大家有有一个好的坏境,它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是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成长最快的产品服务之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选择过多,信息超载,也常常会使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引擎便开始展现技术优势,发挥威力。今日头条”就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客户端,没有采编人员,在海量的资讯里知道你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知道你有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它们精准推送给你,致力于帮助内容生产者在移动互联网上高效率地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

相比较微博,只是让大众看到精彩的瞬间故事,从而发现身边有意思的事情,带着你去了解背后的故事,相比于头条来说,没有实质性的特点,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头条可让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地事情。


行走中的小静静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太“自大”了,回答的人容易变成“头条吹”。

作为一个重度微博用户,可以拣几条来讲讲今日头条和新浪微博之间,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先讲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作为即时互动社交平台,是可以对标国际社交平台推特的。说他可以对标,无他,有两点,一个是互动展示形式,二来是用户数量。新浪微博这样短平快,140字的信息传播,后来扩展到超过140字的形式,是非常适合飞速传播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效率,越是简短、越是单一的信息,越容易接收和消化,所以这样的形式门槛低,效果好。越是容易接受,越是多人看,这个也是市场筛选,所以自然容易吸引大量的用户。新浪微博,除了发表文字,短视频、长视频,据说最近还要新开一个“微博小店”,将本来与淘宝接口的卖货渠道给自家消化了。新浪微博的体量非常的大,一个平台就整合了非常多的内容。新浪微博除了是官方通报的渠道,还有民间各种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写一个窝心的文案就能轻易获得几百上千的转赞评,一个无意的梗,就能火了,瞬间涨几百的粉。在新浪微博,有很多专门营业的公司在操作,也有草根“忽然中奖般”地红了。更有就是在这次疫情当中,在新浪微博发求助信息,发物资筹集,能得到非常迅速的响应,并且真正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是新浪微博无法忽视的长处。

因为开放,所以得益。

上面讲到因为门槛低,所以新浪的活跃用户多。而有优质发表观点的人,就总会有喜欢使用网络暴力的键盘侠,杠精等如影相随,一体两面,无法避免。尤其新浪微博被作为内娱追星第一大阵地,经常有撕逼等“腥风血雨”,莫名其妙的各种控评,非常乌烟瘴气。很多时候,你看到一些词条上了热搜,点进去看却摸不着头脑,微博搜索形同虚设,因为新浪微博的热搜能买能卖,也能使用技术“洗掉”。沾染了娱乐圈的内容,往往在微博上面很难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只能听到“谁大声”。娱乐圈给新浪微博轻易就带来100万+的转赞评,迅速完成KPI,但是这些“遮天蔽日”的风气,让路人感非常差。路人随便“不懂就问”,很可能问得不够温柔,就会被粉丝追着问候爹娘,甚至人肉个人信息,这些恶劣的现象,新浪微博心知肚明,但是袖手旁观。这是新浪微博无法回避的污点,致使很多人卸载新浪微博。

再来,我们看看今日头条。

其实,今日头条很难跟新浪微博对标来一起讨论的。今日头条的slogen是信息创造价值。新浪微博的slogen是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今日头条的定位是信息价值,新浪微博的定位是新鲜事、只讲风月,但是新浪微博却是因为做得够大了,他记录了更多的新鲜事、严肃事,家事、国事,这些信息诞生和传递,爆发了无法计量的价值。当然,一个slogen其实不能代表什么,我们在这里是能看到今日头条的初衷和想法,但是究竟是怎么样的信息才能创造价值呢?今日头条一直在摸索,我作为一个今日头条一年多的用户来讲,也没太明白今日头条摸索出来的方式。

在我看来,怎么样的信息才算是有价值的呢?我觉得是两点,一个是真实,一个是有用的。真实排在有用的前面。这里的真实,指的是真实的用户,真实的声音。为时代发声,为自己发声,是每一个社交平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平台只是一个发声渠道。让更多的人,愿意发声,愿意更友好、更理智地讨论,推动社会变得更好,这些才是一个平台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真实所以有力量,所以珍贵,所以有价值。而有用又指的是什么呢?有用,简单讲,就是使得读者读完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时候真实的声音,可能比较粗糙,表述比较生硬,但是都能被看见、被听到,“健康的社会不只一种声音”,再敦促大家去思考,这真的是无上的功德了。

我觉得,今日头条是不想要定位于与新浪微博一样信息流,但是又无法筛选、吸纳有见解、有耐心的大V来分享看法,是平台最大的瓶颈。投钱砸了一大堆KOL,都是各个平台复制黏贴的玩意,无脑搬运,无脑转发,没有人真正在这个平台输出自己原创的观点、想法

。充满匠气的写作培训班,一个模子出来的框架观点、总分总写法,干扁至极,点开的兴趣都没有。

吸纳不了外面的KOL,能不能自己造血呢?我之前填写平台发的问卷也讲过,可以好好研究LinkedIn领英中国,在他们自己的网页平台上是如何做社交内容的。他们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每一个员工都有领英账号,大大小小,甚至连实习生都被养成习惯在平台上面分享观点想法。领英中国的员工当然优秀,今日头条的员工会差吗?领英中国的社交社区,从短短的一两年,吸纳了如此多粘性好,而且活跃的用户,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先让自己的员工用起来,热爱这个社交平台,才能更好地打造它,塑造它。连自己员工都不用的社交平台,请问能有什么信息价值可言、可信呢?

最后讲一下,今日头条,我比较感兴趣,可能也是比较看好的点吧。今日头条开始搞的头条搜索,对比起新浪微博有那么一点点的优势。新浪微博因为粉圈圈地运动(劝删等,现在新增了粉丝可见功能),导致搜索功能几乎废了,很难在微博上搜索到有用的信息,而如果头条能把这个搜索功能做好,做到信息整合,即在一个平台看到一个新闻,直接搜索的结果相关度比较高的话,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卖点,当然了前提还是有人用你的平台,先引流好。


讲了又讲,也不知道悟空问答的人有没有好好看这个长篇大论。总是感觉头条系这几个产品,像是僵尸,全部AI、AI、AI,AI倒是给你点有价值的引流啊?


随机漫步



唠悟聊斋


好处是可以推荐读者。但也有一个问题,打个比方说,即: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最后取得是平均值。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者多。但,也失去了最好的文章,和最好的读者。其结果是:虽则获得了一时的阅读量和商业收入,但却并未有深远的影响力。这跟快餐,是一个道理。语云:流行的不流传。说的就是这种模式。


生命的追问


及时性,包容性,还有手机使用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