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学派为什么在西汉末年衰弱了下去,却在清末又被严复、梁启超等人捡了起来?

历史当日趣事


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它属于今文经学内部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派。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春秋》这部典籍,但是为什么叫《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作者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春秋公羊传》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胡母生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为什么《春秋公羊传》会在汉初成书呢?这与《春秋公羊传》其中的思想体系有关系,这就是讲“改制”,宣扬“大一统”,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西汉初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动荡,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公羊学派的重振要到清代中后期,十八世纪中晚期,以常州人以庄存与、庄述祖、庄绶甲、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公羊学”的重新崛起。 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知名人物,属于清代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就是利用“公羊学”的“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循环、“托古改制”等学说,作为其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


落荷听禅


一.公羊派的起源与兴起

“公羊派”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公羊传》的一个流派,《公羊传》则主要是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在汉代人眼里,《公羊传》是孔子思想的完美注解,也是儒家经学的重要传承之一。

从景帝开始,立治《春秋》“公羊学”的博士,武帝时立五经博士,从官方完善了“公羊学”的传承。西汉晚期的谶纬之学风行,以及东汉光武帝置今文博士而把《谷梁》博士取消。《公羊》学受到高度重视,一枝独秀,大兴于世。

二.《公羊》学派衰微

东汉末年,士人开始崇尚学习古文经,古文经学的代表《春秋左氏传》的风头逐渐盖过今文经学代表的《公羊传》。“公羊学”面临着日趋衰微的严峻形势,不断地遭到古文学家的批评。

同时,公羊学派学者本身的弊病:只重文章摘句,忽视义理,以至于达到,一句原文注释却有成百上千字的地步。这些“俗儒”研习《公羊》,只知背诵借鉴,不懂融会贯通。这就为反对“公羊学”的人提供了可乘之隙。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大环境的衰微,对于公羊学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三.衰而复兴

十八世纪中晚期,面对内忧外患,“经世致用”的思潮逐渐席卷当时读书人的大脑。龚自珍、魏源等人打出“公羊学”旗号,借经学义政事、改风俗、思人才、正学术,把“公羊学”研究与经世、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康有为、梁启超则大多继承龚、魏的传统,利用“公羊学”的“三世”、“托古改制”等学说,作为其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公羊学”出现了自汉代以来的又一次兴盛。


白玉雕龙


和统治者需求、时代需求有关。

一切门派学说都要符合当时时代发展需求的,只有你的学说符合时代的需求,被当时的人们所信服,你的学说才会蓬勃发展。

举例来说,在秦朝,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大力打压儒学?因为嬴政信奉法家,崇尚“刑罚”。而崇尚“仁政”的儒家学说正好相反,这就逃不了被打压的结局。

相反,在汉朝,儒家学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原因还是其宣扬的学说符合统治者治国的要求。

所以,公羊学派在西汉末年衰落,在清末又得到大力宣传,关键还是和时代需求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