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育人,同疫情賽跑

《在疫情中成長》編導手記

本片導演:李正強


家裡孩子的學校很近,陽臺上能看到校園。早晨的升旗儀式陽光體育還有午後放學的喧鬧,是生活的日常。如今的疫情,讓這近在咫尺變成了咫尺天涯。

與此同時,是家長群裡滿滿的焦慮。於是在《城市的溫度》再報選題時,我選擇了拍攝“空中課堂上的老師們”。因為在這個開學季,“停課不停學,停學不停教”,教書育人的事,也成了抗擊疫情的一部分。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導演組工作照

楊浦高級中學的張璇老師教語文,也是班主任。

在這所學校,我還採訪拍攝過 “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於漪老師也教語文,當班主任,也是這所學校的老校長。當時在這所學校的一間教室裡,於漪老師回憶她的童年,當抗戰爆發,她的小學校的“最後一課”,是一襲長衫的國文先生,慷慨激昂講述《蘇武牧羊》,動情時刻,師生們一同潸然淚下。於漪老師說,教育就是培養有情有義的人,培養有鄉情友情師生情有赤子之心頂天立地的人。

張璇老師的這堂課,主題是“生命教育”,講的是這次疫情中,許多普通人面對災難的挺身而出和守望相助,還有醫護人員的“向死而生”。我覺得這個主題,和老校長一輩子堅守的事業是聲息相通的。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在現場,看見張璇老師的備課筆記,還有教材上的課文句子的間隙,都寫著密密麻麻的圈圈點點,能看見一位老師備課的辛苦和仔細。

想起在家裡陪孩子上網課,也看見過孩子的語文老師數學老師在家挑燈夜戰備課的視頻,她們要錄音頻,拍視頻,做PPT,點評作業,回答各種互動問題,常常忙到深夜,第二天的“曉黑板”裡傳來的老師的聲音,往往帶著嘶啞,卻是精氣十足、口齒清晰的。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停課不停學,停學不停教”,不是一句口號,是在上海每位老師的檯燈下埋頭做出來的。

楊浦職業技術學校的胡玉娟老師,她的課堂是自己家小小的客廳,連著小小的廚房。胡老師一開始就說,不喜歡說大道理的事,就喜歡動手做的事。說自己教的是手藝活,是要每天練的,而要學生每天練,自己當老師的,也要每天練。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上課的那天,胡老師一大早起來,忙了兩個多小時,做好了上課要講解的點心。上課前,穿好了熨的筆挺的大廚制服,仔細擦乾淨餐桌上的案板、擀麵杖,食品秤等等。

採訪中我才知道,這位中國烹飪大師,“上海工匠”稱號獲得者,竟然是從中學的物理老師轉行而來的。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三十多年前,胡玉娟從南匯農村考到上海當老師,教初中物理。後來學校要轉製為職業教育學校,胡玉娟面臨著要麼換學校繼續教物理,要麼就轉行教烹飪。最終她作出了決定:轉行。

從那時起,胡玉娟的業餘生活都用在練功上,從和麵到揉麵、從揉麵到搓條,從搓條到下劑,直至成形、熟制。不知道用斷多少根擀麵杖、更不知道用掉多少袋麵粉……邊學邊教,邊教邊學,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的證書一個個被她攻克,這個轉崗,她用了十四年的時間。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對於職業學校學生來說,參加技能大賽就如同普通高中學生參加高考一樣,是對自己專業技能的一次檢驗。

胡老師的學生有許多來自“新上海人”的子弟,在上海市“星光計劃”職業技能比賽中,胡老師的學生們連續十年參加中式點心製作項目比賽,包攬團體一等獎、團體第一名。到2019年,胡玉娟已經成為六星金牌教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指導教師。胡老師說:從2012年成功登頂全國大賽的舞臺,我們楊浦職校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結束採訪時,我說胡老師我多問一句:像您這樣的手藝,如果去一家五星級酒店,那肯定能掙到很高的收入的,您想過這事嗎?胡老師幾乎沒有停頓地回答我:那我還是願意當老師的。

她們屬於在疫情中恪守天職的上海教師群體。師道尊嚴,在校園在三尺講臺,當病毒切斷師生間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這座城市的許多窗口,亮著老師們備課的燈光,如星星燭火匯成火炬,點亮城市的未來。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任何病毒的最佳武器。

抗疫,教育不能缺席;而育人,是戰勝病毒的最佳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