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相信李白這個名字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他的詩歌口口相傳,可以說他的浪漫,溫柔了一段歲月,感染了一個時代。讓我們一起走進他浪漫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一夢

李白,字太白,這個太白取自太白金星的太白,傳說李白的母親在夢見太白金星墜入她的肚子裡,而後就生下李白,人家生來就是帶著仙氣的,他們都認為他是太白金星下凡,前途無量。用如今的話來形容就是天選之子,所以他的父母從小就對他寄予厚望。李白小的時候夢見自己所用的筆的筆頭上盛開出了鮮花,而後的他也果然成為了才華橫溢名聞天下的大詩人。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一酒

世人皆知李白嗜酒,他的大部分創作都是酒後而生的,在朝為官期間,他對文學侍從那種平平淡淡的生活感到厭倦,於是整日以飲酒抒懷,以飲酒為樂,喝著喝著他還找到了酒友,與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結為八仙之友,在哪喝醉了就在哪倒下,他常常宿醉在酒館,每次唐玄宗召他寫詩,派出來宣召他的內侍都要找他好半天。由此也可見得李白刻在骨子裡的狂,這也預見了他日後得罪權貴而被流放的遭遇。李白為官期間最最廣為流傳的作品便是《清平調》而他後來慘遭罷官也是因為這三首詩。一日唐玄宗與楊玉環在花園賞花,並召李白為其寫詩助興,醉酒的李白命唐玄宗身邊的大太監高力士為其磨墨脫靴,又好一通奚落,因此得罪了高力士,而高力士可不是普通太監,他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在那個時代也算是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如何能受得了這等屈辱,從此記恨在心。對楊貴妃說李白借詩諷刺她,把她比作了禍國殃民的趙飛燕,楊貴妃信以為真,憑藉唐玄宗對他的無上恩寵,李白在官場自然也混不下去了,於是唐玄宗給了他一筆錢,從此罷官遠去,開始了雲遊天下的自由生活。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一江湖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雲遊生活才是李白真正向往的,他喜好結交朋友,在遊歷期間他尋親訪友,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在洛陽遇到了落魄無為的杜甫,他比杜甫年長很多,此時的李白已經是揚名立萬的大詩人,而此時的杜甫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晚輩但就是這樣社會地位差距懸殊的兩個人,在此結為至交。他們約定下次在開封商丘會面,當時稱為梁宋,然後一起登仙山,求仙草。同年秋天,他們如約會面,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同樣懷才不遇的詩人高適,三人志同道合,他們相談甚歡,在一起談書論字,品評天下大事,切磋文學創作,皆受益匪淺,也對他們日後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俗話說得好"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這一年的秋末冬初,他們再一次分開李白去到齊州,也就是如今的山東濟南一帶,這一次的求仙訪道他成功了。之後不久,他與杜甫再一次會面了,通過多次會面,兩人越發覺得投契,他們惺惺相惜又志同道合,於是一道尋訪隱士高人,四處遊歷。同年冬天,二人再次分手,李白東去吳越,在這裡他探訪友人,暢遊山水,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崔成甫,李白的又一位至交好友,兩人的關係到底有多好呢,據說是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就隨身帶著,每當他想念他的好朋友的時候,就讀一讀他的詩,以解相思之苦,這得是多麼深厚的情誼啊,由此我們也可以窺見李白重情重義的性格。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李白在吳越之地,這一遊就是好幾年,而此時的國家也是風雨飄搖。李白雖然早已離開官場,但他仍然心繫社稷,於是他來到了幽燕,也就是如今的北京一帶,在這裡他親眼看到了形勢的危急,但此時的他,早已遠離官場,既無功名在身,又沒有身居高位的朋友,所以空有一身才華抱負與救國熱情卻無處施展,他只能繼續雲遊,經常把詩贈與地方官,以尋求幫助,維持生計。此時的他在求仙問道的同時,也渴望建功立業。對於國家安危,時事情態也頗為關切。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的李白避居在廬山,他也仍然在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中糾結。而在此時他遇到了永王李磷,他對李白極為賞識,便邀請李白做他的幕僚,李白應邀入幕。他極力主張勤王滅賊,而他雖然在文學創作上才華橫溢,但對於政治卻毫無遠見。永王理所當然的失敗了,李白也因此入獄,他在獄中上詩求救,幸運的是,他的才華再一次救了他,有一個特別賞識他的人名叫宋若思,把他從監牢中解救出來,後來李白為了報答他給他寫文表。在宋若思這裡,他的才華得到了施展,並受到了很大的重視,於是他再次被推薦給朝廷。但不知為何,後來不但未得到任何任用,反被流放至夜郎,而且是長流。完全出乎意料。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他在海內素負盛名,雖是流放,但他所到之處的地方官,都對他尊敬有加,因此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請,也並沒有多麼痛苦。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雲遊至巫山,此時正好趕上關中遭遇大旱,朝廷無力迴天,宣佈大赦以安民心,這樣,李白經過長期的四處輾轉,顛沛流離,又重新獲得了自由。此後李白有繼續他的雲遊生活,他順著長江疾駛而下。他的老友良宰正在夏江做太守,李。乾元二年,李白在便那逗留了一段時間,不久,再次回到宣城、金陵,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要依靠朋友的救濟來過活。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上元二年,六十高齡的李白疾病纏身,習慣依人而生的他手無餘財。回到金陵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他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他頗有名望的叔叔李冰陽。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情日益加重,在臨終前他寫下了《臨終歌》,然後把手稿交給了他的族叔李後而與世長辭,享年僅僅六十二歲。下面這幅圖是他一生所至之處的足跡圖,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祖國的大片河山並記錄於他的詩篇之中。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三種死法的比較為人所認可:其一是醉死。李白一生飲酒,飲酒無數,可謂生不可無酒,所以有人說他是飲酒過度,最終醉死。

第二種說法是病死,傳說李白不顧自己61歲的高齡和孱弱的身體,希望在垂暮之年,為國家出自己的一份力,所以請求上陣殺敵,卻因病不得不中途返回,第二年就病死了。其三是溺死。這種死法多傳於民間傳說,傳說李白在江上飲酒,醉的一塌糊塗,想要跳入水中捉月亮,結果溺死。而在他這短暫而漫長的一生中,留給世人的絕不僅僅是千百篇傳世佳作,還有他浪漫而不羈的精神亦是瑰寶。

詩仙李太白的浪漫一生,一夢一酒一江湖

參考文獻:

《說李白》

《李白資料彙編(3冊)-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

《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