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筋膜炎等腰背痛的辯證鍼灸方法。

背腰痛

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疼痛的一種自覺症狀。根據現代醫學病因分類,由於局部原因引起者有外傷(骨折、脫位)、先天性結構異常、炎症、腫瘤、類風溼性脊髓炎,退行性病變等,屬於全身性原因和其他內臟器官疾病引起的有盆腔炎、胸腹腔腫瘤、膀胱、子宮、腎與輸尿管以及心血管肝膽胃方面的疾病,都可能出現背痛或腰痛症狀。

中醫對本症臨床辨證,總的分外感、內傷以及跌僕挫扭三大類,在此基礎上,通過辨證審察病因,加以分型。

證候鑑別

1.風寒襲表:外感風寒,突然背痛,項強板滯不舒或腰痛下連尻腿,有拘急感,伴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或有汗,舌薄白,脈浮緊。

2,風溼痺阻:背飩痛或隱痛,時輕時重,陰雨天氣或秋冬氣侯寒涼容易加劇,伴有腰或下肢疼痛,日久可見肌肉萎縮。

3.氣血不和:背腰痛每於睡時為甚,起床活動即可減輕,伴有上肢或下肢麻木,苔薄,脈沉細或細澀。

4.勞損腎虛:腰部痠痛綿綿,休息則減,勞累則劇,有時伴有頭暈、耳鳴,兩膝痠軟,足跟疼痛,遺精陽痿或月經不調,白帶淋漓等症。腎陽虛者,畏冷喜暖,四肢清冷,舌淡而胖,脈沉細。腎陰虛者,時有低熱盜汗,面部灼熱,口千,舌紅,脈細等症。

5閃挫血瘀:

起病有明顯外傷史,疼痛劇烈。發病根據挫閃部位,背痛時呼吸亦受限制,腰痛不能俯仰轉側,咳亦易痛,不論背腰痛處均有明顯壓。

治則與治法:(O)拔罐,(-)瀉法,(+)補法,(△)艾灸。

1. 風寒襲表:

治則:疏風解表,理氣止痛。

處方:風池(-),曲池(-),列缺(-),風門(O) (-),膀胱俞(-),委中(-)(雙),大椎(-),陶道(-),次髎(-)。

腰肌勞損,筋膜炎等腰背痛的辯證針灸方法。


腰肌勞損,筋膜炎等腰背痛的辯證針灸方法。

操作:取伏臥位。進針得氣後,用提插瀉法,留針20~30分鐘,腰背可加用火罐。

2. 風溼痺阻:

治則:溫經散寒,化溼通絡。

處方:督俞(O)(△),胃俞(○)(△),膀胱俞(△),委中(-)或委陽(-)(雙)。

腰肌勞損,筋膜炎等腰背痛的辯證針灸方法。


操作:取俯臥位。進針得氣後,用提插瀉法,留針15-20分鐘。腰背部加拔火罐。

3. 氣血不和:

治則:理氣和絡。

處方:支溝(+)(-),足三里(+)(-),脾俞(○)(+),三焦俞(○) (+)(雙)。


腰肌勞損,筋膜炎等腰背痛的辯證針灸方法。

操作:先取坐位,後取伏坐位。進針得氣後,用提插捻轉補瀉法,留針20~30分鐘,腰背部加拔火罐

4. 勞損腎虛:

治則:溫補肝腎。

處方:腎俞(△)(+),關元俞(△)(+),腰眼(△)(+),復溜(△)(+),陽陵泉(△)(+)。

腰肌勞損,筋膜炎等腰背痛的辯證針灸方法。


操作:取俯臥位進針得氣後,用提插捻轉補法,留針20~30分鐘,加用溫針和拔罐。

5. 閃挫血瘀:

治則:理氣止痛,活血化瘀。

處方:腰部阿是穴(○)(-),腰痛穴(-),委中(雙),人中穴(-)。

操作:阿是穴用七星針重扣出血加拔大火罐,以祛其瘀。

評述

背腰痛是臨床常見的症狀,特別是腰部上連脊膂,下接尻尾,中為脊柱,旁其所倚,是整個軀幹的主軸,活動度較大,為一身賴以轉動開合之樞紐。

其兩側為腎臟所居,故中醫稱腰為腎府。中醫診斷學認為,背腰痛不一定合併發生,主要根據筋骨和髒脂的病變部位而定。

但病因有簡有繁,單憑臨床表現往往難以確診,所以除了問清病史,瞭解症狀和體徵以外,有針對性地採用現代醫學各種檢查是非常必要的。

中醫臨床辨證,新病或急性發作者多為實證。久病而反覆發作、痠痛綿綿者多為虛證。外感風寒溼邪或閃挫及勞損的腎腰痛,經久不愈也可兼見腎虛諸症,相反腎氣不足者,風寒溫邪每易乘虛客於經脈並易於閃挫損傷。根據寒者熱之,勞者溫之的治則,對此應以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為治療大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