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過秦論》是在批秦?不,它是在批漢!

前言:公元前180年,漢文帝登上皇位。儘管此時漢朝已立國20餘年,但是整個國家實際上並不安穩。外有匈奴虎視眈眈,內有權貴豪門侵佔土地,國家看似安穩,實際上已處於搖搖欲墜的危險境地。在此背景下,一位天才橫空出世,執筆仗言,揮斥方遒,他將敏銳的目光投向覆亡不久的秦朝,以秦之經歷,昭漢之過錯:

你以為《過秦論》是在批秦?不,它是在批漢!

賈誼

《過秦論》上

實際上賈誼寫了三篇《過秦論》,而這第一篇,從秦孝公說到秦始皇,從秦爭霸四方到內部烽煙四起,令人不勝感慨,例如秦國以西戎之地,雄赳赳地與九國相抗,可謂起於死地,而壯烈不已:

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到了秦王政登基之時,秦國更是鯨吞海外,執掌天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你以為《過秦論》是在批秦?不,它是在批漢!

秦始皇

然而祖龍既死,他留下的精兵悍將卻沒能護住大秦,反而讓陳涉這樣的“甕牖繩樞之子”搞得天下大亂。想當年秦國祖輩面對九國相逼都沒有屈服,反而被陳涉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搞得大亂,這究竟是為什麼?這或許可以歸結到很多方面,但賈誼只說了一點: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過秦論》中

第二篇《過秦論》,則是在說秦二世。秦朝以武力兼併天下,成就開闢之事,然而秦朝如此之強,卻二世而亡,為什麼?賈誼同樣只給了一個理由: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大秦想要成就萬世,所依靠的顯然不能只是強兵悍將,國家的昌盛,只能依靠人民的擁護。雖然當時的人對秦始皇行仁政不抱期望,但對於秦二世,眾人還是很抱有期望的: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對於秦二世而言,這是一個極好的改革的機會,賈誼甚至都為二世策劃了政治藍圖: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汙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你以為《過秦論》是在批秦?不,它是在批漢!

秦二世

然而秦二世並沒有抓住改革的機會,反而成了史上最為昏庸無道的皇帝,絲毫不體恤民力,反而更加加重了刑罰,惹得賢臣對大秦失望,民眾對大秦無歸屬之心,最終使得陳涉即使沒有任何爵位和血統,也成功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所以賈誼說: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過秦論》下

第三篇《過秦論》,當然是在說秦三世。雖然秦二世昏庸無道,到大秦說到底是底子雄厚的,雖然天下烽煙四起,但六國的底蘊早已被始皇帝抓在手中了。而且關中易守難攻,秦三世只需要拉攏賢臣,至少可以保留大秦的基業:

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絕也。

然而實際上彼時的大秦上下已經離心離德,章邯以爵位為出兵的條件,將士亦無報國許身的志願,以至於秦三世竟無人可以依靠: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

你以為《過秦論》是在批秦?不,它是在批漢!

《秦時明月》中的秦三世

最後,賈誼對比了一下週朝與秦朝的區別,周朝禮制得宜,無論強盛還是衰弱,都能得到諸侯的承認與服從,而秦朝以法立國,不恤民力,故而秦朝衰弱之時,竟沒有一絲號召力:

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徵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

結語:《過秦論》三篇,從秦孝公到秦三世子嬰,中間跨度約二百年,見證了一個強大帝國崛起與滅亡的過程,儘管此文中仍有許多文學家的浪漫空想之語,然而對於彼時的漢朝而言,這一篇政論實際上是發人深省的。魯迅評價《過秦論》說:“疏直激切,盡所欲言”,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既有政治遠見、又不乏文學素養的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