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中介”能帮减免债务?小心赔了巨额咨询费还成了“老赖”


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与贷款有关的骗局:有一批向贷款客户或者逾期欠债用户提供所谓“投诉指导、退费帮助”服务并收取费用的组织和个人。

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伙组织或者个人号称能够帮助不想还钱“老赖”“逃废债”,并以此收取高额咨询费,从中牟利。

“反催收中介”能帮减免债务?小心赔了巨额咨询费还成了“老赖”


那么所谓的“反催收”真的能帮助减免债务吗?

以反催收之名行“老赖”之实?

小心被骗财还要上征信

近期,某金融机构客户近日就被反催收中介忽悠,交付了巨额咨询费用,按照代理提供的“逃废债秘籍”,向政府部门恶意投诉,还将地方监管部门告上法庭,想侥幸通过不法手段减免正常信贷债务。

最终经过调查、核实,该客户实为恶意逃废债行为,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该客户不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还被记录不诚信行为。

“反催收中介”能帮减免债务?小心赔了巨额咨询费还成了“老赖”


这些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涉嫌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和欺骗客户。

这类“碰瓷”式反催收对借款人而言无疑是“火中取栗”。也提醒妄想钻此类空子的人不要上当受骗,更不要轻信这类组织和个人教唆而产生逾期还款,后果不仅会遭受财务上的损失,自身的个人信用也将产生不良信用。

那么,如何才能防范以上问题出现?要注意三点内容:

1.

因特殊情况无法正常还款时,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客服热线、APP等正规渠道联系金融机构,按照机构要求提供证明文件,或者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逾期欠款问题。

2.

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明辨真伪谨防上当。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个人身份证、银行卡账户、债务情况等信息,避免被非法利用并遭受损失。

3.

理性借贷,量力而行。

疫情期间,催生“反催收”行业

当下,“反催收”(职业投诉人)已形成了成熟的灰色产业链,部分用户借其之手,实现非理性“维权”的目的,甚至有部分“老赖”与职业投诉人合作,以“贼喊抓贼”手段,转移社会关注焦点,向受害机构施压,达到恶意“逃废债”的目的。

“逃废债”借口花样百出

1.

假装患上新冠肺炎、正在发烧

借款人谎称自己确诊新冠肺炎,意图将自己包装成疫情期间的“帮扶”对象,逃避还款或者索取特殊帮扶措施,而若工作人员要求他们提供医院开具的相关证明,他们要么拿不出,要么不配合,扬言要向消费权益保护机构投诉或通过媒体曝光平台不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暴力催收等,以此威胁工作人员为其减免还款金额,更有甚者以此勒索,要求金融机构赔付其精神损失。

2.

公司开工延期,收入减少

不少借款人改口自称为个人户等,谎称自己收入减少,甚至即将倒闭、破产,无力按期还款,也不愿配合提供任何个人资产状况证明等

3.

不会用手机银行,银行网点没开门,无法转账还款等

由于疫情期间,全国实行严格的交通管控政策,一些用户常常表示自己不会用手机银行转账,也不能出门去银行网点存款等。但是,在目前手机服务如此普遍的大环境下,不会使用手机转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倘若债权人或者催收人员对其给予指导,他们也坚持自己不会用,学不会,沟通无果。

“逃废债”害人害己

因为受这次疫情影响,给了“反催收”联盟可乘之机。在此也要提醒广大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后果严重,莫抱侥幸心理,一时糊涂最终自食恶果。

1.

拒不还款的用户,可能成为失信执行人,不仅坐飞机、乘高铁、住酒店等行为会受到限制,还将被限制贷款、冻结账户、住房拍卖等。

2.

情节更严重的,更是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判处三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显然得不偿失。

恶意“逃废债” 等违法行为需要得到全行业、全社会关注。

“反催收中介”能帮减免债务?小心赔了巨额咨询费还成了“老赖”


疫情之下,虽然“老赖”以此为契机,意图“逃废债”,但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随着征信系统加速覆盖及监管和执法部门的介入,“老赖”群体将得到更为严苛的惩罚。

疫情期间,你有什么好的讨债方法吗?留言参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