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将剩勇追“穷”寇,策马扬鞭不停留——新化县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背后的故事

宜将剩勇追“穷”寇,策马扬鞭不停留——新化县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背后的故事

新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丽荣 李晶 段婉珍)春风拂岭上,满眼是繁华。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抛家弃子、扎根山村,守一方岗,尽十分责,用实际行动东风化雨、润物无声,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最美故事,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值得敬重的人。

曹微:真心换真情 扶贫路上践初心

曹微,县委组织部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2019年担任奉家镇秦人社区工作队员,2020年担任工作队长,村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老曹队长”。

夫妻都是逆行者

“没有啊,没有啊,奶奶,爸爸妈妈没在家”。奶奶发过来的小视频,年仅2岁的小男孩“米其林”在家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寻找爸爸妈妈。一个家,两个小孩,一个6岁,一个2岁,妻子在疾控中心工作,丈夫在离家近100公里的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妻子逆行在防控一线,不分白天黑夜,丈夫驻扎在村里,守护着全村群众的安全。家里由奶奶照看两个小孩。

网格里的服务员

秦人社区第二网格,刚经历意外失去老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2岁的陈枣莲用颤抖的手端起社区送来的爱心面条,眼含热泪,说:“这面软,吃的烂,好吃”。贫困户奉海东的木房子因灾受损,但缺资金,犹豫不决。曹微主动上门核实情况,邀请镇里行业部门上门定级,申报危改项目,一天就落实了政策。“谢谢,我一定动工,6月30日之前一定完成,到时请你们到我新家作客,谢谢曹队长”。奉海东动情的说。

一手抓驻企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联系桃花源农业公司以来,曹微多次联系防疫物资,帮助购买口罩、酒精、体温枪等,亲自逐人把关筛查员工健康状况,建立防疫预案。对生产场地进行消毒,员工体温登记,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桃花源农业是奉家镇第一家复工的规模企业。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群众满意,才是对驻村工作的最大认可。

2020年1月3日,村民奉孝书在烤火时,不慎坠落火坑,造成下肢大面积严重烧伤,紧急送往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从来没有出过大山的人,跨县市区医保怎么结算?接到求助电话后,曹微立刻前往县政务中心医保办事柜台,帮助落实医保报销政策,还争取了600元的临时困难救助。80岁的奉孝书老人说,“没有你们帮忙,我转都转不出,谢谢曹同志。今年一定要到我家吃个饭,表示我的感谢”。

水碉冲组的肖丽,28岁,先天性脑积水,头不成比例,特别大,无法正常站立、生活,多年以来因为其母无力将其带下山,一直没有鉴定残疾等级,办理残疾证。大走访中了解情况后,曹微立刻到残联汇报,请求县残联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定级,并现场办理残疾人补贴审批。

社区兜底户刘伟星,年老体衰,唯一的一个小孩智力残疾。一天,刘伟星跑来找曹队长,说家里的房子不知怎么的突然漏雨了,得想办法解决才行。几天后,曹队长多方筹措爱心资金7000元,彻底解决了刘伟星房子漏雨的问题。“搭帮工作队,帮我老两口解决了实际困难,谢谢”。刘伟星把这个消息向结对帮扶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邓伟报告后,邓部长高兴的为工作队点了赞。

不一定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曹队长干的都是“小事”,但细微之处见担当,于无声处暖人心。群众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群众满意是评价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尺。

李民新:润民村里的能人和硬汉

李民新,县移民局工会主席,2017年,任游家镇红花园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2018年起任游家镇润民村工作队长。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工作队长,2018年、2019年被评为帮扶成效突出干部。

“李队长,麻烦您帮我到政务中心办一下医保结算,大病救助急着要,马上过年了,过几天就停办了”。2019年底,身患肝癌的村民付美香焦急求助。“你别急,我马上去给你办。”他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即赶到政务中心,没想到那里人潮如涌,足足等了4个多小时,才把事情办好。

村民袁名华10多年前被犁田机卷伤截肢,后来又患帕金森综合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没有办好残疾证,一直没有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袁名华出行不便,搭不了班车,李民新自己驾车带袁名华到医院,楼上楼下跑,办理相关手续。拿到鉴定结果后,又到县残联帮其办理证件。

村民伍先礼,妻子完全瘫痪只能坐轮椅,两个小孩年幼,需要长年照顾,几个人挤在不足20平方的房子里,连个落坐的地方都没有,用水要靠肩挑手提。李民新四处筹措资金,顶着烈日,架设抽水电线,为伍先礼安装水管,让他用上了自来水。2018年下半年,他妻子因病抢救无效去世,李民新立即找领导汇报,为他解决安葬费5000元。后来,又为他家申报易地搬迁,彻底解决了住房问题。

在润民村,“有事找李队”是村民群众多年形成的共识。一是“李队”乐于为村民群众办事,民有所求,“李队”必有所应。二是“李队”能办成事,在他们心目中,“李队”是能人,没有他办不好的事。

初到润民村,李民新对合并村的矛盾问题进行了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置,他带领工作队员、驻村干部、村支两委人员走村串户,征求意见180多条,条分缕析,分组召开18场院落会议,在高度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一个一个解决到位。3年来,他利用后盾单位移民局得天独厚的优势,争取资金600多万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库区移民产业扶持,村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户户通上了水泥路,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

2019年3月,李民新晚上骑摩托车去一村民家处理问题,路上,一小汽车轮胎弹起的飞石击中李民新的额头,血流如注,可他简单处理后,还想去约好的村民家里。这一幕正好被县扶贫常态化督查暗访组看到,领导们都劝他立即去医院。李民新用手摸了摸头上包扎的纱布,说,没多大事,没多大事,就又骑着摩托车走了。

2019年9月,正是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刻,在一次走访非贫困户的路上,李民新被恶狗咬伤,村民群众非常痛心。李民新到县城打了疫苗后,第二天又回到村里,村部周边的群众都来看他,劝他多休息几天,有的还送来了水果、鸡蛋。李民新微笑着说,我在乡镇工作那么多年,被狗咬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家可以放二十四个心。

“李队长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村民们说。

没有人,天生能吃苦,没有人,生来是硬汉。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顽强的品格都是磨砺出来的。李民新这么多年坚守扶贫一线,不言苦不言累,缘于心里装着群众,肩上扛着责任!

向李队致敬!向硬汉致敬!

袁小杰: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袁小杰,县卫健局副科级干部,2018年起任桑梓镇大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2018年、2019年被评为优秀工作队长,2019年荣获娄底市“五一劳动奖章”。

袁小杰今年58岁,是奋战在扶贫一线的“老黄牛”。他的纪律观念、规矩意识和敬业精神,在单位和驻扶村都有良好的口碑。驻村几年来,只要不是进城开会,他不是在走访,就是在帮村民群众办事的路上。他先后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路、架桥、引水,因地制宜发展村级产业,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村民群众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大坪村是桑梓镇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行政村,袁小杰带领村支两委精心谋划了辣椒和西瓜种植为主的村级产业。为了把产业做起来,他和村支两委引进优良的辣椒品种,邀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传授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采摘季节,他经常向单位同事推销,有时是电话,有时是挨家挨户作宣传,甚至和工作队员租车到县城销售农产品。单位同事都戏称他为“袁大老板”,“袁大老板”来了,你多少得破点费。几年来,他为村里推销的农产品达20多万元。

袁小杰的后盾单位是县卫健局,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能要的要、能讨的讨,每年组织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到村开展义诊。村民群众有病痛方面的疑问,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咨询问诊、释疑解惑。村民群众住院,他总是第一时间与医院联系,并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他经常到民政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去为村里的特困人员申请救济物资,去各部门对接、协调项目建设,跑的次数多了,有的工作人员打趣说:大家捂紧口袋,袁大老板又要伸手了。

对于村民群众的事,袁小杰总是有求必应。村民曾宪环身体不适,又年老体迈、出行不便,袁小杰就按家属的意愿开车到镇卫生院接医生上门诊治。疫情期间,村民曾玖长的孙子突发阑尾炎,情况危急,袁小杰连夜开几十公里山路,将其送县城医院诊治。这样的事情很多,只要村民开了口,袁小杰都不会推辞。袁小杰觉得,村民有急事,第一个电话打给他,那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马上就要退休了,我很珍惜,也很享受有限的上班时光,我一定不辜负单位领导的信任,尽最大努力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好”。袁小杰说。

吴生龙:最“接地气”的工作队长

吴生龙,县教育局驻荣华乡兴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2019年被评为“县脱贫攻坚十佳杰出青年”。

兴乐村距离县城70多公里,与安化县接壤,由乐团和乐家两个村合并而成。吴生龙刚进村那会,村支两委还存在“合村不合心”的现象,吴生龙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多次召集村支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开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吴队长工作是出了名的细致周到”。产业奖补、教育助学、危房改造、小额信贷、外出务工交通补助等政策,他都一家一家、一项一项予以落实,谁家有小孩上学、谁家房子有安全隐患、谁家饮水存在困难、谁家有卧床病人,他都非常清楚,一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他一年的工作日志有好几大本,记录的是走访情况和村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他先后筹集资金近100万元,扶助村里建起了稻田养鱼、中药材种植、猕猴桃种植、生猪养殖基地,为村民群众的增产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组织策划脱贫攻坚知识竞赛、文明卫生户、脱贫致富带头人、尊老爱幼模范、优秀退伍军人等评比,为兴乐籍在校学生赠送爱心书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创建文明卫生乡风,工作得到村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乐家片的谭光辉在工作队的扶持下,发展生猪养殖,吴生龙经常通过微信为其推销熟食猪肉,使其农产品能顺利销售,而且能卖个好价钱。兴乐片的张海,生活遭遇不幸,吴生龙把自家的衣物捐出来,发动局里的同事捐助1万多元,给张海送去温暖与关爱。

年初,在疫情防控阵地上,吴生龙地毯式排查,网格化包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无私无畏守护一村人的平安。

再坚强的人内心也有柔软的角落。吴生龙的妻子身患重病,每次化疗后恶心呕吐,需要人照顾,但他没有因此耽误一天工作。内心总是觉得亏欠妻子太多,来年不当队长了,一定加倍补偿妻子。吴生龙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