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一·青銅器的作偽歷史

我國青銅器仿製最早出現於春秋,至宋代較多,如宋人曾經以春秋晚期宋平公時代的宋公戌鍾為標本,進行仿製;另外,傳世的宋太和鍾和蟠龍紋鍾都是仿製的。宋代仿製青銅器水平較高,但其仿製目的不是為了利用贗品賺錢,而是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雙兔車軎(音衛)

元、明時期,青銅器的仿製技術不如宋代,製作粗糙,易於辨認。清代早期,青銅器的仿製多整器作偽,器形和紋飾不倫不類。乾嘉之後,常見在真器上偽作銘文的情況,但往往將西周的銘文刻於商代的器形上,造成明顯的破綻,且刻字技術較差。山東濰縣是清代青銅器作偽的大本營,多仿陳介祺的藏品。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商代史鼎

西安和洛陽是近代以後青銅器作偽的中心。洛陽除青銅器以外,還作偽金銀器和鎏金銀器,這些贗品多被歐美一些國家收走;西安多仿秦詔版和秦量。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秦始皇詔文權

二·青銅器辨偽的方法

(一) 從鑄造工藝方面辨偽

1.範線的辨別:所謂範線,是陶範在拼合時,因微小的錯位所呈現出來的痕跡。這種痕跡有明顯的,也有不甚明顯的,但作偽者不懂這一緣由,往往把範線合攏的痕跡,處理得非常平整對稱,其實這正是作偽的破綻之處。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晚期仲柟父簋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大部分是用陶範法鑄成的。判斷青銅器是否用陶範法鑄成,要看青銅器是否有塊範對合的痕跡,也就是看應該合範處是否留有對合的範痕,即是否有“線”。任何一件塊範鑄造的青銅器,很難做到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跡。有的器物紋飾不多,表層素面較大,合範的痕跡容易修飾,但在隱蔽處,如鼎的耳內和腹下部,還會遺留痕跡。用蠟模法偽造的青銅器,表面製作較精細,是沒有任何範痕的。為了掩人耳目,造假者就在模上貼蠟片,所貼蠟片不合縫,鑄成後的青銅器上會留有痕跡,容易使人誤以為是範線。但這種做法在青銅器上形成的範痕是凹陷的,與範鑄法不同。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晚期杜伯盨

2.重量的辨別:新鑄之器一般重於原器,這是偽品或仿製品的通常特點。產生這一情形有兩個原因:首先,作偽的青銅器沒有經過長期的氧化或腐蝕,與真品埋藏在地下二千多年而經過長期腐蝕是不同的。經過數千年慢慢腐蝕的青銅器,因有發氣量,器物表面略有膨脹,比重下降,而偽鑄品沒有這一過程,就顯得比較重。另一方面,偽器的蠟模製造都略厚於原器,仿造者往往未見原物,因而蠟胎的成型也未能如原器壁之薄,這是一個先天的毛病,因此偽鑄器的器壁一般都厚於原器。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商代早期獸面紋簋

3.聲音的辨別:偽器系新鑄,經叩擊後聲音清脆,猶如新銅。而經過地下腐蝕較深的青銅器,銅質已經礦化,所以發音渾濁者居多。當然,埋藏在及其乾燥而又純粹的土層中的青銅器,敲擊音也有甚佳的。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商代後期矢壺

4.範土顏色的辨別:範土通常有紅、灰兩色,黑色的範土未見。若見到黑色範土,一般是存在翻砂跡象。因為,在翻砂時,泥土中要放入適量的石墨和有機物,這些物質經過碳化後就會呈現黑色。絕大部分傳世或出土的青銅器,不少尚保存著範土,有的在比較明顯的地方,如簋、壺、卣的圈足等會留有少量的痕跡。這一方面,在鑑定時也可以作為參考。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商代後期獸面紋兕觥

(二)從器形方面辨偽

每一類青銅器,隨著時代的不同,都有它的發展和變化規律。全面掌握各時代各類器的形制特點,是青銅器鑑別的基礎。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商代後期山婦觶

偽器可以分為直接鑄造和拼湊改造兩類。直接鑄造的又可分為三種:一是鑄造的偽器器形和銘文均有所本,儘管模仿得並不準確,但也有一定的水平;二是毫無根據的雜拼,意在作奇,稀見為貴;三是器形或銘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卻改了樣。如器形有所本,但卻鑄上杜撰的銘文;或者銘文有所本,卻鑄在毫不相干的器形上。如頌組器的銘文既長且精,在晚清發現的西周時期帶有長篇銘文的青銅器中,是首屈一指的。頌組器有鼎、簋、壺等,銘文極為清晰。上海博物館曾收集到一件偽頌壺,其銘文是按照西周宣王時代頌壺原器拓本翻鑄的,但此器形的雙耳是沒有任何根據的。這就是說,作偽者可能根本沒有見到過頌壺的圖形,而是憑想象偽造。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晚期頌鼎

拼湊改造的作偽,是水平很低的作偽,但如果不仔細觀察,也有上當的可能。這類作為大多是在舊的器物上部分改造,使人產生新奇感,從而謀得厚利。例如,商代殷墟期的獸面紋斝,型式比較平常,作偽者就在斝的口部另外安裝一個流,使這件平常的斝變成了一件前所未見的器形,從而破壞了器物的真實性。也有整器全是拼湊的情況,如秦代青銅量器和衡器,多為世人所重,因此,刻有秦始皇廿六年和秦二世詔的量器和秦權,偽造者不在少數。例如,有一秦始皇方鬥,四面皆刻有銘文,青銅表層的腐蝕也有相當的程度,作為後埋入土中,若無百年以上,不可能有這樣的表層。但是這件偽造的秦方斗的四方壁、一方底和柄,都是用焊錫焊接的,柄是一件戈鐓配接的,詔文字體也很淺薄,可以認為是清代中期作偽的實例。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商早期獸面紋斝

(三)從銘文方面辨偽

宋代以來,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獨特的地位,金石家研究的重點是文字,那時,收藏家們對青銅器的收集,也往往偏重在銘文方面,因此,被當作歷史文獻對待的青銅器銘文,往往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頌鼎銘文拓片

晚晴是青銅器銘文作偽的主要時期。商周時代的青銅器銘文鑄造,是另做一塊銘文範,嵌入主體內範中。有的銘文範嵌得很平整,周圍沒有明顯的痕跡;有的卻嵌得很粗糙,突出於器的表面,如秦公簋的銘文。商周時代在鑄造長篇銘文時,有的還要劃好線條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銘文橫行直行都比較規整,而在陶範上刻銘的技工,技術非常高超,書寫也十分流利。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早期堇臨簋及其銘文拓片

由於範土的銘文是陽線條,因此銘文範上的陽文在刻完後,乘溼嵌入主體範中,要避免與外範接觸就需要修正,可能要微作按捺,這樣陽文字的上口就大,所以,鑄成的銘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覺。這種現象必須要進行精細的觀察才能發現。另外,字口內具有磨砂玻璃那樣均勻的無光感,字體筆劃的轉折處呈非常自然的圓勢。而後刻的銘文,有的是有所本,字體比較拘謹、呆板,字口內有或隱或顯得刀鑿痕。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早期頂卣及其銘文拓片

偽刻銘文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偽器偽銘、真器偽銘、偽器真銘、真銘增刻偽銘等。鑑定青銅銅器銘文的真偽,除了需要知道各種作偽的方法外,還要懂得各個時代銘文的風格,從而可以判斷書法結體、語彙文法等是否符合。另外,還需要掌握大量的標準字形,掌握得越多,判斷也就越準確。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晚期蔡公子壺及其銘文拓片

(四)從紋飾方面辨偽

每一件青銅器的形制、花紋、銘文都要有統一的風格,都應具備一個時代的特點。西周中期的青銅器上,絕不可能出現商代殷墟時期的花紋;商代的獸面紋不可能出現在西周中晚期的獸蹄足鼎上;而竊曲紋、蟠龍紋一類的紋飾,也不可能出現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上。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商代早期獸面紋鼎

十九世紀初直到三十、四十年代,殷墟青銅器和所謂的“戰國式”青銅器,大量流向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古玩肆,因此“滿花器”和“三層花器”的作偽就興盛起來。以作偽銘為主而不善於鑄造精細花紋的山東濰縣造贗品的作坊逐漸衰落,而善於鑄造精美花紋的蘇州周梅谷作坊和北京地區的造偽器作坊迅速興起,這些作偽的作坊同時也修配古玩肆的青銅器。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周梅谷作坊使用失蠟法,技巧精湛,大大超過山東濰縣的水平,偽鑄近乎殷墟出土精麗風格的青銅器。偽刻青銅器的花紋,大多是根據圖錄上的紋飾,再與器形相配,有時部位條件不同,就要作局部增減,有些圖錄本身的紋飾已經變了形,因此仿刻也就失之千里。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完整的方彝蠟模造型

(五)從鏽蝕情況辨偽

1.青銅器鏽蝕稱謂

商周青銅器長期埋藏於地下,由於各地區的土質成分、地下水及墓葬內有機物腐蝕所產生的化學成分不同,這些因素作用於青銅器表層,青銅本身會引起質變,成為銅的各種鹽類。有關青銅器鏽蝕的稱謂,有如下幾類: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虎戟鎛

(1)皮殼:皮殼又稱“貼骨鏽”,是青銅器在不同存在環境中與周圍多種化學物質長期發生作用,在其表面上生成的一層氧化膜。皮殼色澤溫潤,質感厚實,有棗皮紅、綠漆古、黑漆古、黑綠、黃綠燈多種皮殼。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觥(生坑)仿古青銅作品

(2)薄鏽:薄鏽是指單層鏽,多數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綠鏽,也有一些青銅器表面的薄綠鏽體重混雜有藍鏽、黑鏽、土鏽和紅鏽。薄鏽多出於青銅器窖藏,窖藏出土的青銅器由於沒有與土壤直接接觸,屬於封閉環境中的大氣腐蝕,而青銅器在缺氧環境,弱或中等濃度的非氧化性酸中都是相當穩定的。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觥仿古青銅作品

(3)厚鏽:厚鏽多出自北方地區,以河南安陽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最為明顯。厚鏽層次多,鏽色多樣,在最底層的皮殼上面通常分佈有紅鏽、淺綠鏽、深綠鏽、土鏽等鏽層,鏽蝕的層次非常明顯,而且鏽體堅硬。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團龍紋簋

(4)發鏽

:發鏽是從青銅器銅胎基體裡產生的鏽蝕,“發”即膨脹之意,這種由內向外形成的鏽蝕會把青銅器基體表層頂起來,在青銅器表面形成一個個鏽泡。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2.青銅器鏽蝕辨偽

青銅器鏽蝕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青銅器的鏽蝕途徑和鏽蝕機理,為科學、有效地鑑定和保護青銅器提供有力的參考。各個地區的青銅器表層的銅鏽很不相同,從出土的青銅器看,一般來說,陝西地區出土的青銅器,表層保存得較好,銅質分解不嚴重,銅鏽變化不太複雜;而殷墟、洛陽出土的青銅器,銅質層次非常複雜,保存一般不佳,如有的青銅器表層為銅的淺綠色鹽類,附著的銅鏽,第一層為黑色,第二層為棗紅色,第三層為綠色,第四層是土鏽結合的硬塊等。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長江流域湖南、安徽等地銅質本身分解腐蝕相當嚴重,有的只剩下極薄的一層銅質,這種青銅器被稱為“半脫胎”或者“脫胎”器。“脫胎”的青銅器大都出土於長江流域的紅壤地帶,如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但色澤根據出土地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如安徽出土的脫胎青銅器,有的地區呈灰綠或灰色,湖北出土的脫胎青銅器,沒有湖南的那樣嫩綠。當然,同一地區出土的脫胎青銅器,色澤也不是絕對的一致。之所以必須詳細觀察各地區青銅器的表層和銅鏽生成的情形,是因為作偽的器物或者部分作偽的器物必然要用銅鏽偽裝,而其表層也需經各種偽裝處理。因此,對青銅器表層和銅鏽仔細觀察,是青銅器辨偽的重要一步。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西周師趛鬲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