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力度加大 股市投資需謹慎

7天逆回購下調20BP,穩健基調仍在

3月30日央行開展7天逆回購操作500億元,中標利率2.20%,較上次下降20BP。此次降息20BP不僅幅度大於之前兩次的5BP、10BP,且目前7天逆回購利率2.20%已低於16年時期2.25%的低點,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

市場對於近期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以及LPR的下調,已經有所預期。此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調,可能將有助於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引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下降。美聯儲3月大幅降息150bp,而本次央行小幅降息20bp,意味著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依然存在。

海外疫情持續發酵,外需構成拖累

截至3月30日,海外已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70萬例;且美國疫情嚴重,累計病例超16萬例,且新增病例還在逐日增加,3月30日新增病例超2.1萬例,遠超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疫情仍在惡化。

海外疫情持續惡化,導致國內防疫的輸入性壓力上升,並給經濟帶來外需和產業鏈恢復的挑戰。從國內來看,近期輸入病例以及無症狀感染使得疫情防控難以放鬆,國內影院等部分服務業的復工也再度推遲。而從外部來看,目前美國、歐洲是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歐美主要經濟體3月PMI初值明顯下滑;19年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合計佔我國總出口額的約1/3,考慮到其他經濟體的需求也會放緩,我國全年出口增速將成為較大拖累。

海外政策持續加碼,提升國內政策空間

上週全球央行繼續擴大寬鬆。央行方面,美聯儲繼續加碼寬鬆:QE轉為無限量供應;重啟2008金融危機時期的ABS購買工具;首度進入公司債市場。美聯儲還對銀行資本監管條件進行放鬆,以幫助銀行對實體經濟提供信貸。財政方面,美國參議院通過2萬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其中2500億美元用於給公民發放現金,3500億美元用於給小企業提供貸款。

此外,G20集團同意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經濟計劃,並支持各國中央銀行採取措施促進金融穩定和增強全球市場的流動性;中美利差繼續走高,處於歷史高位;同時3月以來國內食品價格隨復工和交通恢復有所下降,石油價格下跌使工業品價格繼續通縮,通脹對於貨幣政策的約束也進一步緩解;進一步提升國內貨幣政策空間。

政 治 局會議釋放穩內需信號

3月27日政 治 局會議指出,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牽引帶動作用,疏通傳導機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週二統計局公佈3月國內製造業PMI為52,表明隨著復工恢復,國內生產、需求等較2月邊際改善;但並不意味著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19年底以來,OMO利率、MLF利率、LPR利率都保持了同步調整的節奏,預計後續MLF利率也將同等幅度下調,並帶動4月LPR報價繼續下行。

利率下行將配合財政政策持續發力

由於當前經濟下行部分來源於供給側和外需負面衝擊,在穩定企業和居民流動性之外貨幣政策作用有限;政策將傾向於財政發力。由於海外疫情仍處於左側,外需成為拖累,拉動內需成為發力選項;而製造業投資具有較強順週期性,房地產又需堅守“房住不炒”的底線,基建投資及近年對於經濟有較大拉動的消費成為政策發力重點。

政 治 局會議要求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專項債規模。赤字率有望上升,特別國債發行量及新增專項債額度都將大幅提升。本次央行通過引導基準利率下降,可以穩定利率預期,同時還有利於降低政府債務成本,配合國債及地方債的發行。後續如果海外疫情繼續惡化,央行仍有可能小幅降準或降息。

此次降息對股指的影響

3月27日的政 治 局會議對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表述更加積極,會議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 府專項債券規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政 治 局會議“定調”以後,本次逆回購利率的下調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貨幣繼續寬鬆的信號,市場對於4月中旬MLF利率的下降,以及4月20日LPR報價的下調都有一個偏積極的預期,目前相對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望進一步寬鬆,逆週期調節力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市場流動性增強,資金面向好,這對於股指無疑是利好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影響因素多空交織,比較複雜,不能認為降息帶來的利好就可以使得A股企穩反彈。一方面,宏觀政策力度是有望繼續加大的,在全球貨幣政策寬鬆的背景下,海外流動性衝擊也有所緩解,北向資金也結束了此前持續的流出。但是另一方面,海外疫情的持續爆發也使得全球市場預期仍然悲觀,恐慌情緒處於高位,此外全球經濟也受到巨大沖擊,市場盈利預期下調,可能對股市造成一定拖累。

綜合來看,本次降息利好股指,但由於市場影響因素多空交織,比較複雜,因此對股指的短期影響可能有限,市場短期內可能會繼續保持震盪,不確定性較高。如果全球疫情控制力度繼續加大,疫情控制情況出現好轉,國內經濟建設恢復情況繼續向好,那麼市場預期會轉向樂觀,恐慌情緒下降,再疊加政策刺激的影響,股指可能會企穩反彈。如果疫情繼續發酵,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那麼股指可能會繼續處於一個逆週期調節政策與疫情衝擊的多空博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