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唐《高福墓誌》


《高福(延福)墓誌》,全稱《大唐故中大夫守內侍上柱國渤海高府君墓誌銘並序》,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十二月廿五日終於來庭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三)明年太歲在甲子(公元724年)正月壬戌朔廿一日壬午遷窆於京兆府白鹿原之西隅。麗正殿修撰學士校書郎孫翌字季良撰,楷書27行,行27字凡600餘字。出土於陝西鹹寧,曾歸畢沅、張廷濟、蔣敬臣、端方遞藏。《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22-45(梁啟超舊藏,並有其題簽並鈐“飲冰室藏”章)載錄;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拓(孟繼塤舊藏重刻本);周紹良藏拓。

跋唐《高福墓誌》

《高福墓誌》述“府君有寵嗣曰力士”,故孟繼塤(志青)有跋稱:“高福字延福,高力士之父,延福有志,力士有碑”。

力士有碑即指《高力士神道碑》(全稱《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兼內侍監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高公神道碑並序》)大曆十二年歲次丁巳五月辛亥朔十一日辛酉奉敕立石),該碑由張少悌書,李陽冰篆額。清代以來,此碑一直僅存上截,後於唐玄宗泰陵附近發現下截,對接後,藏於陜西蒲城縣博物館內。1955年西安市東郊高樓村出土了《馮君衡(正平)及夫人麥氏墓誌》 (全稱《馮潘州墓誌》,刊刻於開元十七年八月廿六日)及《高元珪墓誌》(全稱《大唐故明威將軍檢校左威衛將軍贈使持節陳留郡諸軍事陳留郡太守上柱國高府君墓誌銘並序》,刊刻於天寶十五載)、1999年又於陝西蒲城出土了《高力士墓誌》(全稱《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兼內侍監上柱國齊國公賜揚州大都督高公墓誌銘並序》,刊刻於寶應二年)。

檢這幾方墓誌可知,高力士實為高福之繼子。《高福墓誌》述“曾祖權祖祖父護”,其曾祖諱權,祖或諱祖,父諱護,且未涉及其餘子嗣。而高力士本姓馮,名元一,則天聖後賜姓髙,改名力士。其祖先“皇唐初,盎使持節髙州都督、廣韶等十八州揔管,封耿國公。耿公有三子:智戣為髙州㓨史、智戴為恩州㓨史、智玳為潘州㓨史,鹹有德義,實為人豪,家雄萬石之榮,橐有千金之直。潘州府君生君衡,潘州薨而君衡襲位,象賢修禮,主祀守封,且有舊章,斯為代祿。使有輶軒按察者,且不知承式,髙下在心,因以矯誣罪成,於乎裂冠毀冕,藉沒其家。開元中,__天子廣錫類之恩,覽先賢之狀,初贈潘州㓨史,又贈廣州大都督。公即廣州之少子也”。故高力士之其曾祖諱盎,祖諱智戣,父諱君衡,兄諱元珪。至此,志青所言未可信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