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崔天凯大使手迹看中美关系

01驻美大使手迹


今天(2020年3月29日),微博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崔天凯大使亲笔手书给张文宏教授的感谢信刷爆了朋友圈。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与好奇。

笔者读书时除了研习法律专业以外,业余则喜欢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中包括笔迹心理学、性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只是兴趣爱好而已,自然是很肤浅,但对于日常阅人、聊天、思考,倒还是有几分乐趣,间或还能派上些用场。有时甚至能够在与企业家聊天时胡侃上一两句对方的性格与管理上的思维缺陷,听者诧异莫名,我们多半成了后来的朋友。

笔迹与心理的关系,我国历代书法家、文学家、文献学家、医学家、哲学家等都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西汉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唐代韩愈在评论张旭的草书时说:“喜怒窘穷,忧悲,愉逸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不草书焉发之。”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断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这就是著名的“书如其人”的观点的来历。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相人不如相字”、“见字如见面”的说法。可见,笔迹学在我国的流传即久远而又普遍。

我相信,透过崔大使手迹所展示的信息远远要比对张文宏教授本人所看到的信息量大得多。作为国际关系中头等重要的中美关系,外交无小事,大使的手迹敢昭示天下,这需要足够的国家自信与个人自信。

认真看了尊敬的崔天凯大使的手迹,作为一个普通中国公民,面对无休无止的口水仗,我倒觉得心下释然了许多。我觉得我们是可以乐见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掌控也都认为需要掌控的范围之内的。


透过崔天凯大使手迹看中美关系


透过崔天凯大使手迹看中美关系

02 见微知著

美国心理学家爱维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我相信美国FBI对崔大使的手迹的兴趣一定超过我等吃瓜群众,我亦相信,他们会透过他们所谓的汉学家去综合分析其中的纹路肌理。

下面介绍一些关于笔迹的分析方法,在文章中,笔者不敢也不必去下什么结论,这不是本文的重点,笔者的核心观点是:透过催大使的笔迹我能够看到的大国自信,我希望读者能够在学到一些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读到国家的理性。

最常用的笔迹特征分成七大类(文字来源于网络《笔迹心理学基本知识》):

一、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重压力者表明其生命力强、自信、专横、顽固;轻压力者则说明书写人敏感、主动性差、缺少勇气和抵抗力。

二、笔画的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书写一笔一画的标准型反映了办事认真、通情达理、纪律性强的心理特点;笔画有过分伸展、夸张的书写方式则反映了爱虚荣和随时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特点。

三、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大字型的书写是情感强烈、善于表现自己和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小字型则反映了精力集中、细致、焦虑和自我压抑的心理特点。

四、连笔程度反映着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连笔型反映出有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和恒心;不连笔型则反映了有分析能力、比较节制和独立性强的个性特点。

五、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字行上倾表明书写人热情、有勇气、有抱负;字行下倾则反映了情绪低沉、悲观、失望、气馁的心理特征。

六、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缓慢型是小心谨慎、遵守纪律和思维速度慢的反映;快速型则表明反应快,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强和恒心不足。

七、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着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占有方式。它包括字距、行距和页边空白几方面如果整篇字向左页边靠,就反映出留恋过去,追求安全感和对未来勇气不足的心理状态;整篇字向右页边靠,则是向往未来和有勇气面对未来心理特点的反映笔迹分析。

透过崔大使的手迹,一位理性、冷静、独立、客观、善于推理判断的外交家形象跃然纸上,我不禁想说,有这么一位理性冷静的外交官代表中国处理最为复杂的中美关系,他骨子里的不亢不卑,是国民之幸。

03 “问题杀手”崔天凯大使

透过崔天凯大使手迹看中美关系

“无论是推动贸易协定达成,还是采访为中美舆论之争降温,在一轮又一轮的中美交锋中,崔天凯的“刚柔并济”,不仅坚守了原则,更用各种方式推动双方关系的缓和,成为中美关系之间的润滑剂。”

这是网络上对崔大使的评价,笔者是赞同的,这来自于他的笔迹中所流露出的“刚柔相济”。从网络上摘录了一些关于崔大使的外交花絮,从思考的角度而言,针对中美关系,值得玩味: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谈判中,崔天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19年圣诞节前夕,外界忧虑中美贸易新协议将再次搁浅,官方谈判难以继续。这时,崔天凯出面了,私下找到了特朗普总统女婿兼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一见面,崔天凯就直截了当的说,美国在谈判中没有取消足够多的已加征关税。这把库什纳怔住了,他便回答,是时候解决关税的问题了,库什纳委婉透露出美方也希望达成协议,随后,两人深入进行了交流。一次私下的交流,让美国更加清楚了中方的立场,同时中方代表也明确了谈判进行的后续方向,大约两周后,双方宣布达成协议。其实,自上任以来,崔天凯一直是库什纳和特朗普千金伊万卡的常客。三人公开和私下都曾有过多次会面,积累了足够的信任。借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巧妙切入,这让中美两国间在困局面前突破重围,崔大使可以说发挥了不小的效力。有知情者透露:“中方与美方真正的‘牵头人’就是崔大使。”

透过崔大使清晰明了的字间距、行间距,读者可以看到书写者独立、理性的品格,连笔的恰到好处则展现了处理问题的度的拿捏。就冲这一点,我相信,特朗普总统的女婿作为外交官后辈(请别忘记他的孩子学中文)是会受到这位前辈外交官的人格魅力的感染的,他们之间可以做相对比较真诚的话外沟通,这才是重点。说明中国对美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大约也还是可以放心的。这不仅是对崔大使的放心,也可以折射出美国高层对中国全权代表的表达方式的不拖泥带水、明确无误的信息的接受程度——他们是适应的,但嘴巴上不能这么说。

所以,个人认为,中美关系,从美国选举制度的角度出发,目前的特朗普总统,或许更需要中国的帮助与支持。中美关系,过去、现在、未来,表面上都会不合,都不可能不吵架、不斗嘴,我等吃瓜群众,看看热闹就好了,不必把美国的话太当真,蓬佩奥同志,似乎也挺难,某种程度上,他不得不从充当“革命军中马前卒”,也不容易。看了崔大使的字,我觉得至少我该嘛干嘛,这吃瓜的心都不用操了,当然,操也白操,但咱算爱国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笔迹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笔者并无意赞叹大使先生的钢笔书法优劣。值得说道的是,美国中情局应该是不会放过这个研究机会的,透过我们的外交官敢于去直面与展现的人格、国格的一面,我们也看到一个越来越自信的国家形象。

这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