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周禹講夯實組織免疫力


中國學習技術大會(線上)3月22日下午兩點的議程,是周禹老師做演講:如何夯實組織免疫力與長效力。其核心觀點是:將新冠疫情視為一個倒逼企業改進的壓強期、挑戰期、機會期,化危為機,強筋健骨。從課程大綱看,主要講了一個根本規律、八條具體行動建議。周老師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積澱深厚,聽後給人不少啟示。現將聽課中所聞及點滴思考簡記如下。

1.危是發展的機。老師講到,免疫力強化和物種進化,都是生死危機饋贈的禮物。這是一個根本規律。人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此之謂也。

2.八條具體行動建議。老師做了認真剖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第一,存血蓄血。以現金流為主線,業務收斂聚焦。第二,抱團取暖,積極實踐產業鏈互助共擔機制。第三,組織手術。結構精實,流程精簡,工作精益。第四,活血通絡。工作模式與用工方式靈活化創新。第五,動力加壓。激勵機制彈性化、長效化轉換。第六,加速代謝。非線性湧現奮鬥擔當者。第七,心智融煉。注射學習與情感強心劑。第八,科技武裝。裝載數字化筋骨。

3.關於做減法和歸核化。現金為王,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了。僅此還不夠,要更進一步,做戰略歸核化。有戰有略,難點在於略。不略,資源就不夠,就會撒胡椒麵,啥也做不成。除財務、金融手段外,升維至業務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層面,是必要的。一定要果斷收斂聚焦,做必要的減法。我理解,只要存在資源約束,就需要這樣來思考問題。

4.關於雪中送炭是高性價比的長期合作價值投資。作為產業鏈優勢企業,應主動擔當,向關鍵業務夥伴讓渡利益。幫人就是幫自己。在我看來,這道理易懂,但做到不易。需要境界、智慧。

5.關於三精達一精。通過結構、流程、工作的精,促進資源配置的精。這一段值得認真做個消化。關於結構精實,是指組織單元整合,重點支持鞏固核心業務的關鍵組織能力。就是要拆廟,把沒用的椅子搬走,把不頂事的人拿掉。特別在危機時刻、困難時期,瘦身是必須的。大企業病總是週而復始,有機會,就要好好用一下。疫情正是這樣一個機會。關於流程精簡,有四個要害:一是減少節點;二是重點授權;三是拉通責任;四是明確兜底主責人。這四點說的非常好,抓住了流程問題的精髓。要防止打著優化流程的名義寫更多流程,好比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一定要立足於減、簡,減字當頭,能簡則簡。節點中一些重要的,要授權。各個節點之間,要勾連住,工作、責任,都要接住。還要特別防止各個節點都有人簽字,但整個事情沒人負責,好比我們常說的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所以要抓兜底責任。關於工作精益,是指明確工作任務的價值目的,提高工作交付成果的封裝性。通過三精,達到一個精配的結果:資源精準。就是要將資源集中配置於最重要的單元、工作和責任。

6.關於用工方式的靈活化。即企業與員工之間僱傭關係的演變。這一段概括很有價值,令人茅塞頓開。1.0是派遣、代理。2.0是工作、崗位外包。3.0是獨立承包商化,結合平臺模式,創客、經營體、個體戶化。目前3.0在風起雲湧中,類似內部創業。也可以理解為阿米巴化,用經營來解決管理問題。4.0是共享員工。是一種靈活化均衡(疫情期凸顯)。是指勞動力資源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的配置。共享員工一定是未來大趨勢。人的自主性加大,是屬於行業的,而非某一個企業。講忠誠,將主要是對專業的忠誠。這一點,與目前對企業忠誠相比,將會有大的差異。

7.關於工作模式靈活化。老師列舉了一些關鍵詞:遠程辦公;工時彈性制;工時銀行;工作共享;工作壓縮;工作定製化。彈性工作制,從全球來看,早已是標杆實踐、最佳實踐,是共識、慣例。包括地點的彈性,如居家辦公,也包括時間的彈性,如錯峰上班,如日彈性(可以晚來、早走),如周彈性(可上三天、休兩天)。可預見,一切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模式,必然是有生命力的。

8.簡單粗暴地降薪不可取。應在“調結構”上下功夫。老師講了三個轉化:一是結構。動態性構成可提升(績效掛鉤部分比重可調大,即調固變比)。掛鉤效標多樣化(如掛鉤抗疫工作)。二是週期。長期化、遞延化收入構成可提升。對遞延問題,老師提出時間價值的概念(類似於債,應考慮付息)。三是屬性。權益性、風險性收入可提升。工資轉股,是權益性(中長期激勵)。工資轉債(遞延),是長期化。工資轉投,是風險性(類似跟投)。老師講到,所有激勵機制改革都可以概括為“調結構”三個字。不是簡單粗暴地降薪,當然也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漲工資。

9.科技不僅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免疫力。老師講到,數字化穿透產業鏈和組織管理。管理場景、工作場景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已是大勢所趨。這個大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當然要適應。任何對於數字化生態的抗拒都是徒勞的,其實,在很多情形下,只是我們不適應而已。我們只是蝸居在自己編織的信息繭房裡,出不來。

(2020.3.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