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懶惰?

古梁鏞


1)微笑面對一切。當你不再用冷漠、生氣的面孔與親人交談時,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很喜歡你,重視你。

2)從小事做起,成就自己的信心。做一些難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愛乾的事,也可以做寫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結果如何,只要這段時間過得充實就該愉快。

3)始終保持樂觀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生氣。遇到挫折時,生氣是無能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靜地查找問題出在哪裡,或是自我解脫,或是與別人商量,哪怕爭論一番對掃除障礙都有益處。這個過程帶來的喜悅能使你更加好學。

4)學會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變為勤奮的動力。


佳作精選


戰勝懶惰思想,一靠外界壓力,二靠內心轉變,三靠強化意識,四靠良習培養,五靠意志磨練,六靠他人鞭策。

人無壓力輕飄飄。往往懶惰的形成是環境過於的寬鬆和安逸。打破這種環境,消除物質、精神、環境上的依賴,才能迫其有所而動。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懶惰思想的產生除了環境"土壤"條件外,最主要是缺乏對懶惰危害性深刻的觸動和認識。思想不根本轉變,就難以去除懶惰的根源。樹立和強化勤勉的意識,從認識問題、查找根源做起。

懶惰是不良的習慣。要改變這種陋習,就要從小處入手,在治頑上著力,逐步養成良習。比如,在生活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家裡的事分工做,培養自理自立、協作配合的能力。克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動嘴不動手的毛病。在工作上,雷厲風行,當日事當日畢。與別人合作,不推諉、不躲避,敢於擔當,肯於付出。平時,多觀察,多思考;多努力,多付出;多學習,多總結。

改變懶惰貴在堅持。一種壞習慣的形成和一種好品質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改變懶惰,養成勤奮,需要樹立堅韌不拔的意志。循序漸進,終有進步。

注入改變懶惰的動力。對於懶惰者,領導尤其是家人要給予溫暖的關愛。當他們取得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他們出現思想波動和行為反覆時,思想引導工作要迅速跟上。愛是無聲的動力,愛是無言的鞭策。在愛的激勵下,懶惰者會越來越自信,會越來越有所追求。


老漢心語


懶惰是人的劣根性,不但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而且還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容易讓周圍的人也變得懶惰。懶惰是人性的弱點,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了我們的口碑和形象,拖垮了我們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讓我們逐漸走向平庸,接受平凡。

想要從根本上改變懶惰,主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養成一個好習慣。

堅持鍛鍊身體,打造強健的體魄,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把自己的個人物品擺放整齊,出門前把自己收拾乾淨,換上乾淨整潔的衣服,與人交往主動熱情,工作過程中,主動自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閒暇之餘主動幫助他們,學習他人的長處,交流彼此的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建立長效的獎懲機制。

凡事有計劃,有條理,有目標,有要求,有完成的時間限制,有公平公正的監督人。對於自己能夠按時或者提前造成既定目標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獎勵,對於自己無法按時完成既定目標時,給予嚴厲處罰並且同時加大訓練強度。

3.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懶惰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們之所以懶惰成性,就是因為我們在生活理念上肆意放縱自己,凡事認為差不多就行,缺乏追求完美的生活態度。只要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追求更加精緻的生活態度,懶惰就會慢慢消失。

4.樹立清晰遠大的人生目標。

當你有了清晰遠大的人生追求時,你就會渾身充滿力量,對生活充滿激情,你會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你的人生追求中去,懶惰自然而然就會煙消雲散。

結語

說到底,人的懶惰主要還是因為沒有追求,沒有目標,從而導致對生活缺乏激情。所以,想要改變懶惰,就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把時間和精力用到自己的人生追求上去,你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你好,溫州美文文化傳媒與你一起探討、摸索問答世界的無窮魅力!

溫州美文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就是一個很懶惰的人。但是面對懶惰,我覺得有三個很不錯的解決方法,說來大家聽一聽哈。

1.找個不懶惰的一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做啥事兒都拉上倆勤奮的一起。別人都效率高,別人都打好提前量,請問你還有臉懶惰嗎?然後一件件事情累加起來,你可能還未必是最不懶惰的人,但一定比以前的你好不少,相信我。

2.分段衝刺

比如,你有一個1小時的活兒。你攤在床上1小時,再遊戲一小時,再不專注地做,最後4個小時完成。你完全可以自我暗示,分成兩個部分,先做個30分鐘,然後休息10分鐘,然後再重新30分鐘。不會太累,還有目標感。

那些跑馬拉松的,往往都是提前熟悉了跑的路段,一邊跑一邊告訴自己,不要怕,跑到那個郵局,我就成功一半啦!

都是一直在自我暗示。

3.deadline

Deadline確實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多幾次心驚肉跳的經歷之後,你就會厭煩這種模式。告訴自己先苦後甜的道理。然後你就不太會把事情推到很後面了。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很多人都討厭懶惰的人,很多人也都犯過懶。更有的人自嘲是懶癌,別跟我比懶,我懶得跟你比。這個世界上人生來就懶,還是後天形成的懶惰的傾向?關於懶惰和如何克服懶惰這個問題,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當一個人呱呱墜地的時候,餓了,不舒服了,就會很努力的哭泣,一直到有人來照顧他。很少發現有嬰兒有餓了懶得哭,不舒服了也懶得哭的情況發生。

所以,我們說的懶惰情況,大多發生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的行為,或是成年人的行為。

什麼叫懶惰?懶惰的標準是什麼?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很難說清楚,望文生義:懶指的是一個思想概念,不願意採取某種行動。惰指的是行為緩慢,缺少變化。懶惰和勤快是對應的。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會不會發展出懶惰的這種行為呢?

我們能意識到人有懶這種行為時,最早大概是當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之後。孩子和父母外出,父母抱著嫌累,懶惰思想就上來了:寶貝自己會走路了,自己走吧,媽媽很累了或爸爸很累了。寶寶當然就不滿意了,心想,我不會走路的時候天天抱著我,也沒見你們喊累。我這剛學會走路沒多久,就想把我撇開。你們這麼懶,成年人都怕累,更何況我這小小孩?想黑我,門也沒有。於是寶寶很執著的要父母抱,父母沒辦法,只好抱起孩子。又把懶惰的名頭按到寶寶頭上:這孩子不會走路,就天天要走路。會走路了就懶得要死,不走了。真懶,小懶蟲。這是孩子第一次有效的學習懶惰的知識。

所以你看孩子無論長到10歲還是20歲,懶惰時就和剛會走路又不願走的狀態一樣,死乞白賴的,你咋說我都不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懶惰標籤著的是一種應對方式,由他人的評價形成。所有的他人希望你做的事情,你不願意去做,他人不願意去理解的時候,就會把你的抗拒行為標籤為懶惰。

因此,懶惰可以理解為對不符合自己內在價值觀的一種抗拒。這是一種本能性的,不假思索,沒有意識參與的自動化反應。

對於孩子要抱抱的行為,媽媽可以說:媽媽累,但是媽媽很勤快,願意抱寶寶。寶寶也很勤快,當媽媽實在抱不動時,寶寶和媽媽一起做個勤快人,自己走一段路。媽媽抱一段,寶寶走一段,這樣很有趣。

除了養成積極正向的思維以外,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懶惰,因此,也就沒有什麼好克服的。


博睿迪


有很多原因會導致懶惰的思想,為了戰勝懶惰,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第一、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懶惰的具體表現有缺乏動力或者覺得筋疲力盡,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內心有大量的消極情緒,比如憤怒、害怕或者失落,為了戰勝自己的這些消極情緒,我們會付出大量的心力,以至於不想去做其他事情。因此,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放鬆,然後想一想你的目標是什麼以及你現在所做的跟目標有什麼關係。察覺自己的情緒,是後悔?憤怒?還是無奈?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後,請不要壓抑,把情緒表達出來。否則,這些情緒又會像毒藥一樣,耗盡我們的心力。但我們表達出來了,我們才有可能將這些情緒趕出我們的身體,輕裝上陣。

第二、找一個或者一些想要達成的目標,然後根據這些目標來構建你自己的生活。可以問問自己:如果錢和時間都不是個問題,你打算怎麼安排你的生活?花15分鐘的時間把自己腦子裡第一時間出現的想法寫在紙上。比如,你想去哪個地方或國家旅行?你會生二胎還是生一胎還是不結婚?等等。寫好之後,從裡面選擇一個你覺得最重要的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安排你的生活,你會發現,生活變得越來越有結構感,自己會不自覺地去做所有能幫助你實現目標的事情。因為生活有了方向,就像船隻有了燈塔。人生有了動力,懶惰會逐漸消失,活力則會再次出現在你的生命裡。


希樸羊


人思想懶惰,身體也就會懶惰。然而,懶惰的產生可以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從小就養成,依賴性太強,什麼事都希望別人替自己做。而自己的生長環境也確實有人或條件讓自己任性的懶惰。懶惰習慣就這樣形成了。這些人直到離開家庭,獨立生活了以後,一旦失去了依靠,什麼都要靠自己,才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一旦想改,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但也不是沒有可能改。最主要的是要讓自己思想上意識到懶惰對自己目前和未來生活的危害性,時時在生活中警醒自己。同時不要讓自己處於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無論小事或大事情,都積極參與,讓自己忙起來,每天都有事做,時時都在思考。人一旦積極起來,持之以恆,就會改掉懶惰習慣,養成積極找事做的習慣。另外,也有一些人的不積極,看上去很“懶惰”,其實是由於健康方面的原因,比如說抑鬱症,甲狀腺功能低下,嚴重的失眠症,或且其他的疾病,造成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在體能上都讓自身陷入一種少動,思想消極的狀態。對於這種因健康而造成的懶惰,就需要看醫生,對症治療,首先消除病症,讓後再進行相關的康復訓練,讓自己最終恢復到正常生活軌道上來。


顏二哥有言23


懶惰這個東西,說實話是很難克服的。首先惰性是人的本性,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惰性,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懶惰到什麼程度,或者說對您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就試試說說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懶惰確實是不好的東西

懶惰的對立面是勤奮,勤奮是大家一致認為非常可貴的品質,這一點毋容置疑。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關於勤奮還有其他很多的名言名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天道酬勤。等等,也確實勤奮能成就許多事業,而懶惰會毀掉一個人。

第二,懶惰的根源

我們為什麼會懶惰呢,雖然說懶惰是天性,但是我們處在社會當中,有很多的無可奈何,所以我們不能懶。

我想每個人都不想當一個懶人,都想要自己的工作事業可以蒸蒸日上。但是有時候我們卻很懶,例如睡懶覺,不想工作,等等。

實際上懶惰是一種恐懼感,面對工作我害怕做不好,就會產生恐懼心理。有一句話叫做萬事開頭難,難的並不是事情本身,難的是自己心理面的恐懼。尤其是對於失敗過的人,這種恐懼感會更加強烈,失敗過的人害怕再一次失敗,往往會選擇逃避,選擇無所事事,而不肯去行動,這一切都願意自己內心的恐懼。

第三,如何克服懶惰

上面分析了懶惰的根源是恐懼,那麼我們怎麼克服呢?

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這樣就不會有恐懼心理,做事情會順利很多,只要行動起來,你就會發現,自己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一點點建立自己的自信,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還有一點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做自己的感興趣的事情就更加有動力。

當然興趣的尋找過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實話我們並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可能我們覺得我對這件事就是我的興趣,但是做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並不是我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多嘗試,人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一柯花草


勤能補拙,笨鳥先飛,這是從小大人就教我們的道理,世界上能夠真正稱得上天才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是資質平平。但這些天賦一般的人中總有佼佼者,他們成功的理由也很簡單,不過是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罷了。趨利避害,為自己尋找舒適區是人類的本能,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懶,而這恰恰是成功路上的大忌,那麼應該如何克服自己的懶惰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懶惰的起因是什麼。

出於節能的本能,我們習慣避免複雜而勞累的方式,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不飽穿不暖,在生產力水平落後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依靠節能的方法讓自己儘可能少消耗能量,長此以往下去,勤奮的個體都被淘汰了,只剩下了會節能的個體。

所以,對抗這種關乎生存的強大本能,只能用別的本能來對抗。

例如,一個健身者,曾說,他克服懶惰的技巧就是照鏡子,讓自己看到進步,雖說有自戀的成分在裡面,但的確克服了懶惰。

用本性,對抗本性

人的本性有哪些?貪婪、恐懼、貪財好色……這些與生俱來的品性,加以引導,都可以成為懶惰的剋星。用一個本能來克服另一個本能,是達到目的最快速的方法。

就拿學習來說吧,我們努力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因為熱愛嗎?我相信出於這個理由的人鳳毛麟角,我們絕大多數人努力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考上更好的大學,獲得更高的學歷,從而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

這些外在的物質條件鞭策著我們不斷前行,讓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輕易放棄。這些本能讓我們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向著更好的結果前進,然後克服自己的懶惰。


牆笑裂


懶惰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根據形成的原因,懶惰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一、源自性格的懶惰。這樣的人,一般性格溫和,與世無爭,因為貪食而體態肥胖臃腫。他們一般自幼,被父母剝奪了自主性。在他的成長曆程中,父母對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聽話”,他基本上沒有任何表達自己需求和主見的機會。所以,他會用一些不會被父母反對的小興趣、愛好來麻醉自己、打發時間,比如說吃東西、看電視、睡覺等等。


二、源自疲勞的懶惰。許多在外打拼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突然間什麼都不想做了,只想呆在家裡躺著。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的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這其實是一種抑鬱狀態,是機體過度消耗後,進入的自我保護狀態。以免身體因為過度消耗,而造成嚴重的損傷和導致嚴重的疾病。



三、源自抑鬱症的懶惰。許多抑鬱症的患者,家人對他們的評價就是“懶”,並經常因此指責他們。他們看起來確實懶,有時甚至連自己的個人衛生都懶得打理,整個人蓬頭垢面。其實,導致他們出現“懶惰”表現的,並不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意願,他們會為自己的懶惰深深的自責,但是,又沒有能力克服它。當一個人出現情緒低落、不願意出門、食慾降低或反增、自責、睡眠紊亂尤其是早醒時,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抑鬱症,需要到醫院及時就診。

四、源自軀體疾病的懶惰。我小時候有個玩伴,平時非常活潑,但是突然有一段時間變得無精打采,什麼事情都不想做,甚至會在和我們一起玩耍時睡著。後來,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患上了淋巴癌。許多慢性消耗性疾病,比如說癌症、肺結核、肝炎等,患者最初的表現往往都是“變懶”。

懶惰從來不應該是人的常態,之所以懶,肯定有相應的導致我們變懶的原因。我們需要戰勝的不是懶惰,而是導致我們懶惰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