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育人,同疫情赛跑

《在疫情中成长》编导手记

本片导演:李正强


家里孩子的学校很近,阳台上能看到校园。早晨的升旗仪式阳光体育还有午后放学的喧闹,是生活的日常。如今的疫情,让这近在咫尺变成了咫尺天涯。

与此同时,是家长群里满满的焦虑。于是在《城市的温度》再报选题时,我选择了拍摄“空中课堂上的老师们”。因为在这个开学季,“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教”,教书育人的事,也成了抗击疫情的一部分。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导演组工作照

杨浦高级中学的张璇老师教语文,也是班主任。

在这所学校,我还采访拍摄过 “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于漪老师也教语文,当班主任,也是这所学校的老校长。当时在这所学校的一间教室里,于漪老师回忆她的童年,当抗战爆发,她的小学校的“最后一课”,是一袭长衫的国文先生,慷慨激昂讲述《苏武牧羊》,动情时刻,师生们一同潸然泪下。于漪老师说,教育就是培养有情有义的人,培养有乡情友情师生情有赤子之心顶天立地的人。

张璇老师的这堂课,主题是“生命教育”,讲的是这次疫情中,许多普通人面对灾难的挺身而出和守望相助,还有医护人员的“向死而生”。我觉得这个主题,和老校长一辈子坚守的事业是声息相通的。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在现场,看见张璇老师的备课笔记,还有教材上的课文句子的间隙,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圈圈点点,能看见一位老师备课的辛苦和仔细。

想起在家里陪孩子上网课,也看见过孩子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在家挑灯夜战备课的视频,她们要录音频,拍视频,做PPT,点评作业,回答各种互动问题,常常忙到深夜,第二天的“晓黑板”里传来的老师的声音,往往带着嘶哑,却是精气十足、口齿清晰的。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教”,不是一句口号,是在上海每位老师的台灯下埋头做出来的。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胡玉娟老师,她的课堂是自己家小小的客厅,连着小小的厨房。胡老师一开始就说,不喜欢说大道理的事,就喜欢动手做的事。说自己教的是手艺活,是要每天练的,而要学生每天练,自己当老师的,也要每天练。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上课的那天,胡老师一大早起来,忙了两个多小时,做好了上课要讲解的点心。上课前,穿好了熨的笔挺的大厨制服,仔细擦干净餐桌上的案板、擀面杖,食品秤等等。

采访中我才知道,这位中国烹饪大师,“上海工匠”称号获得者,竟然是从中学的物理老师转行而来的。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三十多年前,胡玉娟从南汇农村考到上海当老师,教初中物理。后来学校要转制为职业教育学校,胡玉娟面临着要么换学校继续教物理,要么就转行教烹饪。最终她作出了决定:转行。

从那时起,胡玉娟的业余生活都用在练功上,从和面到揉面、从揉面到搓条,从搓条到下剂,直至成形、熟制。不知道用断多少根擀面杖、更不知道用掉多少袋面粉……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证书一个个被她攻克,这个转岗,她用了十四年的时间。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参加技能大赛就如同普通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一样,是对自己专业技能的一次检验。

胡老师的学生有许多来自“新上海人”的子弟,在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比赛中,胡老师的学生们连续十年参加中式点心制作项目比赛,包揽团体一等奖、团体第一名。到2019年,胡玉娟已经成为六星金牌教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胡老师说:从2012年成功登顶全国大赛的舞台,我们杨浦职校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采访时,我说胡老师我多问一句:像您这样的手艺,如果去一家五星级酒店,那肯定能挣到很高的收入的,您想过这事吗?胡老师几乎没有停顿地回答我:那我还是愿意当老师的。

她们属于在疫情中恪守天职的上海教师群体。师道尊严,在校园在三尺讲台,当病毒切断师生间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这座城市的许多窗口,亮着老师们备课的灯光,如星星烛火汇成火炬,点亮城市的未来。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任何病毒的最佳武器。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