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發酵和普洱熟茶發酵有何不同?

HRD伊慧


那麼何為前發酵,又何為後發酵呢?前發酵就是鮮葉從茶樹上採摘下來之後,需要進行萎凋。所謂萎凋就是將鮮葉攤薄於竹簸箕上,置於室內避免陽光照射及通風的地方,將鮮葉中的水分揮發一部份。在這個過程中鮮葉本身也是有自發酵的,大約經過48小時左右(根據當時氣溫、空氣溼度及鮮葉含水率的不同而有增減)的萎凋後,揉碾,再將揉碾成條的茶渥堆發酵,這就是紅茶的發酵工藝。

而普洱熟茶的發酵屬於後發酵,其工藝是將已經制成普洱生茶的毛料潑水回溼,然後渥堆發酵。這個過程大約需要50天左右的時間,不同季節、不同地方渥堆的時間會有一點不同。在渥堆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幾次翻堆的工藝,就是將堆外層的茶翻到裡層,將裡層的茶翻到外層,讓茶發酵的成熟度一致,這有一點像大師傅炒菜時的翻鍋一樣。


老徐談茶


紅茶發酵和普洱茶發酵(渥堆)是不一樣的。紅茶發酵是由茶葉內源酶促作用和偶聯氧化聚合作用形成的。將揉捻好的茶葉置於木桶或竹簍中,加力壓緊,並用溼布焐蓋。葉子組織細胞膜結構破損,透性增大,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產生氧化反應。綠色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酵工藝之後,利用高溫,鈍化氧化酶,使其活性大大降低,斷絕繼續發酵過程。

在紅茶製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對葉色和香氣的變化來判定發酵程度。如香氣的變化:由青草氣味逐漸轉向熟香;葉色的變化:青綠色慢慢轉化為紫銅色。再通過發酵的香氣、葉色來判定發酵程度。也可結合溫度計,來判斷出茶葉的發酵程度。

紅茶發酵過程的實質是使茶葉中原本無色的多酚類物質,在多酚類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物——紅茶色素。紅茶色素的一部分能夠溶於水中,因此會形成紅色的茶湯,而另一部分則仍然留在葉片中,形成了紅色的葉底。

渥堆是決定普洱茶品質的關鍵工序,是一個微生物分泌胞外酶催化和非酶性溼熱氧化的緩慢過程。渥堆普洱茶品質形成的本質可表述為:以雲南大葉種普洱茶原料(曬青)的內含成分為基礎,在後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代謝產生的酶、熱及治熱作用使其內含物質發生氧化、聚合、縮合、分解、降解等一系列反應,從而形且分普洱熟茶特有的品質風格。

  普洱熟茶品質的形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微生物作用,二是酶作用,三是溼熱作用。

可見,紅茶發酵和普洱熟茶發酵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汲古茶人


紅茶和普洱熟茶同屬中國七大茶類,紅茶是全發酵,發酵程度在80%以上。

普洱茶是後發酵,分生普和熟普,熟普是經過人工發酵,做好就可以喝,生普的話要經過五年以上的陳放才好喝。

下面跟茶友詳細來介紹紅茶和熟普的不同之處:

一,發酵程度不一樣

紅茶屬於全發酵型茶,紅茶的發酵方式,以多酚氧化酶為主體的催發作用下,主要是通過自身茶葉細胞中的多酚氧化酶,經過一系列的化學作用,最終形成了高聚茶多酚。

在發酵過程中茶紅素增加,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

普洱屬於後發酵茶,採用的是外來微生物發酵的方式,經過殺青、揉捻、渥堆、乾燥一系列的流程來製造而成,發酵時間需要很長,從而其葉片的顏色變成黑褐色,這也是黑茶得名的由來。

二,製作原料不一樣

從茶葉鮮葉原料角度來說,紅茶是選摘茶樹的鮮嫩芽葉部分,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

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幹茶沖泡後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

而黑茶一般選擇用較為粗老的黑毛茶進行製作而成的,然後同樣經過複雜的發酵過程才得以製成。

三,口感不一樣

普洱熟茶滋味醇厚,獨具陳香。

紅茶滋味甘醇、鮮爽,甜香馥郁。一個是陳香,一個是甜香,二者比較容易區分

四,產地不一樣

普洱茶只有在雲南這裡生產才能叫普洱茶。

紅茶的產地廣泛,如福建,安徽,廣西,四川等。

紅茶和黑茶的區別,是發酵方式的不同,紅茶是先發酵茶,生產結束髮酵也停止了。

而普洱茶是後發酵茶,在儲藏的過程中將一直進行自然發酵,即使是人工發酵的熟茶也還會繼續發酵。所以普洱茶還有生茶熟茶之分,而紅茶則沒有。


芷韻茶話趣談


紅茶發酵與普洱茶發酵有很多不同之處。

一、發酵所用時間不同。

紅茶發酵發酵時間相對較短一般8至12小時。

普洱茶發酵時間相對長,恆溫自動發酵系統發酵20至23個工作日可以發酵完成,傳統渥堆發酵熟茶,一般近40個工作日可以發酵完成。

二、發酵原料及工藝流程不同。

紅茶發酵原料不經過殺青,工藝流程為鮮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普洱茶發酵原料為曬青毛料,工藝流程為鮮葉——萎凋——殺青——乾燥(曬青毛料)——渥堆發酵——多次翻堆——出堆乾燥。

三、發酵原理不同。

紅茶發酵主要以氧化為主,整個過程通過氧化及能量的釋放讓茶青葉綠素消失。

熟茶發酵過程緩慢,主要是微生物種群在起作用,各種分解轉換交替進行。

四、最終發酵追求的結果不同。如顏色、香氣、口感等考核指標都不同。







普洱茶人文記德


紅茶的發酵成功與否關係到紅茶的色香味品質的關鍵工序,發酵的三要素:溫度,溼度,氧氣量。這三個因素關係到茶葉中茶多酚氧化酶氧化聚合反應。一:紅茶發酵時的溫度:室溫要控制在20-25度左右,發酵的葉溫控制在30度左右。二:溼度要控制在90%左右有利於提高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進茶黃素的形成和積累,關係到成品茶湯的濃度和口感。三:氧氣量,就是發酵時攤葉的薄厚度,攤葉厚度一般掌握在8-12釐米,小芽和葉片小的要薄攤,芽頭大的和葉片肥碩的要厚攤,無論薄攤還是厚攤,都必須保證發酵時葉片的良好的通風。一般發酵2-3個小時,茶葉的青草氣逐漸消失,慢慢呈現花果香,茶色紅濃明亮,這時候的發酵就結束了。

普洱熟茶的發酵是“渥堆發酵”,要將茶青“堆茶”,一般堆在50-70釐米左右高,至於50釐米還是70釐米取決於茶青的老嫩度,老的茶青堆的要高,反之,嫩的堆的要低。其二:灑水,水質好壞對茶葉發酵影響很大,由於勐海地區的先天優勢,井水清澈甘甜,直接泡生茶口感就很好,用這個水來發酵。灑水量要掌握在每100公斤毛茶灑水量在30-50kg左右,具體是30還是40kg水,要看茶青老嫩度,嫩茶青灑水量少,粗老茶青灑水量要多,所謂的要“看茶做茶”需要老師傅的經驗。灑水均勻後蓋上發酵布發酵就可以發酵了。其三:堆溫,蓋上發酵佈讓堆溫升高,要控制在50-65度之間,一般兩週翻動一次,溫度不能超過65度,溫度過高容易“燒堆”,致使茶葉直接碳化而報廢。

普洱茶的發酵是否適中直接關係到茶湯是否潤滑甘醇,發酵過度直接導致茶葉碳化,茶湯顏色呈現醬油色或者黑色。發酵是普洱熟茶最關鍵的一道工序。

以上是紅茶和普洱熟茶的發酵的簡單介紹,歡迎大家給予指正,共同學習。






AY艾語


普洱熟茶是先殺青再揉捻再渥堆發酵,紅茶是揉捻發酵。所以,熟普是後發酵茶,轉化緩慢,紅茶發酵過程快速進行,烘乾後幾乎不再繼續發酵。


聽茶


紅茶發酵是內源性發酵,萎凋後不經殺青,經過揉捻,茶葉細胞中的茶多酚與活性酶充分接觸後發生氧化,茶多酚轉化成茶黃素、茶紅素等;普洱熟茶發酵是外源性發酵,攤涼後有殺青工序,茶葉中的活性酶基本喪失活性,在渥堆過程中通過加溫加溼使微生物滋長,同時溼熱反應也可以促進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兩種方式同時促進茶葉發酵。


聿琛說茶


最簡單的辨別方法:紅茶是半發酵,普洱熟茶是全發酵。


727dj


工藝不同

紅茶是先發酵(這裡指氧化酶發酵)後製茶(這裡指後道提香),熟普洱是先製茶(普洱毛茶製茶工藝)後發酵(這裡指微生物發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