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怕疫情持续很长时间,囤了很多粮食,该怎么劝她?

刚刚他爹


我妈妈也是有这种想法,我曾经劝过她,跟你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不赞成过多的囤米囤面。当然,为了防止感染病毒减少出行,在家里适当的囤积一些米面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要囤积太多,毕竟囤太多吃不了反而容易变质。如果囤米囤面不光是这个原因,是害怕以后生活物资短缺,供应不上,那囤太多的米面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早在2020年2月18日下午,国务院针对疫情发生以来,一些老百姓产生了恐慌情绪,出现了囤米、面、油的情况。国务院联防联监控机制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菜篮子”稳产保供的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称,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就加强了农产品市场监测工作,启动了“菜篮子”价格日报机制。而且重点“菜篮子产品”总体供应充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我家是农村的,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镇上的和村里的所有超市和粮店,水果蔬菜店都在正常营业,从来没有间断过,所有日用品、蔬菜、水果、米、面、油都能正常供应,而且价格上下浮动不大。有的地方为了让老百姓减少出行,供货商让各个村里居民成立一个群,每家需要什么就发到群里,供货商会在第一时间把大家需要的东西送到村口。虽然所有的村子都封村,但是村里超市取货的车子都有绿色通道,走到哪里都能放行,我们的吃喝无忧。

现在疫情控制的基本稳定,我们的春天已经来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恐慌,不要再过多的囤米囤面了,我们的国家这么强大,粮食储备相当充足,绝对不会因为小小的病毒就让大家挨饿!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党!





木易xiaoxiao


人内心都有对不确定性的未来的恐惧,疫情加剧了这份恐惧。因此,你首先需要接纳老妈的这份恐惧情绪。恐惧令人不安,如果你还反对她屯粮,只会令她更加焦虑。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够理解,老妈屯粮的这个行为背后,本质上是老妈想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或者说,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老妈选择通过屯粮这种方式,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这一段美国疫情爆发性增长,导致美国的卫生纸脱销,也是同样的道理。

1,大米和卫生纸,都是普通家庭可以买得起的商品,通过购买这些商品,获得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这是非常划算的。

2,大米和卫生纸,都是非常实用,且非常便于保存的物品。不仅对自己有用,而且对家人有用。老妈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她的价值。我们需要充分理解,看见,并鼓励老妈的价值。

3,老妈通过屯粮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获得安全感;老妈通过给家人购买粮食这种有用的东西,体现她的价值。我们需要充分接纳老妈的这种情绪,并给予及时表扬。

老妈得到家人的认同之后,内心的恐惧水平会降低,同时,对自我的认同感会上升。这个时候,不用你去说,她自然就会比较理性地对待屯粮这件事了。


橘林读书会


妈妈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有点太过激了,他是处于对于家庭温饱的考虑,你要从现在形式和食物保存上面和妈妈好好商量。

需要存一定量的食物,基本上要保证至少一周,但是不超过一个月的食物储存。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正在防止国外反向输入。而国外的疫情目前已经彻底爆发了,但是还没看到拐点。美国已经超过中国,成为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世界上还有部分地区发生了蝗宅,有部分地区发生了饥荒。整体局势不容乐观,在目前这种“地球村”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地区的情况恶化,都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里适当保存一定程度的食品物资保存,是必须的。

为什么要保证至少一周呢?我们平时正常生活中,很多人是一周去一次超市,搞一次大采购。似乎,家里的食品保证一周的存量很容易做到。其实不然,这个一周的量是要扣除日常的正常消耗的。要不然你去超市买了一周食物,等到周末就没了。如果阴差阳错,有什么特殊情况,你这一两天不能马上补充食物,马上就面临着断顿的风险。所以,在日常消耗之外,存量一直可以保持一周的消耗,在遇见什么特殊情况的时候,能给你提供一周的缓冲时间。这一周的缓冲时间,就可以为你带来很大的缓冲余地。毕竟,我国政府在储备和应急调控上还是做的非常好的,这次武汉封城就可以看到国家的应急反应能力,无论发生什么意外,一周的时间差不多能坚持到国家救援开始介入。

为什么要不多于一个月呢?其实储存多于一个月也没什么,在经济实力能保证的前提下,如果不怕浪费或者食物变质,那肯定是多多益善了。一家人一个月的消耗量其实是蛮大的,主食还好,各种水果、蔬菜、肉类等东西,一个月的消耗量蛮大的。这两个月很多人其实已经深有感悟了。平时总去超市看不出来,疫情期间出门采购不易,才发现消耗居然那么大。所以,一个月的食物储存量是控制成本和容易保存的界限。超出这个界限,就不太容易保存了,而且也容易浪费。


游戏ps视频剪辑


我觉得最好办法就是吃光它,别浪费了。一般有这思想的人很难劝的,因为有些思想根深蒂固,不太好劝,所以,顺其自然吧,屯粮食也不是坏事啊,毕竟天天在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