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的意見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的批覆》等文件要求,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國際瓷都,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全面把握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傳承和弘揚陶瓷文化,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價值、新時代特徵、景德鎮特點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新路子。

(二)戰略定位

圍繞“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的戰略定位,推動景德鎮成為集中展示中華陶瓷文化的瓷都、全國乃至世界陶瓷產業標準和創新中心、國際化陶瓷產業鏈交易平臺、全球文明互鑑的重要橋樑和高端陶瓷文化貿易出口區、世界一流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陶瓷產業總產值實現翻番。陶瓷文化傳承創新體制機制初步建立,陶瓷文化保護傳承、陶瓷產業創新發展、陶瓷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體系基本形成,陶瓷文化和旅遊業深度融合效果顯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為我國陶瓷及其他傳統文化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到2035年,試驗區建設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景德鎮成為全國具有重要示範意義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陶瓷文化傳承保護創新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陶瓷文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模式基本形成,陶瓷文化國際影響力全面提升,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和展示中華古老陶瓷文化魅力的名片。

二、全力落實建設任務

(一)加強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

1.加大陶瓷文物保護力度。制定景德鎮大遺址保護計劃,爭取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規劃。推動御窯廠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爭取御窯廠等重要遺址的考古和研究納入“考古中國項目”。建設國家古陶瓷研究修復中心,實施可移動文物研究和修復,加強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利用。制定陶瓷文物保護相關地方性法規。完善基本建設考古制度,對可能存在文物遺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不得入庫儲備。

2.傳承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快實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記錄工程,完成手工制瓷技藝數據庫建設。積極創建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研究論證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申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加強手工制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加大非遺研究和傳播,師承古人精髓,萃取海外精華,開展陶瓷材料、工藝、傳承等方面的學術研究和技術研發。

3.加大陶瓷文化挖掘闡釋。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人文底蘊,做到精準闡釋、精美呈現。加強陶瓷文化理論研究,收集整理編纂陶瓷文化典籍文獻,推出一批展示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影視劇、紀錄片、舞臺劇和叢書等藝術精品,實施一批以景德鎮陶瓷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標識項目。爭取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升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引導發展陶瓷藝術非國有博物館。

(二)推動陶瓷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4.打造陶瓷特色產業集群。堅持空間上集聚、業態上集群,加快“延鏈、補鏈、強鏈”步伐,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集約高效的現代陶瓷產業體系,加快推動陶瓷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制定支持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產業集聚發展措施,加快建設陶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海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引進步伐,加大現有企業孵化壯大力度並推動上市,打造標杆企業、標杆園區。開展試驗區陶瓷產業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建設標準規格統一、追溯運行順暢、鏈條銜接貫通的陶瓷產業供應鏈體系。在強化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建立瓷土原料儲備基地。推動陶瓷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5.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實施“陶瓷+”“文化+”“創新+”行動。大力發展文創產品研發和創意設計,支持引進培育知名陶瓷設計企業、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建設國際陶瓷設計谷,推動傳統陶瓷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以現有陶瓷產業集聚園區為空間載體,加快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

6.構建科技創新發展平臺。整合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資源,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字號”陶瓷研究專業機構。積極申報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爭取創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創新和科技研發力度,大力發展高科技陶瓷、高技術陶瓷,驅動中國陶瓷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轉型,重返中國製瓷高峰。

7.加強陶瓷品牌建設。堅持品牌發展戰略,充分利用“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等平臺,宣傳推廣陶瓷品牌。加大瓷器地理標誌的傳承保護力度,建立景德鎮國瓷文化品牌體系,加強品牌培育試點示範,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加強陶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推動設立景德鎮知識產權法庭、建設中國景德鎮(陶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加快完善陶瓷知識產權評估、交易、質押登記等功能。爭取國家級認證機構在試驗區設立分支機構,成立陶瓷藝術品鑑證專業委員會,為陶瓷藝術品市場提供第三方鑑證服務。加快制定中國藝術陶瓷評估標準,健全藝術陶瓷安全保護機制。

8.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節能環保標杆企業,構建清潔高效、綠色發展的生態產業體系,支持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申報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引導企業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綠色環保陶瓷產品開發力度。鼓勵開發並使用清潔能源,加大環保綜合治理,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探索試驗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模式。

(三)發展陶瓷文化旅遊業

9.打造陶瓷文化旅遊核心產品。重點打造陶陽裡、陶溪川、陶源谷等陶瓷文化景區和昌江百里風光帶、高嶺瑤裡、洪巖仙境等山水生態景區。推進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陶瓷文化主題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加快推進高嶺·中國村等田園綜合體建設。建設一批全國中小學生陶瓷文化創意體驗和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

10.培育文化旅遊新業態。按照“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要求推動陶瓷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構建層級分明、功能互補的文化旅遊新業態,加快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依託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發展康養體育遊、健身休閒遊、山地戶外遊;以景德鎮—瑤裡、景德鎮—西湖旅遊帶、浮樑休閒農業示範縣、樂平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等為重點,發展鄉村民宿遊;挖掘浮樑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古城茶文化遊;做大樂平戲曲文化創意產業園、古戲臺非遺小鎮和古建築產業園,發展古戲臺文化遊。推進景德鎮國際馬拉松賽、“吳靜鈺杯”跆拳道品牌賽和瓷茶古道徒步行向高水平發展,打造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體育品牌賽事。

11.全面提升旅遊配套服務。實施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構建方便快捷的旅遊交通網、旅遊服務設施網及“智慧智能”旅遊互聯網。加快建設遊客集散中心,推動4A級以上景區進出通道二級公路全覆蓋,建設一批四星級以上星級飯店、綠色旅遊飯店,引進國際著名連鎖酒店,組團式發展精品民宿和度假村。支持加強醫療、教育、文化、健身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12.創新旅遊業體制機制。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培育壯大旅遊市場主體,支持陶邑公司上市。探索實行重點旅遊項目點狀供地改革,保障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旅遊扶貧用地。加快制定旅遊機構規範管理和從業人員培育培訓計劃,加強旅遊業規範化管理。支持景德鎮申辦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

(四)加強陶瓷人才隊伍建設

13.激發陶瓷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國際瓷都。發展陶瓷人才創新創業綜合平臺,規劃建設集陶瓷人才培養、陶瓷藝術創新、陶瓷創客創業、陶瓷文化產學研為一體的“陶大小鎮”科教園區。建設陶瓷產業各類孵化器,加快相關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梯次培育陶瓷科技型企業,促進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爭取世界技能大賽增加陶瓷職業相關賽項,支持承辦中國技能大賽全國陶瓷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支持開展跨界融合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鼓勵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試點推行年薪制、股權制和期權制。

14.加大陶瓷人才引進力度。著力打好“景漂”牌,建設世界陶瓷人才聚集高地,吸引國內外科研、藝術和智庫機構在試驗區設立分支機構。建設國際陶瓷人才研學遊中心,加強陶瓷人才國際交流合作,吸引國內外專家、留學人員服務團來試驗區講學、諮詢和成果轉化。推動制定招才引智計劃,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景德鎮創新創業。

15.大力培養陶瓷後備人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積極培養專攻精煉、技藝精湛的陶瓷領軍人才。支持試驗區高校與國內外名校合作辦學、加強交流,深化產教融合,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積極推動景德鎮陶瓷大學創建“一流”學科,辦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特色大學;支持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提升計劃、景德鎮市高級技工學校申報景德鎮陶瓷技師學院,建設國家級陶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五)提升陶瓷文化交流合作水平

16.擴大陶瓷產品對外貿易。鼓勵景德鎮陶瓷產品利用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子商務擴大出口,支持符合條件的景德鎮陶瓷企業在境外建立公共海外倉。支持景德鎮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引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來景德鎮設立陶瓷產品展覽平臺,探索建設陶瓷垂直電商平臺,打造陶瓷電商集聚區和電商孵化基地。支持建設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打造集創意、設計、定製、展示、鑑定、交易、物流、產品發佈於一體的國際陶瓷博覽運營平臺。大力發展陶瓷會展經濟,擴建景德鎮國際會展中心,辦好“永不落幕”的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

17.拓展陶瓷文化國際傳播交流。堅持以陶為媒、以瓷交友,廣泛參與國家外事外交文化活動,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江西故事”“景德鎮故事”。爭取將景德鎮陶瓷文化納入國家“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有關規劃。規劃建設國際一流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和當代陶瓷藝術博物館,鼓勵景德鎮在我國一線城市建立陶瓷教育基地,支持舉辦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等活動。爭取將景德鎮列入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實地調研地。鼓勵打造“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交流項目,爭取納入中央宣傳部“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項目庫。推動將試驗區重點陶瓷文化交流活動納入“感知中國”“歡樂春節”“今日中國”活動。支持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申請設立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爭取將陶藝課程納入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課程內容。

18.推進交流交易機制與保障能力建設。探索建立市場化的藝術陶瓷價格形成機制。以防偽溯源體系、估值模型、交易平臺為重點,建立陶瓷產業大數據中心,為全國陶瓷行業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啟動景德鎮機場遷建、阜陽經六安至景德鎮鐵路、皖贛鐵路擴能改造前期工作,爭取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推進航空口岸建設,爭取開通國(境)外航線。支持搬遷景德鎮火車東站、建設景德鎮鐵路物流中心,增建景德鎮北站北側站房。適時開行景德鎮至寧波和廈門直通班列。支持魚山貨運碼頭等交通物流項目建設,建設高新區電商物流園,發展現代物流。

三、健全完善支持政策

19.加大財稅支持。對試驗區企業銷售自產傳統手工技法制瓷產品,符合規定的可按簡易辦法徵收增值稅。鼓勵和引導試驗區內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開展科技創新,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安排相關轉移支付資金向試驗區傾斜。統籌資金對景德鎮文化產業、瓷博會等給予支持,對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方面給予傾斜。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務資金時對試驗區予以支持。

20.拓寬融資渠道。將符合條件的文化、旅遊、教育、養老等民生工程和陶瓷產業重大技術裝備及應用納入相關專項予以支持。以市場化方式依法合規發起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與試驗區合作,創新陶瓷知識產權、商標權質押、科貸通等融資方式。支持景德鎮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納入省融資擔保體系。

21.優先土地供應。對試驗區規劃建設用地規模、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予以適度傾斜。對試驗區符合條件的重大建設項目,在規劃選址、項目審批、調劑林地指標、省預留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允許試驗區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按國家有關要求辦理用地預審。允許在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省域統籌前提下,按法定程序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國土空間規劃。

22.強化人才保障。支持試驗區根據有關要求自主開展陶瓷行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和技能人才鑑定,在工藝美術職稱系列下專設陶瓷評審專業,貫通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研究制定陶瓷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分類管理辦法,探索制定傳統手工制瓷從業人員評價標準。出臺“雙師型”教師引入、聘用傾斜政策。出臺為“景漂”“景歸”人才提供住房優惠、配偶隨遷安置、子女就近入學等配套保障政策。制定人才短期來景德鎮工作服務辦法。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對陶瓷人才自主創業扶持力度。支持景德鎮制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形成崇尚創新精神、增強創新動力、提高創新能力的良好氛圍。

23.擴大對外交流。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推廣應用,升級拓展物流智能作業平臺。推動設立景德鎮市領事認證代辦中心,賦予試驗區外國專家來華邀請函的審批和發放權限,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12項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為試驗區研學旅遊、文化交流的外國人提供簽證、停居留便利。實施境外旅客離境退稅政策,爭取創建國際旅遊免稅購物區。適時爭取擴大下放涉及試驗區建設的部分出訪來訪審批權。

24.鼓勵先行先試。支持依託中歐城市實驗室,開展美麗人文城市發展指標體系研究,探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協調發展新機制。爭取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推進產業與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發展局面。編制陶瓷文化教材、推動陶瓷文化進校園,開展中小學陶藝教育試點。鼓勵試驗區按照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要求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支持試驗區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老廠區老廠房更新改造利用、租賃住房建設等試點。推動試驗區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四、著力強化組織保障

25.健全組織機制。按照“省裡統領、部門協調、市裡實施”的運行模式,全面加強對試驗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負責統籌推進試驗區建設,開展定期調度,解決重大問題。景德鎮市成立試驗區建設工作機構,以“管委會+平臺公司”形式推進試驗區建設落實落細。

26.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貫穿試驗區建設全過程,當好陶瓷文化傳承創新“領頭羊”。緊緊圍繞機制體制創新的核心任務,樹立全新理念,瞄準世界標準,注重首創原創,推進陶瓷文化創新創意、融合發展,培育發展陶瓷文化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完善產業鏈、價值鏈,形成集聚效益,推進轉型升級,實現“品牌再造”,打造文化強省新名片。

27.堅持規劃引領。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以國家試驗區的眼界和水準,以景德鎮全域為整體,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多規合一,編制出臺試驗區中長期發展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要點,支持將試驗區建設納入國家“一帶一路”規劃和省“十四五”規劃等重大規劃,形成上下銜接、點面結合、目標清晰的規劃體系,引領試驗區經濟“全域發展”、文化“全域繁榮”、生態“全域保護”。

28.堅持項目支撐。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把項目作為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抓手,以項目化的形式推進陶瓷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堅持先保護後開發、先地下後地上,有序推進文化、產業、城市、生態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標杆項目,不斷夯實復興千年瓷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