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融資5億美元,人造肉賣到迪士尼,IF 的目標是取代肉類

儘管冠狀病毒大流行引發了全球經濟動盪,Impossible Foods似乎有了抵禦餐飲業短期衝擊的能力。

3月17日,美國人造肉初創企業Impossible Foods獲得了約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參與者都是亞洲的重量級投資人。

香港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和新加坡淡馬錫(Temasek)等現有投資者追投,韓國的未來資產全球投資公司(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加入,印度科技大亨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創辦的硅谷公司科斯拉創投(Khosla Ventures)也參與了這輪融資。


這足以看出,Impossible Foods進軍亞洲的雄心。

本期推介文章來自福布斯《Impossible Foods融資5億美元,積極應對冠狀病毒衝擊》(Impossible Foods Raises $500 Million And Braces For Volatility From Coronavirus),作者Chloe Sorvino。


逆勢融資5億美元,人造肉賣到迪士尼,IF 的目標是取代肉類

據瞭解,這家成立9年的公司現在總共籌集了近13億美元。

路透社報道稱,Impossible Foods目前估值約為40億美元,略低於已經於去年5月上市的競爭對手Beyond Meat,後者目前的市值為45億美元。

不過最近股市出現了波動,Beyond Meat的股價較一個月前下跌約一半。

同時也有傳言說本輪融資是為Impossible Foods在2020年上市做準備,目前,該公司沒有立即就其估值發表評論,好像也並不急著上市,只宣佈新資金將用於多個領域,包括研發、製造和海外業務。

近年來,由於旗艦產品Impossible Burger的推出,Impossible Foods的受歡迎程度飆升,並一直在與迪士尼(Disney)和漢堡王(Burger King)等大牌合作。

今年1月,該公司擴大了產品類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推出了人造豬肉和香腸,主打熱量少的招牌。

在本輪新資本湧入之前,Impossible Foods正計劃進一步向國際市場擴張,尤其是中國內地市場,此前在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已經可以買到人造肉產品。

去年11月,Impossible Foods的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 Brown)就前往上海,為該公司在中國的首次亮相造勢。

一名發言人當時表示,雖然公司沒有在中國大陸推出產品的具體時間計劃,但它正在尋找合作伙伴進入中國市場。

因為中國每年消費40公斤以上的豬肉,新產品人造豬肉對進入中國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Impossible Foods的首席財務官David Lee提到,融資後公司擁有了加速增長的資源,即使當前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動盪,疫情嚴峻,但市場總是有起有落,全球對食品的需求始終存在,因此對公司來說不是問題,“只要站得夠高,就有能力吸引長期投資者。”

人造肉市場火爆

當前,以植物為基礎的食品確實越來越受歡迎,吸引了許多美國明星如Jay-Z、凱蒂•佩裡(Katy Perry)的支持。

在美國,2019年是人造肉突破的一年,銷售額增長10%,達到近10億美元,傳統肉類銷售額同期增長2%,至950億美元。

生物化學專家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 O. Brown)博士於2011年創辦了Impossible Foods,兩年前推出了第一款人造肉餅。

轉基因酵母生成了關鍵成分血紅素,使得肉餅看上去有血色且多汁,配上小麥、大豆和馬鈴薯蛋白,嚐起來像真正的肉,逐漸佔據了快速增長的肉類替代品市場。同時,Impossible Foods稱自己的使命是“養活全世界”。

Impossible Foods的另一項使命是“為了避免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因為健康問題只是消費者更多食用植物性肉類的部分原因,動物福利和環境問題也很重要。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數據顯示,每年有近15億頭豬被宰殺作為食物,這一數字在過去50年裡增長了兩倍。而動物飼養會消耗自然資源,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增長,全球肉類替代市場的競爭也在升溫。

據宏景研究(Grand View Research) 2018年的一項研究,到2022年,全球肉類替代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58.1億美元。

自從Impossible Foods與漢堡王、迪士尼主題公園合作,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生產的植物性肉類是其2018年全年銷量的兩倍。

Beyond Meat的產品已經在Whole Foods等零售商店出售,美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泰森食品(Tyson Foods)和雀巢等財力雄厚的競爭對手同樣準備入局。

新興市場的競爭逐漸白熱化,人造肉也進入了價格戰。

為了擴大對更多連鎖餐廳的吸引力,Impossible Foods向分銷商平均降價15%,通過規模經濟來控制價格,再進一步壓制傳統肉類的價格。

因此,人造肉的價格戰不只針對於同行業競爭對手,更是取代動物性肉類的一大策略,即使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都面臨著不小的盈利壓力。


國產人造肉興起?

在Impossible Foods瞄準中國市場的同時,星期零STARFIELD於3月12日獲得數千萬元融資,是目前國內人造肉創業公司中金額最高的一輪融資。

投資方包括經緯中國、愉悅資本,尤其是Beyond Meat的早期投資者NCC也參與了進來。

NCC是一家美國農業和食品科技投資機構,專注於替代蛋白、人造肉領域。


星期零為何受到青睞?其實這家公司非常聰明。

它首先引入美國人造肉產品到自己的素食餐廳,以便更好地瞭解了國內消費者,為產品研發做準備,目前星期零的主要產品是植物蛋白牛肉,也會把產品類別進一步擴展到豬肉、雞肉和魚肉。

同時依託於更大的供應鏈和餐飲品牌,與棒約翰、奈雪的茶、拉麵說等一些線下餐飲品牌合作。

星期零仍處於前期創業階段,不過它的這次融資足以傳遞出一個非常積極且重要的信號,中國的人造肉市場也開始萌芽。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code>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code>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