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人們上了一堂健康課


疫情給人們上了一堂健康課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從小我們就聽著老人不停嘮叨的“洗手啊!洗手啊”,這樣一個最普通和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勤洗手的生活小節,還有許多愛乾淨的人士經常養成的看天戴口罩的習慣,而絕大多數人卻總習慣不了的衛生養成,從2020開始持續到現在,因為一場突發的,令人至今還感恐懼,尚無結束日期的新冠肺炎,使所有人,特別是外國人,都清楚地知道了,這兩個小小的衛生養成習慣,可以成為阻擊疫情的有力武器。

而經過這一場傳染疾病的抗擊與防治,在人們的生活養成中,關於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可以有效阻斷病毒通過“口水菜”傳播的潛在可能;通過經常為下水口澆水,甚至是澆配製的消毒水,也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傳播,等等的防治措施,在疫情面前,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自覺或被迫的養成,終於都意識到,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社會衛生習慣,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這可能不只是生活習慣,更可能在某些時候事關生命安全。

連2003年的SARS那麼可怕的事件,都沒有讓人們腦子裡牢記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更狠地打了人們一個措手不及,讓人們通過恐懼,通過封閉,通過抗擊,通過犧牲,直到了解,終於上了一堂健康知識課。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甚至世界各地,都因為人們的意識偏差,發生了許多起因家庭或外出聚餐導致的聚集性疫情,這些事例,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與自媒體的傳播,才讓人們意識到,一個簡簡單單的聚餐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竟然有可能成為疫情蔓延的推手;我們最習慣的不設公筷,一個盤子裡夾菜,讓人們“親密接觸”,又無形中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和病毒傳播的幾率。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由於飲食不當或共用餐具進食引起的食源性傳染病多達幾十種。

這些餐飲文化和生活習慣曾經作為我們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我們無條件接受、傳承,然而疫情的肆虐,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合餐制、沒有使用公筷等的飲食方式所隱藏的健康隱患,認識到分餐的文明和健康。不少人提出應該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改變不健康的就餐方式,倡導分餐制,營造餐飲文明。

此外,還有規律的作息習慣和勤洗手、勤通風等良好的衛生竟然成為了防控疫情的“利器”,讓人們體會到小習慣事關大健康,良好的身體素質才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多一分文明習慣,就多一份健康保障。

做好飲食衛生和健康管理,是每個人保持身體健康的基礎工作,也是文明必修課。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將防“疫”期間這些好習慣一直保持下去,規律作息、分餐飲食、經常鍛鍊、講究衛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預防病毒的需要,也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