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幸災樂禍! 新冠全球經濟危機與咱村裡人真沒有關係?

  前幾天說過,近期我用了大概一週的時間,走訪了我們這邊(呂梁市區和周邊縣市)的幾十家超市、商場、公園、餐廳、景區,以及大量的村鎮,瞭解鄉民是否解決口罩慌的難題。


還在幸災樂禍!  新冠全球經濟危機與咱村裡人真沒有關係?


  在走訪中,我經常聽到一些荒誕離奇的聲音。比如有村民認為新冠是某國製造的病毒武器,現在他們正在自食其果。

  這種謠言式的聲音,隨著騰訊較真等闢謠平臺的努力,現在越來越少了。

  然而還有一種算不上謠言的幸災樂禍的聲音,正在蔓延,這同樣值得我們警惕甚至警醒。有村民認為新冠在中國逐步過去,而新冠肺炎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與咱村裡人沒有關係。我和不少村民就這種觀點做過交流,詫異這種聲音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信者成群。

  甚至有村民認為“某國老欺負咱們,這次越亂越好,我反正也不買進口他們的東西”。還有村民認為“要影響也是對城裡人影響,咱們村裡人有地,而且也不炒房不炒股,能有啥影響”。

  我的讀者,如果你認為村民們沒有同理心或者冷血且麻木,那是不對的。在村子裡,平時看到誰家有困難,會有人鼎力幫忙。我走訪過的很多地方,鄉風文明,村裡也不會出現老太太跌到無人敢扶的情況。就是這次新冠肺炎爆發後,也有大批村民省吃儉用捐款捐物,奉獻愛心。

  對於村民來說,認為新冠肺炎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與自己無關,只是出於無知,沒有認識到全球經濟一體化。

  全球經濟危機和咱們村人真沒關係:大錯特錯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認為全球經濟危機與村人沒關係的村人看的,所以我今天也不講什麼“一隻蝴蝶翅膀的翻動,引起大洋彼岸的風暴”這種蝴蝶效應式的社會學或者經濟學名詞。就從幾個最生活、最常見的案例出發,來反駁下這種觀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每年進口糧食超過1億噸,其中8000萬噸為大豆。進口大豆中約20%的加工產品為豆油,80%的加工產品為豆粕,而豆粕是動物飼料的主要部分。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多個糧食出口大國宣佈“閉關鎖國”,暫停糧食出口。這意味著將來食用油可能將漲價,豬肉也可能將漲價,我們的吃飯尤其吃肉成本變高了,這難道對我們影響不大嗎?

  各國航班縮減,最大幅度的減少了經貿未來,工廠也紛紛停工,供應鏈異常萎縮。以手機這個依靠全球供應鏈製造的產品為例,這種情況意味著新手機生產艱難,即便生產成本也將大幅度提高(這還沒算人民幣波動帶來的匯率影響)。當我們幸災樂禍某國的時候,我們給孩子買來上網課用的手機都要漲價了,這難道影響不大嗎?

  我在走訪中瞭解到我們市正在加速通過移民搬遷的方式脫貧,無數村鎮的村民都在等待移民新村的房子分配。現在看來,原本在今年夏天甚至年內交房的一些小區,基本上不太可能。我還了解到,我們當地因為購房者尤其是外地購房者的增加,去年房價由2000多漲到3000左右,今年大家都鎖緊錢袋子過日子,買房或者炒房的人大幅度減少,房價下跌是大概率的事件。由此,新房下不來+已有房產貶值,這難道對村人影響不大嗎?

  村頭的張大爺一邊抽著旱菸幸災樂禍某國確診暴增,一邊發愁兒子所在工廠不再招人,至今賴在家裡啃老。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情,因為某國的病情導致經濟蕭條,某品牌縮減了中國工廠的代工訂單,自然而然大批產業工人失業,只能在家待業。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各地加速推進復工,還是有很多人無工可復的原因所在。想想吧,僅僅給蘋果等企業代工的富士康就有百萬工人,國外的經濟危機對咱們影響可見有多大。

  所以,新冠肺炎導致的經濟大蕭條,看起來和”咱們村裡人”沒有關係,但卻有著最直接緊密的關係。

  不僅僅影響經濟和消費 還可能引發一系列次生矛盾

  對於村裡人來說,由於人人身處熟人社會,很多方面的影響可能將超過了經濟本身,我們也來聊聊這方面的話題。

  舉個例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無工可打”,就會大量滯留在農村。而“咱們村裡”又無法給這些年輕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他們在工廠、在企業學到的知識很難在村裡應用,且農村由於城鎮化建設無多餘的土地供這些人耕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因為就業問題出現新的矛盾,而這些矛盾又會比上述問題更嚴重。

  年輕勞動力的就業矛盾只是其中之一,另外村裡的其他矛盾還有很多類型。小的方面有婚姻矛盾,以及家庭婆媳關係的矛盾。大的方面有民間借貸,工程糾紛等等矛盾。

  在過去,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一切矛盾都隨著快速發展的經濟而化解或者掩蓋。而現在,隨著即將到來的全球經濟大蕭條(中國相對來說好一些,但也無法恢復到過往增長速度),這些矛盾都將被重新制造或者放大。

  全球經濟危機就是一隻不可預知的黑天鵝,給我們生活、工作、生產將帶來方方面面的負面影響,以上僅僅是預知的一小部分,一大部分我們甚至都無法預知。

  在非常時期 賦閒的村裡人到底應該做什麼?

  綜上所述,全球經濟危機不可避免,也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普通村民的方方面面。

  那麼,在這個非常時期,賦閒在家的村人應該以什麼姿勢度過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依然是“不添亂”。不管是網上還是線下(主要是網上),儘量不去添亂,容易引發傳播的負面信息或者情緒,如果自己不懂就不用輕易通過互聯網表達,這樣很容易被他人放大利用。

  第二: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疫情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可以免費學習的互聯網資源平臺,各種形式都有,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機會,不管所學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夠用得上,學習充電總是好的,最少可以獲得內心的安寧。

  第三:別把錢袋子捂太緊,適度消費。 我看到很多人提出現金為王的觀點,建議人們儘可能的不要消費。這種觀點我不認可,如果你不消費,我不消費,就會打擊生產者的信心。如果沒有了生產者,生產就會停滯,我們就無法維持一個消費者的身份,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所以,我仍然鼓勵適度消費,越是艱難時期越是如此。

  我們每個人和這個世界都已經融為一體,一榮皆榮,一損皆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