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父母一把,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存款​”

“给我在城里买房吧,我今年要结婚,女朋友说没有房子就不嫁,首付30万。”

这是一个工作几年的儿子和父母的对话,听上去理所应当,感觉父母就该无条件提供帮助。

“不逼父母一把,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存款​”


面对这个男孩的行为,亲戚们众说纷纭,你的子女生活有困难,父母应该提供支持;成年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负责,继续找父母要钱,无异于啃老。

哪怕父母真的有足够的存款,年轻人就要索要他们的帮助吗?

01

资助与“啃老”,有何区别?

如果你是子女,初入社会生活拮据,父母愿意提供帮助,很多人会选择接受;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子女生活有困难,你也会选择提供支持。这就是大多数人眼里的亲情,无关啃老。

关于啃老的定义,其实就是那些已经具有谋生能力,却还得靠父母供养的成年人。

不得不承认,身边无数90后,基本都要依靠父母给房子首付,甚至结婚的钱也由父母出,婚后养娃,父母也参与其中。完全“断奶”,似乎并不现实。

“不逼父母一把,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存款​”


如果把这些单纯归为啃老,不少独生子女第一个站出来反驳:“家里就我一个,不给我花给谁?”

甚至就连父母本身也觉得,自己努力一辈子,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孩子就是一切。

“不逼父母一把,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存款​”


一位普通女性今年55岁,她的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一线城市,一个月5000元工资,房租就得交2000;她选择替儿子交房租,帮助承担一部分生活成本。

比起说儿子“啃老”,她更愿意把这种行为称作是家长的投资。等到父母年老之后,子女能尽到应尽的赡养义务,倒也算是完美结局。

但就我个人而言,能够趁早独立,倒也不失一种锻炼机会。父母提供帮助是情分,不帮也不该强求。

02

绑架式帮助,太常见了

亲人之间互相帮助,其实可以理解。“我不希望他一开始就负重前行,要自己面对各种困难。”然而那些索要帮助,甚至把自己提供的帮助当成理所应当,也许就不再简单了。

总有人说,娶妻不娶“伏弟魔”,嫁人不嫁“宝妈男”,正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妈宝男”和“小舅子”都是长不大的“巨婴”。

“不逼父母一把,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存款​”


姐姐要么像樊胜美,被迫一人扛下一家人,甚至是家里男性的生活开支。要是不愿意帮助,最后还落下一个白眼狼的名号。

所以,直到姐姐有了一个新的家庭,最终也容易以“离婚吧,我养不起你和你弟弟”收尾。

在大多数情况下,亲人之间无尽的帮助,都没能换来一个最好的结局。只会让人难以完全脱离他人的帮助,忘记了努力。

03

亲人之间,真的是“能帮就帮”?

“我希望他轻松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想成为的人。”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帮助亲人的初衷。

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亲人,帮助一定是有限度并且讲究方法的。

比如自己发达了,而兄弟姐妹温饱都还成问题,是可以帮助他们脱贫的,当然这也并是不是指送钱支援,因为送钱并不能解决兄弟姐妹的温饱,而是告诉他们如何致富,或者如何创业。

“不逼父母一把,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存款​”


所以我也想告诉那些,看着亲人年薪百万,就会觉得为何不分自己几万的人说一句,亲人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但绝对没有义务与你“共享”。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父母的存款,也不该完全属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