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為進一步加強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力度,結合我縣管護分局的年度工作安排及要求,近日獨龍江管護站組織工作人員到古賽洛(63公里)開展高黎貢羚牛監測及巡護步道的基礎數據採集工作。

貢山縣自然保護區地域遼闊,自然地理位置特殊,分佈著各種珍稀動植物和特有的原始森林植被類型,獨龍江區域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面積171141公頃,其中獨龍江管護站管轄面積137124公頃、欽郎當管護站管轄面積34017公頃,東至黑普臘卡,西至擔當洛、北至迪布里及麻必洛河區域、南至欽蘭當河。

長期以來,受森林面積減少以及人為捕獵等因素影響,做為我國I類保護動物的高黎貢羚牛已處於滅絕邊緣,2008年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特種紅色名錄。獨龍江被專家認定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館",是我國原始生態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峽谷中保留著完好的原始生態環境,蘊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山重水複,積雪冰封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它處在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中。獨龍江作為"三江並流"的核心區之一,是除了人們熟知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之外而獨立存在的,它位於"三江並流"最西部的江河,被稱為"第四江"。生活著特色的精靈——高黎貢羚牛

此次保護區內的動態巡護工作,由於受近期雨季的影響經過了多次調整。伴隨著一路的鳥鳴和潺潺地溪水聲,在經過5個小時的徙步後,終於抵達了秘境的露營點。趁著傍晚的夕陽,迅速的完成營地的搭建,此時所有的疲憊都佔據了我們的身體。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經過一夜的休整,於次日清晨開展巡護監測工作,被鳥叫聲喚醒,映入眼簾的是清幽山谷裡升起的薄霧,平添了一份和諧與寧靜的美;清新溼潤的空氣滋潤著我們的每一寸肌膚,輕輕的微風催促著我們去了解大自然帶給的那份神秘。簡單的用餐之後,大家各司其職展開了調查工作,也許是我們對大自然的那份敬畏得到了回報,沒有走多久就在河邊發現了自然進食的高黎貢羚牛,三五成群的沿著河邊的小道漫步著。由於長期的巡護監測,此處的羚牛早已習慣了我們的存在,時不時的回頭凝望我們幾眼,彷彿等待了許久。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羚牛是一種高山動物,棲息於高海拔的高山懸崖地帶。由低至高依次生長著常綠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和高山草甸灌叢,海拔愈高條件愈苦,氣候也愈冷。可是羚牛並不在乎,林下生長的灌木、幼樹、嫩草及一些高大喬木的樹皮都是它們的美味佳餚,它們白天隱匿於竹林、灌木叢中休息,黃昏和夜間出來覓食。上下往來於群山之中,縱橫於懸崖峭壁之間,如履平地。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它們身上長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禦嚴寒,不怕寒冷,可是怕熱,夏季氣溫接近30℃時,每分鐘氣喘即達100次以上。常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帶,冬季遷移至2500米以下的針葉林中的多巖區。

通過對羚牛常走的路線分別做了三個樣點、樣線的調查,採集了GPS座標、海拔、影像、植被等基礎監測數據,通過清點,該監測點共有35頭羚牛,今年剛出生小羚牛有5頭,每頭小羚牛大約重25公斤左右。完成了一條巡護步道數據的採集,全長23.848㎞;同時安裝了兩臺紅外相機,完成後期固定監測。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保護區管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充分發揮護林員隊伍的作用,攻堅克難,逐步培養和提升專業文化技能,以點帶面的形式,不斷推動保護區管護和監測工作。


秘境貢山 又見高黎貢羚牛


圖:張敏、迪多、巴志軍、江春榮


審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