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底部的小盘股--凯众股份603037

公司的核心产品为聚氨酯减震元件和塑料踏板总成。公司为国产聚氨酯缓 冲块龙头,该产品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 30%左右,仅次于国际巨头巴 斯夫。公司也是轻量化塑料踏板龙头之一,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 11%左右。公司聚氨酯减震元件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率先量产,打破国 际巨头垄断,目前客户包括保时捷、奥迪、大众、福特、通用、本田、马 自达等。公司是第一家量产塑料踏板总成的内资企业,目前客户主要是吉 利、上汽乘用车、北汽、奇瑞等自主车企。  核心竞争力:①脱胎于黎明化工研究院,掌握聚氨酯材料配方,拥有材料 研发优势。②拥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设计和工程应用能力。③公司 50%以上 的员工分布在人均工资较低的洛阳市,具有一定的人力成本优势。

 业绩增长点:  ①主要产品能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痛点,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很高, 将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2018 年公司减震元件占新能源乘 用车市场的 45.7%,塑料踏板总成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 18.2%。新能源 汽车对底盘隔音减震要求更高,更倾向于使用聚氨酯减震材料来替代橡 胶,聚氨酯减震元件可获得比橡胶更好的隔音减震效果。新能源汽车上的 聚氨酯产品单车配套价值量或将大于传统燃油车,因为聚氨酯减震元件除 了应用在传统的悬挂系统,在新能源电动车上可扩大应用范围(电动机悬 置、电池底座悬置等)。纯电动车对轻量化需求更迫切,也更倾向于采用 塑料踏板替代金属踏板。另外,目前公司也正在跟特斯拉接触,有望成为 特斯拉一级供应商。

 ②聚氨酯减震元件受益于消费升级,进一步替代橡胶产品。目前消费者 对汽车驾驶乘坐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的隔音减震要求持续提 升。聚氨酯材料的减震元件在减震效果、耐用性、制造工艺、降噪性能和 其它附加功能等方面较橡胶材料优势显著。目前聚氨酯缓冲块基本已经替 代橡胶材料,但是聚氨酯弹簧垫和聚氨酯后减震支撑正处于替代橡胶材料 的过程中。并且,目前聚氨酯的重要原料 MDI 和 TDI 价格正处于较低水 平,聚氨酯原料和橡胶的价格劣势在逐渐缩小,有望加速聚氨酯材料替代 橡胶材料的进程。

 ③塑料踏板产品受益于轻量化,逐步替代金属踏板。目前燃油车降油耗压 力和电动车提升续航里程的压力非常大,而塑料踏板总成相对于金属踏板 具有明显的轻量化优势,目前塑料踏板的渗透率在 30%左右,正在从中高 端车向中低端车普及,逐步替代传统的金属踏板。

 ④公司产品品类持续扩张,单车配套价值大幅提升,成长空间打开。公 司起家于减震元件聚氨酯缓冲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聚氨酯材料在弹 簧垫、后悬架减震支撑等上的应用;2006 年开始量产塑料踏板总成,2017 年电子油门量产,2018 年公司继续积极开发新业务,电控产品开发成功, 获得客户定点,目前样品正在台架试验中。公司目前已量产的产品单车配 套价值总和在 260-330 元左右(未包含防尘罩等塑料件),将于 20 年量产 的电控产品单价也明显高于公司的传统产品,届时单车配套价值将明显提 升,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 ⑤进军汽车电子领域,电控产品等新兴产品即将量产。公司于 2018 年成 立了电控项目部, 2019 年进行了开发样品的台架试验评价与装车评价, 同时产品总装生产线也在安装调试中。该产品预计在 2020 年量产,该产 品单价显著高于公司已有产品,将为公司带来一定业绩弹性。公司积极发 展新业务,计划在主动悬架系统、电动稳定杆系统、刹车辅助系统、智能 驱动系统、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开发、投资新的增长点。18 年公司年报表 示力争在 5 年内新业务收入占比达到 20%,10 年内新业务占比达到 50%。  投资建议:公司聚氨酯减震元件和轻量化塑料踏板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和 轻量化,受益于消费升级。公司在聚氨酯减震领域拥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在轻量化塑料踏板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公司产品品类的持续扩张,单车 配套价值持续提升,成长空间打开。公司进军汽车电子领域,新产品电 控产品将于 2020 年量产。保守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总营收依次为 4.94、 5.80、6.88 亿元,增速依次为-10.0%、17.3%、18.7%,归母净利润依次为 0.85、1.15、1.38 亿元,增速依次为-33.1%、35.1%、19.9%,当前市值 20.0 亿元,对应 PE 依次为 23.5、17.4、14.5 倍。

公司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工作。

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底部的小盘股--凯众股份6030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