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权臣严嵩为何晚景凄凉,被活活饿死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二十二日,严嵩生于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今江西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父亲严淮是位久考未中,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高中进士。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为二甲第二名(治《诗经》),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十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刘瑾极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复出任顺天府尹。世宗继位后,首府夏言与严嵩是同乡。于是严嵩就极尽谄媚的巴结夏言,在夏言的提携下,严嵩步步高升。然而夏言自视甚高,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渐不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

由于世宗的关照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此时的严嵩羽翼已丰,开始攻击夏言,严嵩又怂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后来,严嵩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迫害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侍,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同年十月,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严嵩重新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严嵩风光得意的时候,正有几双眼镜紧盯着严嵩,等待机会搬到严嵩。

嘉靖三十七年,刑部的几名官员联手行动,决定在同一天参劾奸相严嵩。他们是: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张翀、董传策。严嵩对此并不意外,而这三个人也分别遭到严惩,全部发配边塞远地。 严嵩当政二十年来,凡是上疏参劾严嵩的,基本上都没有好结果,其中以锦衣卫沈炼与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继盛最为惨烈。此时,还有一个人处心积虑要扳倒严嵩,并且力图一步到位,绝对让他翻不了身。这个人,就是每天和严嵩一个办公室的同僚:徐阶。 徐阶也是官场斗争的老手,他也和严嵩养子严世蕃一样,极能揣摩皇帝的帝王心术。他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嘉靖四十年,大火焚烧了皇帝居住的西苑,宫殿化为一片废墟,应如何善后,大臣中发生了分歧,严嵩不知道是怎么搞得,居然出了一个极其作死的主意:“建议皇帝迁往南苑(重华宫)”这里是曾经关押皇帝朱祁镇的监狱,世宗皇帝又是一个极讲忌讳的人,对严嵩的建议耿耿于怀。

这一切,都被徐阶看在眼里,他已经暗中察觉到皇帝对严嵩的厌恶。于是,他半夜三更派人通知御使邹应龙撰写好弹劾严嵩的奏疏。 果然,徐阶的判断极为准确,皇帝接到了奏疏,立即下旨:“勒令严嵩退休,逮捕严世蕃,流放边疆。” 徐阶的直觉是:这还不算完。指不定哪一天皇帝想起严嵩,再重新起复使用,这是徐阶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偏偏世宗皇帝对严嵩感情那么深,每次看到严嵩的背影,他总说很像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所以,严嵩翻盘的几率相当大。 谁知严世蕃是个不甘寂寞的人,说是遣送边疆区就急了,一向骄奢淫逸的他哪能受那个苦,他走到广东南雄就撤了,偷偷溜回老家。都说严世蕃聪明,这个时候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回到老家后不但不低调,还大兴土木,准备延续在帝都的豪奢生活,这就引发了袁州府推官郭谏臣的注意,他到严府打探情况,督工的严家家奴嚣张跋扈,不仅态度傲慢,居然无礼至于向郭大人扔石头块,这些可闹大了。

郭谏臣先是找到巡江御史林润,两下一合计,向皇帝控告严世蕃在家乡以建造府邸为幌子,聚众通倭准备谋反。疏入北京,嘉靖皇帝览奏大怒,将严世蕃捉拿问罪。严世蕃的儿子严绍庭在北京得到消息后派人快马加鞭通报严世蕃,严世蕃接信后想跑回被发配的边塞,谁知道被林润看死了,没有跑掉,所以,严世蕃被顺利抓捕归案。 严世蕃不愧脑瓜灵光,急忙散布消息,怂恿办理此案的三法司上报嘉靖皇帝,从重处分严世蕃,从而为“沈炼、杨继盛”翻案。三法司相关审案官员果然堕入计中,拟定的判决书主要是为沈炼和杨继盛翻案,幸好徐阶在判决书送上去之前看到了,大吃一惊,因为沈炼和杨继盛的案子被办死,是皇上的意思,现在三法司纠结翻案的事情,岂不是批评皇帝糊涂犯错吗?所以,徐阶赶紧将判决书的重点转移到“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上来,这就等于是宣判了严世蕃的死刑。 嘉靖皇帝最后处决了严世蕃,严嵩也落得个抄没家产,流落街头的悲惨下场。时年85岁的严嵩,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从天堂里跌到泥巴坑里,临了还要受这份罪。据说,查抄严嵩家产的时候,督办此案的江西巡按成守节从被查抄的众多金银器皿中挑出了一个金碗,扔到严嵩面前说:“严大人,给你留碗饭吃吧!”严嵩从此就开始了抱着金碗要饭的生活。 据说,在家乡无颜见人的严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带着孙子严鸿投奔息县的门生王天官,王天官将严嵩安顿在家。不料嘉靖皇帝驾崩之后,穆宗皇帝登基,朝臣开始全面清算严嵩的罪行,必欲置之死地,然而,被命前往分宜抓人的官兵却扑了个空。他们听说严嵩到了息县,于是就日夜兼程到息县拿人。

在息县,官兵们在王天官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墓地,在一个墓穴中见到了奄奄一息、形如槁枯,躺在活死人墓中等死的严嵩,由于情境过于诡异吓人,他们都认为严嵩没有几天好活的了,只好回朝复命。没过几天,严嵩就凄凉的死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