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继3月9日第一季度集中开工和签约59个重点项目后,广州市南沙区近期又发布了2020年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今年南沙区重点项目计划安排项目203个,涉及总投资额超7312亿元,其中2020年年度投资850.2亿元。从项目类型构成看,基础设施投资250.5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比29.4%;现代产业投资275.3亿元,同比增长46.6%,占比32.4%;社会民生投资248亿元,占比29.2%;城市更新投资76.4亿元,占比9%。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彰显了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在这些项目中,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格外亮眼,共有54个项目纳入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库,涉及总投资2080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148亿元,新基建项目在所有项目中总投资占比28.4%。

  其中,5G及网络应用类项目5个,年度投资17亿元,占比约11.5%,包括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5G基站建设等项目。创新基础设施类项目10个,年度投资60.7亿元,占比约41%,包括广州南沙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建设等项目。

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数字基础设施类项目19个,年度投资18亿元,占比约12.2%,包括海芯中国区总部及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国际数据传输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节点、芯聚能第三代半导体封装功率模块研发与生产基地等项目。

  智能制造类项目16个,年度投资46.9亿元,占比约31.7%,包括广汽丰田年产20万辆“新能源车”产能扩建项目(四线)、恒大智能汽车零部件项目、广汽丰田发动机TNGA系列发动机建设等项目。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类项目3个,年度投资5.5亿元,包括新建深圳至茂名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广州段)、南沙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等项目。

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近年来,南沙区新建成新基建类项目在这次抗疫中表现突出。目前南沙区98%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复工,以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广州中科院软件所、中科智城、紫川电子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成产的人工智能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全自动红外热成像体温热筛查系统等相关防治技术和产品在防疫第一线作用显著。

  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到岗率100%

  南沙港四期码头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对探索智慧港口建设,增强湾区内临港产业互联互通,提升珠三角港口群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南沙港四期120万平米的陆域已基本形成。春节期间大型绞吸船也在持续作业,“整个班次作业员工不上岸、任何人不上船。”等措施将大型船机上的工作人员受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从而达到持续施工的目的。截至目前,四期各标段工序岗位到岗率已达100%,已启动水工、土建工程施工。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办主任邱文清表示,“随着后方企业被动员起来逐渐开展复工复产,劳动力和材料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我们一定能把延误不多的工期抢回来,有信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据介绍,2021年南沙四期项目建成后,南沙港区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可超过1800万标箱,将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进一步提升广州港的港口物流综合优势和港口集聚辐射力,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使南沙港区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大通道。

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AI”黑科技守好境外防疫第一道防线

  当前正处于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重点阶段,广州南沙的AI独角兽企业云从科技用他们的黑科技在龙穴岛、白云国际机场立起守卫国门的第一道防线。

  2月27日中午12点,云从科技AI智慧防疫检测方案成功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行部署,14点开始对从日本入境的航班乘客开始测温。检测方案产品包括大鸿AI盒子、AI测温仪,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有体温异常人员筛选、未戴口罩的识别与预警、人脸实时抓拍、体温异常人员轨迹还原、数据智能检索,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式测温,降低一线工作人员感染风险。同时实现多人同框测温,降低排队导致的交叉传播风险。

  据了解,云从科技疫情防控方案针对佩戴口罩场景优化了人脸检测,排除热饮、热食、电脑、电器等误报,减少不必要的处理工作。同时,使用云从 Re-ID 技术,能准确定位测温位置,以及最佳测温时机,有效提高测温准确率,并支持是否佩戴口罩检测和未佩戴口罩自动语音报警。无需工作人员口头提示,帮助机场人员重点检测来自重点疫区的旅客体温情况。

  除了机场,还有其他口岸也能见到云从科技的黑科技,海关AI体温监测疫情防控解决方案是云从科技集团最新推出的一套针对海关监管需求的疫情管控综合解决方案,搭载了云从科技自有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人脸检测、人脸结构化、Re-ID人形算法,以及专门训练的人体额头部位测温算法避免现场环境对测温结果的干扰,有效降低误报。系统的测温精度达到±0.3,具备自适应较温、高准确、高密度、高可用、稳定可靠等优势。

  通过AI热成像测温仪、云从大鸿疫情防控智能终端产品,结合视频智能分析、热成像测温、疫情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海关检验检疫防控水平。系统具备体温异常人员筛选、佩戴口罩人脸识别、人员未佩戴口罩识别预警、人脸识别抓拍、体温异常人员轨迹还原、佩戴口罩路人库检索、数据导出等功能,实现疫情管控的事中防控、事后溯源。

  目前,系统已在广州白云机场、南沙龙穴岛港区等重点出入境管控区域安装部署。广州市内的社区、学校等也正在设计安装该系统。

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可燃冰”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近日在广州市南沙区慧谷地区正式动工。该项目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核心共建单位,联合中科院内外20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目前已汇聚47个高层次科研团队,正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粤港澳科研力量建设实验室分部,推动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

广州南沙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据悉,广州海洋实验室将依托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冷泉生态系统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其中,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是广州海洋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内容,建成后将用于观测和模拟冷泉系统生态演变过程、机制及其生态学效应,支撑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产业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南方海洋科学和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表示,实验室选择落户南沙,不仅因为这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地理几何中心、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更看中了南沙的滨海环境和生态发展理念,这与实验室在岛屿岛礁可持续开发研究、大科学装置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相契合。他介绍,实验室成立一年多,目前已汇聚47个海洋领域高层次科研队伍,其中包括16个院士团队,以双聘形式吸纳的科研人员达到800余位。(记者齐华伟 罗瑞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