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大事記(七)

中華民國時期(四)



益陽大事記(七)

民國22年(1933)

夏 濱湖一帶水災。南縣漬48垸。

是年 長沙至益陽、常德利用電報幹線,開通長途電話。

湖南省銀行於益陽設營業機構。至民國29年,此類機構於區境各縣普遍建立。

湘省建設廳派人清丈沅江縣田畝。復於南縣設立辦公處,清查、催交湖田契稅。

民國23年(1934)

夏 大旱。全區農業生產普遍受損。南縣50天雨,秋收不及6成。安化縣禾苗大片枯黃。

是年 南縣重修天福垸,佔地330平方公里。此舉曾引發湘鄂兩省水利糾紛。

國民黨南縣縣黨部開設無線電報。幾年後,安化、沅江縣亦開通無線電報。

益陽縣全年皮蛋輸出總值90萬銀元。

民國24年(1935)

1月 各縣實行保甲制,著手清查戶口,實行“聯保聯坐”切結。

是月漢(壽)南(縣)救生義渡建成。

7月 各縣成立稅務局,統一徵收省、縣賦稅。

夏 濱湖3縣特大洪水,漬313垸,受淹耕地105萬畝。其中沅江縣潰123垸,死1052 人。南縣除大白洲、又東等垸外,餘皆潰決,災民多達20餘萬。益陽縣資江兩岸一片汪洋,災民10餘萬人。

11月25日至12月9日 紅二、六軍團於長征中,路過安化縣境,曾往返轉戰於湖南坡、馬魯市、東坪、雲臺、煙溪等地。。

是年 沅江縣圍墾黃茅洲、黃土包等處湖洲。赤磊洪道因此水流不暢,東南湖一帶淤積加速。

民國25年(1936)

8至9月 益陽、安化兩縣設立司法處。南縣、沅江縣隨後成立。

是年 湘黔鐵路安化段勘測定線。

沅江縣年產巡麻2500噸。該縣農民賴以為生者十中有三。

安化人戴如心等組建寧安公司,開採安化、寧鄉交界處錳礦。

民國26年(1937)

益陽大事記(七)

7月蘆溝橋“七·七”事變後,區境民眾反日情緒高漲。

益陽、沅江兩縣組建“抗敵後援會”和“抗敵劇團”。南縣愛國團體印發《蘆溝橋事變真相)傳單,呼籲積極抗日。

8月 國民政府頒佈徵兵令,各縣開始大量徵兵。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先後派胡澤炳、李服波等,分赴區境各縣領導抗日宣傳括動,你定發展中共基層組織。

10月 國防部第十一兵工廠遷安化縣煙溪。

安化煙溪至淑浦簡易公路通車,全長25公里。

民國27年(1938)

1月 湘省劉分9個行政督察區。益陽縣屬一區。沅江、南縣溪二區。安化縣屬六區。

4月 愛國將領楊虎城及一批中共黨員、共產國際授華志士,自南京監獄押解來益。囚於益陽城郊王家大屋,其間,有20餘人先後通害。餘者10月後轉押至貴州省息烽,

5月 中共湖南省工委書記高文華來益陽、南縣活動,指導抗日宣傳並發展黨的組織。

9月 益陽、南縣成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地方組織,隊員3000餘人。

12月28日 日軍飛機首次空襲益陽,至1945年日軍無條件投降時止。日機累計空襲區境各地45次,炸死炸傷居民 5000餘人,炸燬房屋2000餘幢。

是年 日本侵略軍緊通湖南,省外及長沙的民國大學、南京美專、中國文學專修學校,及文藝、含光、嶽麓、南山、民治、五冊、育才、涵德、孔道等中學,相繼遷入區內,抗戰勝利前後相繼回遷。

民國28年(1939)

益陽大事記(七)

2月中共南縣中心縣委成立,普惇任書記。

3月 中共常益中心縣委成立。帥孟奇任書記。

是月 湘省教育廳頒佈(中等學校訓育方案), 區境不少中學生被迫參加中國三民主義青年團。

7月 洞庭湖警備司令部派人暗殺何漢廣等中共黨員,南縣黨組織遭破壞。

8月 第九戰區於沅江縣水域設置航障,並實行陸上交通“破擊戰”。 長沙至常德、玩江至益陽等公路遭嚴重破壞。

10月5日 進步作家葉紫病近於益陽縣蘭溪舊居。

11月 中共沅江縣委遭國民黨破壞,黨員趙伏元等5人遇害,

12月 日機兩次轟炸安化煙溪兵工廠,毀房屋200餘撞,炸死130餘人,傷400餘人。

是年 食鹽緊缺,“擔谷斤鹽”。民國29年後,又先後實行官運官銷和政府專賣。全區共設銷鹽點37處,不少鄉、保長及奸商乘機盜賣、摻假和抬價。

民國29年(1940)

3月 省政府劃定益陽、玩江、南縣為對敵封鎖區,並設交通封鎖站。

6月 湘省調整行政督察區設置。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益陽,轄益陽、玩江、受化、寧鄉、漢壽、湘鄉6縣,南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8月 濱湖各縣實行糧食統購統籌。次年,又實行田賦徵實。

是年 安化茶葉外銷量下降,附加捐稅增至8種。

國民政府大量徵兵。

民國30年(1941)

益陽大事記(七)

1月“皖南事變”後,區內又一次出現反共高潮。中共黨員及各進步組織面臨困難處境,鬥爭更加尖銳複雜。

3月至4月 各縣一批中共黨員遭逮捕或殺害。

5月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濱湖11縣聯絡員李服波於沅江縣遇害。

8月 湘省圖書雜誌審查處於益陽、安化設立分處。

是年 湖南省府調整教育佈局。區內每鄉(鎮)設一所中心小學校,每保設一所國民小學校。

省立第五師範學校於益陽開辦。相繼建立的還有省立第五中學、省立第五職業學校。

全區公私立小學發展到2576所,中學發展到20餘所。

農村土紙、土紗、土布業發展。安化、益陽兩縣共擁有土紙槽925個、工人3000餘人,年產各種土紙4000餘噸。安化縣土紗土布紡織廠多達145家。

私立蔚南女子中學因宣傳抗日,遭國民黨縣黨部查禁,卒致解散。

安化縣發展土法鍊鐵,年產生鐵5. 6萬噸,為當時全省4大生鐵產區之一。

民國31年(1942)

6月 中共常益中心縣委撤離。南縣中心縣委遭破壞。

9月駐沅江縣明山、朗山的國民黨守軍第九十七師,擊毀入侵日軍船艇多艘,並與入侵湘陰縣青山的日軍激戰,數百官兵陣亡。

是年 交通部頒令恢復驛運。長(沙)常(德)邵(陽)驛運段管理機構設益陽,下轄益陽、沅江、南縣、東坪4個驛運站。

民國32年(1943)

5月5日 駐沅江縣赤山的國民政府軍炮兵,與入侵的日軍船艇展開炮戰。

7日 日本侵略軍陷南縣,焚燬縣城及三仙湖鎮。

9日至12日 數千日軍分水陸3股合圍南縣廠窖大垸(時屬漢壽縣), 歷時4晝夜。修通殺害者3萬餘人,燒燬民房3000餘間、民船2500餘艘。史稱“廠窖慘案”。

是月南縣縣府遷沅江,繼遷漢壽、益陽,秋後回遷南縣麻河口。

11月13日 日本侵略軍再次犯南縣,焚燬麻河口民房200餘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