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敗給養豬的,“中小板一哥”易主

高科技敗給養豬的,“中小板一哥”易主


來源 | 散戶有力量


還是熟悉的套路。

最近一段時間,美股頭一天晚上反彈之後,A股第二天就會高開低走,比如本月25日、27日都是這樣。短線資金已經學聰明瞭,高拋低吸見好就收成了最好的策略。


1


今天A股這個走勢在意料之中。但交易量這麼快就萎縮到只有5500億,確實讓人有點小意外。

股市裡任何指標都有可能騙人,唯獨交易量不會作假。相比前面的1.4萬億,今天的交易量已經下降了60%。

量能縮小到這個程度,表明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剩下的就是在盤整中保持耐心,等待出手的時機。

散戶虧錢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被套之後完全佛系,犧牲時間成本換取解套。如果不巧買到了樂視、康得新之類的公司,大概率血本無歸。另外一種則完全相反,頻繁買賣,追漲殺跌,最後小虧成大虧。

保持耐心不躁動,同時還要保持對市場的靈敏度,就像力量哥堅持每天寫公眾號做覆盤,為的就是在兩者之間保持一個平衡。

話說回來,現在交易量快速下降,除了全球疫情走勢不明的“恐嚇”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馬上進入4月份,年報和一季報披露高峰即將到來。又有一批公司要披星戴帽了,下面的表格要好好檢查一下。

高科技敗給養豬的,“中小板一哥”易主

其實,2019年的年報還好說,2020年的一季報會怎麼樣,不用想都知道結果。為了避開業績雷區,資金選擇觀望也在情理之中。

反過來,目前市場上的熱點也是炒作一季報。那麼,疫情裡還能保持較好業績的行業,除了顯而易見的醫療板塊,那就是以食品、農業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了。

海天味業,雙匯發展,新希望今天齊刷刷創出歷史新高,牧原股份以2694億的市值超過海康威視的2607億,成為“中小板一哥”,都在表明大消費概念熱度正酣。


2


重點來看一下牧原股份。

過去兩個月,牧原股份股價上漲超過40%。從市值上看,牧原股份年初市值為1919.5億元,3月31日收盤市值為2694.3億元。一個季度就增加774.8億元。

3月初,牧原股份發佈了1-2月份的生豬銷售簡報。今年前兩個月商品豬價格整體維持在高位。商品豬銷售均價32.5元/公斤,比2019年12月份上漲6.49%。

高科技敗給養豬的,“中小板一哥”易主

從業績上看,牧原股份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202.21億元,歸母淨利潤61.14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5.20億元,同比增長1075.37%。

利潤翻了十倍,賺錢賺到手軟有木有。

從大環境來看,我國生豬養殖號稱擁有萬億規模,但目前還是以散戶養殖為主。行業前十集中度不到9%,其中溫氏股份市佔率3.2%,牧原股份市佔率1.6%排名第二。

但是,隨著環保政策的出臺,以及非洲豬瘟的持續影響,散戶的防疫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低下,正在被市場淘汰。頭部企業因為復產能力強,正在搶奪未來的市場份額。

在養殖模式上,牧原股份才用的是“自繁自養”,溫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公司採用的是“公司+農戶”。

相比之下,牧原股份的成本就優於其他競爭對手。

上市以來,牧原股份的生豬出欄量從2014年的不到200萬頭,增長到了2019年的1025.33萬頭。2020年,牧原股份計劃出欄生豬1750萬頭至2000萬頭,接近翻倍。

從國際形勢來看,非洲豬瘟導致國內生豬產能大幅下降後,進口肉類成為我國肉類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 年進口肉及食用雜碎1301億元,同比增加了79%;2020年前兩個月,進口肉類125.5萬噸,同比增加70%。

目前,非洲豬瘟的有效疫苗尚未問世,新冠疫情又接踵而至,肉類進口難以擺脫影響。雙重打擊之下,生豬產業的恢復速度將更加放緩。

豬肉,肯定還要貴上一陣子。


作為一個吃貨,力量哥在想是不是要買點豬肉股做個對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