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常言道: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年少時讀《水滸》,只覺得108條好漢重情重義,快意恩仇,看得十分痛快。

卻唯獨看不出這個“奇”字在哪兒。

有這樣一個人,他被稱為“天下第一不正經人”。

十歲入私塾,大家都在讀《大學》《中庸》聖賢書,他一讀就頭大:“這完全不說人話啊!”

但捧起《水滸》這本等當時被視為打打殺殺的“犯上之書”時,讀得可起勁了,還稱其為“天下第一妙文”

他,便是“千年第一怪才”——金聖嘆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市面上罕有的《金聖嘆批評本水滸》珍藏版

它不僅讓人真正讀懂《水滸》原著背後深藏的人情世故,而且胡適、錢穆等幾乎所有近現代大師的讀書秘訣,都是從這裡學來的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水滸》幾乎家喻戶曉,但是能真正讀懂的人卻很少,很多人以為它只是一本閒書。

金聖嘆一生性情狂傲,博學多才,有豐富的文學素養,是中國古代少有的文學批評大家。

他說:“別一部書看過一篇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

所以他甘願持一身才華、動用畢生絕學來為《水滸》作批註。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如果你沒看過“金批版”《水滸》,我敢說,就算你把原著看得再滾瓜爛熟,能背出一百單八將的名字,這本書的好處,你最多隻領悟了十分之一

錢穆先生曾撂下一句狠話:不讀金批,《水滸》就跟沒讀一樣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看普通版《水滸》,我們最多覺得它是精彩的農民起義小說。

但看金聖嘆點評,那真是清風拂面、醍醐灌頂

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水滸傳》字字珠璣,可如果不懂得品讀,就如守著一座礦山,但始終不知金子藏在哪裡。

大人讀“金批版”,懂點“人情世故”,職場、商界才能混得風生水起。處世、待人更有大智慧,方可寵辱不驚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靠它讀透《水滸》的故事、人情還不夠。

金聖嘆稱“《水滸》之文精嚴,讀之即得讀一切書之法也。”

水滸108位英雄,有108種相貌、才能、品行、故事。如此複雜的結構卻在書中安排得井井有條,讀起來一氣呵成;而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鮮活靈動,絲毫不顯重複、累贅。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別的書看過一遍就不再看了,但這套《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卻百看不厭。

讀懂了它,就能讀懂天下書,於平凡的故事中,亦能悟出珍貴的道理。

置於家中珍藏,閒時便翻上幾頁,隨手間便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江湖。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金聖嘆還說書中每一句、每一字都揭示著

人物心理、社會背景的不同。表面上個個都是粗莽的漢子,但各有微妙的人性特點

《水滸》只是寫人粗鹵處,便有許多寫法。

如魯達粗鹵是性急,史進粗鹵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鹵是蠻,武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靮,阮小七粗鹵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鹵是氣質不好……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金聖嘆對章法、句法、人物的分析要領,不單適用於《水滸》,更適用於《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等所有敘事經典。

作為一個讀書人,如果能早一點學到這“讀一切書之法”,就像武俠小說裡得了高手真氣傳送,從此遍讀天下的好書,就有了助力;寫起文章,也能下筆如神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這套《金聖嘆批評本水滸》珍藏版,更堪稱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版本

相信看過央視版電視劇《水滸》的朋友,都對片尾出現的人物畫像記憶猶新。

那正是國畫大師、插圖大師戴敦邦的藝術珍寶。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而這套“金批版”,經過年逾八旬戴老點頭,配上了他的巔峰之作——70幅全綵《水滸》插圖

戴老筆下,好漢們個個雄姿英發,不僅頗具珍藏價值,看罷頓時讓人滿腔熱血、浩氣騰騰,實在是視覺的剽悍一擊

這本打打殺殺的閒書,竟藏了一整個人情社會,不讀不知天下之奇

十個成功人士,九個都是懂得處世之道,掌握讀遍天下書心法的高手

一部手機幾千塊錢,用不了兩年就過時了,一錢不值。一套經典的《金聖嘆批評本水滸》,不到一頓飯錢,便夠我們品讀一輩子不覺乏味,可以留給自己,可以留給孩子,絕對是有文化的家庭必藏的藝術珍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