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二龍路

老北京糧倉庫房多,以“倉”和“庫”為名的衚衕遍及京城內外。據統計,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北京城,衚衕街巷名字裡帶“倉”字的就有60多條

但並不是每個帶“倉”的衚衕都有糧倉庫房,西單北大街西側、二龍路東側的大木倉衚衕就是一個例外。

大木倉衚衕在明代就已經形成,在清乾隆十五年地圖上標記為打磨廠,顧名思義,衚衕裡有很多打磨石器、鐵器的工匠。後被訛稱為大木廠大木倉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左:清嘉慶時間京城全圖;右:京師城內首善全圖

大木倉衚衕原本很短,也很彎曲,只有如今一半的長短,直到1965年,將新皮庫衚衕併入,才有如今東起西單北大街,西至二龍路的規模。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最新北平大地圖(解放版)中的大木倉和新皮庫衚衕

而這後來併入的新皮庫衚衕則是條很年輕的衚衕,1911年才因在皮庫衚衕之北而得名。

如今,衚衕毗鄰西單北大街,東口路南是西單大悅城,路北是菜百、波司登、稻香村、西亨,每天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往西走,有幾家酒店(山水、泛太平洋、如家)。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過了華遠街和大木倉北一巷的路口,畫風突變,短短几百米,不僅擠著兩座中學(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和北師大實驗二龍路中學,不過兩座學校已經合併了),國家教育部也在這裡,可謂學風濃郁。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大木倉衚衕兩側的二龍路中學和北師大實驗中學

要說歷史悠久,就數國家教育部和二龍路中學這片地方了,清代時這裡曾同屬一座王府


明代:從龍之功姚廣孝的府宅

在明代,衚衕裡有明成祖朱棣心腹謀士姚廣孝的府宅。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明成祖朱棣和姚廣孝

姚廣孝本是蘇州人,14歲出家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年間,道衍和尚隨燕王朱棣到北京,住進了大慶壽寺(後來的雙塔慶壽寺),而燕王府就在慶壽寺不遠的灰廠街(即今府右街),兩者之間不過一箭之遙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朱棣的燕王府(元代太子府)、姚廣孝所在的大慶壽寺,以及朱棣為姚廣孝所建府宅的地理關係(僅示意)。底圖:1752年北京最早帶經緯線的地圖。

基於如此密切的交流,姚廣孝才有機會說出“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做主?”的諫言,以致改變了整個明朝的命運。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賜名廣孝,並在如今大木倉衚衕的位置為其建府。


清代:鐵帽子王鄭親王府 曾有京城最優花園

到了清代,這裡成了“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和碩鄭親王的府宅,是座十分氣派的大宅子,鄭親王甚至還曾因府宅逾制被罰。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如今的鄭王府是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不過這座臨街門是1933年建起的)

第一代鄭親王濟爾哈朗,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之子、後金四大和碩貝勒之一的阿敏之弟。崇德元年(1636)因功勳卓著晉封為和碩鄭親王,並以親王爵世襲罔替。他曾與多爾袞輔佐順治帝,地位顯赫一時。

鄭親王府最為人稱道的是其花園——惠園,在整個北京城的王府裡都算得上佼佼者。修建這座花園的是第八代世襲王爵的德沛,據相關資料記載,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嘯亭雜錄》載:“邸庫中存貯銀數萬兩。王見,詫謂其長史曰:‘此禍根也,不可不急消耗之,無貽禍後人也。’因散給其邸中人若干兩,餘者建造別墅,亭榭軒然

。故近日諸王邸中以鄭王園亭為最優。”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惠園跨虹亭 Professor Siren/攝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惠園天春堂 Professor Siren/攝

而這座京城“最優”的花園,“引池疊石,饒有幽致”,甚至還有一條瀑布,這在整個京城的園林之中都實屬罕見。而這便是藉助了地利:鄭王府西臨二龍坑,多河槽和水坑。

《履園叢話》記載,其“園後有雛鳳樓,樓前有一池,水甚清冽,碧梧垂柳,掩映新花老樹之間。……樓後有瀑布一條,高丈餘,其聲琅然,尤妙。”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惠園淨真亭 Professor Siren/攝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惠園西仙樓 Professor Siren/攝

據傳這花園還是清初造園家李漁設計的,而且是他在京城設計的三園之一,另外兩座是半畝園芥子園。除了造園,李漁在繪畫方面也頗有建樹,他所作的《

芥子園畫傳》不知成為多少國畫大家的“啟蒙之良師”。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如今惠園所在已經成為二龍路中學,而其中的假山湖石則是在70年代被拆搬到了東單公園,瘦皺漏透,俱是佳石。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東單公園東門入口處的太湖石,可能就來自鄭王府

到第十三代端華,作為“顧命八大臣”之一參與了“辛酉政變”,被慈禧太后革爵賜死,鄭王府被朝廷收回,一家人被迫遷至西單北大街東側的饊子王衚衕(今東槐裡衚衕)。同治三年(1864 )鄭親王爵才得以恢復,同治十年(1871)才被

發還府第家產,重新住進大木倉衚衕的鄭親王府。

而後直到辛亥革命之後,和其他的王爺一樣,王府沒了經濟來源,末代鄭親王昭煦先是將王爺佛堂賣給了新街口南大街的高陽李家,後又將王府抵押給西什庫天主教堂,以此借銀兩維生。1925年王府又賃給了中國大學作為校址,從這時起,大木倉衚衕的學風逐漸濃郁起來……


中國大學 36年校史24年在鄭王府

中國大學最初是由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馬鄰翼等人一起規劃,想要發展“救國濟世之學術,培養建國護黨之人才,為群眾之領袖,作改造之先鋒”,進而真正實現民主革命建國理想的高等學校。

學校最初名為“國民大學”(1917年改名中國大學),聯繫上面所說的幾位創辦人

,您大概應該能猜到和國民黨有關。確實如此,“國民”取的就是“則吾校誠為國民黨惟一之大學,國民黨惟一之教育機關,亦即國民黨惟一之精神寄託之地”的意思,牌匾由黃興題寫。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在國民黨的推動之下,這所官辦的大學順利開辦起來。但隨著袁世凱上臺,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一些校董受到袁世凱政府的通緝迫害,相繼離開北京。同時收回了開辦經費,學校

由官辦改為民辦

官辦和民辦學校最大的區別便是,民辦的辦學經費需要學校自己籌集。而當時正處於政黨動盪之時,校董幾番輪換,學校經營十分困難。但經幾屆校董多方籌措,以及積極進行學科建設和校務更新,學校終於初具規模

1925年,隨著學校的發展,原本前門內西城根願學堂的舊址地界狹小,不敷應用,於是遷到了“府第寬敞,房宇偉麗”的鄭王府來。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鄭王府正殿(五開間,帶丹墀)

1928年,國民黨革命軍進駐北京,南北統一,中國大學也因是由國民黨一手創辦的關係,地位安定下來,經費也逐漸充裕起來,學校進入校務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此期間,除了校務,大木倉衚衕的校園也進行了改建,如今教育基金會的大門(臨街門)以及門口的兩座鐵柱門燈,便是那時建起來的。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中國大學臨街門,1933年建

不過,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原本政府的撥款隨之中斷,學校只能靠學費來維持。但學校依舊堅持獨立辦學,許多堅持民族氣節、堅決不吃救濟糧的教師,紛紛被聘請至中國大學任教。抗日將領李兆麟、白乙化以及小說《紅巖》中華子良的原型韓子棟等,也都曾是中國大學的學生。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白乙化(左)和李兆麟(右)

不過,到1949年學校最終還是因為經費匱乏停辦了。這所名為“中國”的大學,歷經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革命軍北伐、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諸多重大歷史事件,始終與時代、民族、國家命運相牽連,其並不悠久但卻足夠厚重的36年校史,註定成為國家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龍路中學 王小波曾在這裡讀書

說鄭王府,逃不開的就是它的花園。中國大學所佔的是鄭王府東路,而其西邊的花園、曾經名噪一時的京城最優花園——惠園,則是被一座中學所佔——民辦私立弘達學院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1948年北京地圖中的弘達學院

據傅璇琮在《學林漫錄》(初集)記載,1936年鄭親王府西跨院大操場北的惠園還有幾座建築作為校辦公建築,曲徑奇石樓臺花木尚存,瀑布已無水,有池上小橋。西部月亮門內有小山,山上有亭。北大廳為圖書館。

學校始建於1922年秋,初名弘達學院,後名弘達中學,由東北愛國志士籌辦。

建國後,學校於1952年更名為北京三十七中學,1960 年改為北京二龍路學校,1972年改為北京二龍路中學。著名作家王小波、國家一級演員女歌唱家翟憲立、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常江等均為這一時期的學生。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2014年,學校被納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共同建設,並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二龍路中學”,由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實行教育教學“一體化”管理,在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和育人目標等方面實現融合。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北師大實驗 西城數一數二的中學

在二龍路中學的對面,還有一所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這可能是整個北京綜合實力最強的學校之一。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2016、2017年高考文理總平均都是北京第一

坊間傳言:“

四中的學生,實驗的老師,人大附的家長。”其中的“實驗”指的便是這裡,可見學校的老師必定有獨到之處,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臥虎藏龍

知乎上有個問題,吸引了很多實驗中學的學生回答:“在北京四中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中選擇哪個?”

其中一個熱門回答便提到了實驗的老師:“在實驗的三年,我見到的老師,都是個性鮮明為學生著想的老師,可能你隨便從哪個組找出一個老師,都是隱藏的大boss形的人物……實驗的老師不僅僅是教書,他們真的做到了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育人,他們真正的做到了'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我想學生們自己的體會可能才是最深刻的吧。

北師大實驗中學也是座百年名校,前身為師大女附中,創建於1917年,最初位於

東鐵匠衚衕,同年便遷到了闢才衚衕,而後直到1952年才遷到二龍路來。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位置變化示意圖 底圖:1920年北京地圖(日本國際觀光局繪製)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師大女附中老校門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 1955年9月,學校由中央教育部直接管理,並改名為北京實驗中學,校名由郭沫若題寫。

⚫ 1968年,學校開始招收男生,結束了50年女校的歷史。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 1972年學校改名北京150中學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 1978年學校歸屬師大,並定名為"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1995年校門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如今的校門

北師大實驗最大的特色便是學生自主,這也是學校自1983年就開始探索的德育模式。我們如今強調的"啟發式""討論式"邊講邊實驗的教育方式,北京師大實驗1987年就已經開始往這方面改革了。

走在前面的北京師大實驗中學,教書育人是一把好手,著名的女科學家郝詒純(中國科學院院士)、胡啟恆(原中科院副院長)、女將軍聶利、女畫家肖淑芳等都先後從這裡畢業。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如今的大木倉衚衕,除了東口,依然十分安靜,但小小的衚衕早已變為成寬闊的大街。

衚衕舊貌難覓,只有1933年建起的臨街門還昭示著這裡的歷史的厚度,昔日清廷王府的威嚴只能從門口窺得一角。而曾經京城第一的王府花園,也泯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今天只介紹了三座學校,但大木倉衚衕的故事並不止於此,還有更多的故事期待老街坊們來補充一二……


您還知道哪些大木倉衚衕的故事?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分享~




· end ·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1] 北京的大木倉與鄭王府,北京晚報

[2] 中國大學 塵封在歷史的明珠,北京傳統文化聯盟

[3] 西城文物大數據||鄭王府,北京傳統文化聯盟

[4] 西城區志-大木倉衚衕

[5]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二龍路中學官網、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官網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西單和二龍坑中間的大木倉 王爺府變教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