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復學後非要“週末補課”“壓縮暑假”?少學兩單元


一場疫情,打亂一切。全球陷於停擺,高考延遲一月,奧運延期舉行。

支招:復學後非要“週末補課”“壓縮暑假”?少學兩單元

可憐讀書娃:寒假作業還沒做完,轉眼暑假就到來!而且,面臨著暑假被壓縮的堅硬現實。

隨著各省相繼復學,一個牽動著千萬家長和教師的話題,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復學後,週末要不要補課?暑假要不要壓縮?

先來看這樣一則信息——

支招:復學後非要“週末補課”“壓縮暑假”?少學兩單元

幾乎無一例外,各地都將“倡導週末單休”“壓縮暑假”當做調整政策,希望通過這樣的調整,確保正常學習時間,確保教育教學質量。

目前為止,尚沒有一個省份出臺“不得利用雙休日、不得佔用節假日、不得壓縮暑假”的大膽決策!

支招:復學後非要“週末補課”“壓縮暑假”?少學兩單元

向雙休日、暑假“借時間”來補課,在我看來,是一種典型的應試至上、刻舟求劍式的思維。作出這樣的決策,可能忽略了以下事實:

其一,全國各地的孩子,事實上都已經“開學”。只不過這“學”,不是在學校上,而是在家裡上,在社會這個大課堂裡上。課本,就是“疫情”+“空中課堂”老師所佈置的各類學習資源。有的地方,甚至比往常更早“開學”——寒假沒有結束,就開啟了“停課不停學”。

近兩月來,孩子們和父母、老師一起閱讀“疫情”這本大書,經受著這突如其來的煎熬。他們從網絡、電視以及各種媒體上獲取信息、建構意義,學習隨時都在發生。相信,庚子新年,孩子們所獲得的人生體驗和智慧,一點都不會比在學校裡學到的少。難道,僅僅是“知識”的獲得,才是學習嗎?人生經驗,很多時候比知識更寶貴。

其二,老師們也一直在“教學”。正月開始,大部分老師,都開啟了“空中+地面”的工作模式:催交各種表格,統計各種數據,準備各種微課,批改各類作業,成為老師宅家生活新常態。人在家,心在校。不少老師,被逼成十八線網紅主播。為了上好網課,一個個使出十八般武藝。真的,老師們的工作負擔和壓力,並不比在校輕。

這樣的情況下,倘若復學後周末補課或壓縮暑期,那麼,上了近兩個月的“空中課堂”算什麼?打醬油?躲貓貓?逗你玩?教師工作時間怎麼算?難不成全國統一給教師發放超工作量補貼?財政吃得消?

第三,老師、家長和學生,都經受了特別漫長的假期,大家幾乎身心俱疲。而且,哪怕部分省份五月復學,大家肯定提心吊膽過日子,神經高度緊繃。這樣的情況下,更需要雙休日和暑假的適度舒緩、調節。弦繃緊了,會斷。人亦是。

第四,更為重要的是,事實上,一個人漫長的一生,半個學期,哪怕一個學期不學教科書裡的內容,對人的發展,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過去五年制,難道教學質量比六年制差?未必!

第五,最為現實的問題是,暑假延至7月18日甚至更後開始,延長學習的時段,正值盛夏,把學生悶在教室,就像捂在蒸籠裡,極易中暑。很多地方尚沒有條件給學校配備空調。即便配齊,長時間在空調房裡學習,也不利於身體。

鑑於以上種種,各地出臺(或將要出臺)“利用雙休日或者壓縮暑假補課”的政策,我認為是考慮欠妥的。

個人以為,在目前的形勢下,部分地區,除了繼續上好“課中課堂”,各地最需要做的是,硬性規定:不推遲暑假,不用雙休日補課,不打亂學期節奏,讓家長、教師、孩子身心愉快地度過剩下的半個學期,方為上策。

這半個學期,當以調理身心、舒緩情緒、平穩過渡為主要任務。

具體來說,可以做這樣的調整:

第一,以省或直轄市為行政單位,每個學科由省市教研室規定一到兩個單元為本學期非教學和考試內容。比如:留最後一單元到下學期學,留下一個相對簡單的單元,讓學生利用暑假自學。

第二,復學後周末不補課,每天延長40分鐘在校時間,這樣,一週可多學習200分鐘,用於追趕學習進度。

第三,大幅度減少或者乾脆取消校園的各種節(這少這個學期)——閱讀節、科技節、文化節、體育節等,以確保基本學習任務的完成。各類進校園、徵文、慶祝、督查,更不要趁機一哄而上。讓校園安靜下來,讓師生從容一些。

第四,復學後,要加強“空中課堂”與“地面課堂”銜接研究。儘量規避對“空中課堂”學過內容的炒冷飯,而是在簡單複習的基礎上,儘快切入新課(事實上,不少地方已經上了三個或者四個單元的內容)。根據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輔導方案,儘量讓大部分學生跟上趟。

第五,家有中考、高考生的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耽誤了這麼長時間,趕不上別人。其實大可不必焦慮,機會是平等的,各省各地高考、中考,其實是相對各自為政的,尤其是高考,重點名校的升學率,其實是按省分配的,只要全省統一,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總之,各級政府,要少一些應試至上的刻舟求劍思維,多一些特殊時期的人道關懷和彈性思維。在確保師生、家長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出臺合理政策,讓大家平穩地過好後疫情時期的半學期。

人生路漫漫,健康長相伴。唯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