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作者:陶旖潔 支持:遠川研究所製造業組


這是“不隱形的冠軍”系列的第1篇。

上市第10天,做插線板的公牛集團市值超過了1000億。

公牛的插線板似乎無處不在,你可以在五金店、便利店、超市、甚至街邊的小賣部裡找到。


但這家公司上次引起大眾媒體的注意,還是五年前小米高調做插線板的時候,那會兒很多人的觀點是:公牛遭受降維打擊,凶多吉少。

五年過去了,被“降維打擊”的公牛集團利潤和收入都翻了一倍,順利登陸A股並突破1000億市值,而小米市值也才2600億人民幣。


要知道,小米的產品線足足有數百種,公牛靠一個插線板,就逼近了小米市值的40%!

在人們的印象中,小米通過“生態鏈”的方式來切入這些細分領域,應該是無往而不利,尤其是那些銷售層級複雜、終端加價率高、冗餘產能較多的行業,小米聯合順為資本基本上是一打一個準,讓小老闆們膽戰心驚。

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小米:家電企業門口的野蠻人


以充電寶為例。


2013年春天,小米發現三星、LG等筆記本廠商在跟聯想的競爭中失利並開始削減產能,倉庫裡堆滿了電芯。小米抓住機會,以低價購入大量電芯尾貨,推出了69元的移動電源,橫掃千軍,一舉成為全球第一。

為什麼在插座這裡就啃不動了呢?


下面請看詳細分析。


Part.1 插座的牛兔之戰


2015年3月31日,小米發佈了一款帶USB接口的插線板。插線板的定價延續了小米的高性價比特色,只要49元,相比同類產品有10-15元的優勢。

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小米插線板官網圖片


在發佈會上,雷老闆對插座市場的期望很大:“你一定不知道,整個中國一年要賣4億個插線板!”

4億隻是2015年的數據,這幾年隨著小家電滲透率提升,中國每年銷售的插座大概率已經超過了6億個,其中公牛大概能佔到55%~60%的份額。


很顯然,小米想通過設計+性價比來搞一把顛覆。

設計精美,價格誘人,市場一邊倒地質疑:公牛的紅旗還能打多久?

公牛面對小米的進攻反應很快,據說高管連夜開會商量對策。3個月後,公牛悄悄在馬雲家的聚划算上發佈了一款跟小米插線板“像素級”相似的產品,定價48元,比小米還便宜一塊錢,7小時不到,首批5萬臺就銷售一空。

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公牛USB插線板官方圖片


當時媒體給予四個字:覺醒之作。並評論稱:“如果沒有小米攪局,平時高冷的公牛,如此配置的插線板是不可能48元還包郵的”。

不僅如此,公牛還在2016年推出了“數碼精品戰略”,推出了一大批“互聯網感”十足的數碼配件,從USB盒子到車載充電器,應有盡有。如果把logo去掉,你咋看可能會覺得這是小米的產品。

老牌企業要是放下身段貼身肉搏,喜歡穿牛仔褲的互聯網企業家Are you OK?

我們來扒一扒小米插線板的實際銷售數據。


小米插線板是小米生態鏈裡一家叫做“動力未來”的公司做的,這家企業恰好在新三板上市。根據報表顯示:剛上市的2015年賣了1個多億,後面就在1~2億之間徘徊,增長停滯。

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有券商做過測算:2018年小米插線板賣了482萬個。跟公牛每年3億個插線板的銷量相比,差距在兩個數量級的水平。

新貴野心勃勃,最終還是沒能撼動老牌霸主的地位。


從表面上看,公牛集團靠反應速度擋住了小米,但在小米攻城略地的領域如手環、平衡車、空氣淨化器、掃地機器人等,其他企業反應也不慢,為什麼卻沒能擋住小米?

秘密可能出在插座這個市場本身上。


Part.2 隱秘的護城河


插線板這種產品,本身有三個特點:

一是用戶對安全敏感度高。跟家電不一樣,插線板需要長時間24小時通電,用戶普遍對產品質量比較敏感,容易形成對大品牌和老品牌的依賴感。

二是屬於家電中的“快消品”。插線板的購買頻次顯著高於平均更新週期十年的大家電,以及平均更新週期五年的小家電。

三是單價不高,但“破壞價值”高。插線板單價平均在十幾塊左右,不是什麼貴東西,但如果出現故障,造成的損失遠高於買插線板的錢。

以上三點,會對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產生了兩個重要的影響:一是“性價比”沒那麼重要,消費者為了省十幾塊錢買到劣質產品肯定得不償失;二是消費者希望能夠方便地買到插線板,有強烈的“就近購買”需求

而針對這些特點,公牛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長期耕耘了兩件事情:


一是大規模鋪設五金店、超市、雜貨店等銷售終端,足足有100多萬個。


二是在宣傳上硬是把“公牛”和“安全”來掛鉤,甚至喊出“選擇公牛就是選擇安全”。

稍微闡述一下公牛的銷售體系:公牛在全國一共有2333個經銷商,然後這兩千多個經銷商輻射了23萬家五金店、22萬家日雜店、13萬家超市、12萬家手機店、2萬家辦公用品商店。


這是一張很難複製的超級營銷網絡。


更高明的是,公牛免費給這些終端店做裝修,順便也就給自己打了廣告,如下圖所示。於是,大江南北無數五金店,建材店,燈飾店都被公牛佔據,店頭有招牌,店內有產品,從一線城市到縣鄉市場,無處不在。

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經銷商之所以願意賣公牛的產品,背後也都是利益:公牛插線板的出廠價平均13塊多一點,零售價則平均30塊,渠道加價率2倍出頭。

所以總結一下:公牛贏得“插座之戰”的核心武器,是龐大的銷售網絡和幾十年的用戶心智佔領。

這些傳統商業世界裡的門道,小米想學比較難,甚至有時候不得要領。


舉個例子,大家可以看看前面貼的公牛和小米49塊USB插線板的海報:公牛在海報上強調“23年積累”,小米海報上強調“插線板中的藝術品”。

有個網友的評價很犀利:插座像個藝術品有毛用?藝術品不是總容易起火的嗎?


Part.3 公牛集團值得投資嗎


公牛防住了小米,但自己的成長性如何?或者問得更露骨一點,公牛值得投資嗎?


在資本市場上,公牛的核心價值被廣泛認同。高瓴在2017年底,就用接近30倍的估值,從大股東手裡接了2.22%的股權(上市會稀釋到2%),花了8個億,當時公牛的估值是358億。


兩年過去了,公牛的利潤從12億增長到了去年的24.2億(業績預告平均值),現在市值1031億,估值42倍。高瓴目前在這個項目上大概浮盈12個億。


現在主流的分析師,喜歡把公牛和格力來橫向對比。從業務和財務層面,兩家公司的確很像:細分領域的絕對龍頭、強大的渠道能力、佔據用戶心智的產品、極高的ROE和資產週轉率。


但要說股價也會複製格力的大牛股走勢,這我們看就未必了。


格力在十幾年前,靜態估值就降低到十幾甚至個位數了,此後基本上股價伴隨業績一起上漲,才有了17年100倍的歷程。而公牛目前估值40倍出頭,短時間很難有格力那樣的買點。


要想消化這些估值,需要持續的成長。公牛在插座(50~60%市佔率)和牆壁開關領域(22%市佔率)可拓展的空間有限,所以不得不往其他細分領域去拓展,比如LED照明和數碼配件領域。


可以預想,就如小米在插座領域遇到公牛的狙擊一樣,公牛也會遇到別人的狙擊。


這就是那些“不隱形的冠軍”們的宿命:防守綽綽有餘,進攻前途未知,今天困住小米的,明天也會同樣困住公牛。


Part.4 資料推薦


這幾天研究公牛,基本上把市面上所有的報告都看了一遍,比較好的差不多有17份,都是深度材料,如下:


插座之戰:公牛如何狙擊小米


大概總結一下:裡面寫的最好的是天風證券蔡文娟團隊(#01和#12),他們把公牛和格力進行了全方位的對比,對公牛的核心競爭力有很獨到的理解;其次是中信證券(#10)興業證券(#04),對公牛的成長性做了深入分析。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