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疫情这么严重,怎么能保证农民粮食安全?

四川张五


我认为:2020年全球疫情这么严重,要保证农民粮食安全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国家要有针对性地限制粮食出口。去年底发生的新型冠状疫情,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抗击疫情,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目前疫情又在国外传播开来,肆虐全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国家为了自己安全,已开始限制粮食及农产品出口,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中国是一个人多粮少的国家。民以食为天。14亿人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在全球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国家要对粮食出口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限制粮食出口,保证国内粮食安全。

二,坚定不移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我国粮食连续十多年的连增,除了得益于科技和投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牢牢得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我们今后一方面要加大力度保护耕地,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种非农业建设用地和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守住耕地红线,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实现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确保人们安居乐业。

三,抓好当前的春季农业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当前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农民正在满怀信心,投入到以加强春季麦田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春季农业生产。重点抓好小麦田间的划锄,镇压,浇水。努力夺取今年夏粮大丰收,为全年农业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农机,农技,水利,科技等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让农民吃下搞好农业生产的“定心丸”。

我是三友话三农专注三农问题欢迎评论留言和关注。





三友话三农


日前,据全国农技中心虫情调度分析,随着气温回升,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进入快速繁殖阶段,春季北迁时间提早、虫量加大。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要求了“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

  从去年1月份跨境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开始,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了直接威胁,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重。《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甚至指出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山东省为了做好植保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布通知明确要求抓好2020年农业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

  抓实监测预警,把控发生态势

  组织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点)在做好常规病虫监测的同时,密切监控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准确掌握、密切跟踪、按时报送重大有害生物发生消长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加大果、菜、茶、菌及中草药等经济作物测报工作力度,服务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及时会商分析,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准确广泛发布预报预警和防控技术信息,提高信息覆盖率和到位率。着力推进监测预警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建好智能化监测站(点),强化运行保障,确保充分发挥作用。

  针对草地贪夜蛾,要科学布局监测网点,构建高空雷达监测、地面监测空地一体的立体监测网络,玉米生产重点县每个村至少一套性诱捕器,注意加强麦田虫情监测;关键时期组织开展全面、动态、拉网式排查和宣传,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田,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科学防控时间。

  落实关键行动,确保防灾减灾成效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和关键环节,科学制定防控技术方案,明确防控目标,确定防控策略,划定重点区域,强化关键技术。抓好东亚飞蝗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玉米 “一防双减”、花生“一控双增”及其他各类病虫草鼠应急防治等重大防控行动实施,控制发生危害。密切跟踪非洲沙漠蝗情,及时制定处置预案,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东亚飞蝗监控,确保“不起飞、不成灾”,做到万无一失。

  整建制推进粮食作物统防统治,发挥69个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带动作用,加快果树、蔬菜、花生等作物统防统治发展,推动由单病单虫防治向全程承包转变,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加大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关键农事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服务。对于草地贪夜蛾,在全面监测基础上,坚持点杀点治、全力扑杀、不留死角,更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规范检疫监管,严防疫情入侵扩散

  强化疫情监测防控,重点关注重大植物疫情,在高风险区加密设置疫情监测点,构建疫情阻截带,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突出抓好境内疫情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扩散蔓延危害。加强植物检疫监管,严格植物检疫队伍的管理和培训,规范植物检疫程序,提升规范执法能力和水平。

  在种苗繁育、生产、经营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科研等有关单位广泛发展兼职植物检疫员和报检员,协助开展植物检疫工作。依法履行职能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种苗企业登记管理,规范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国外引种检疫,做好田间调查、现场扦样、实验室检验等,依法依据开具植物检疫证书,从源头控制疫情发生,阻止有害生物入侵传播。组织开展农作物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苗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强化南繁种苗繁育基地检疫巡查和管理,严厉打击植物检疫违法行为,保持检疫执法高压态势,营造自觉遵守植物检疫法规的良好氛围。

  推进绿色防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广泛深入推进,抓好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整建制、全生育期推进绿色防控实施。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等实施过程中充分落实绿色防控措施。要强化技术集成,围绕重大病虫疫情、果菜农药残留、果园茶园生态调控及天敌和授粉昆虫综合利用等领域,着力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批瓶颈短板。

  在各地大量实践探索基础上,在全省集成推广100套左右的绿色化、轻简化、精准化病虫害防控技术模式,解决单项有突破、集成存短板的问题,推动有害生物治理向全程绿色防控转变。推动生物天敌和生物菌剂等绿色防控物资生产能力建设,研究实施绿色防控物资补贴政策,稳步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要提高用药水平,强化抗药性监测,科学指导防控开展。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进一步大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大型机械等高效施药设备,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利用率,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


小睿睿衣铺


我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喜欢绿色、质朴、原生态的大自然生活。

今年春节,因为我们国家突发了疫情,给国民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各行各都无法按时开工。现在国内疫情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原本有专家预测,疫情在6月下旬就可能基本结束。但因爱国际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疫情这么严重,怎么能保证农民粮食安全?就这个问题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

我们固家疫情的高峰期是在今年的2月份,到了3月份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的防控重点要从防止国内新增病例,转而防止输入性病例。而国内则需要加大经济建设,鼓励工厂企业复工复产,鼓励农民开始从事生产活动。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提振国内的消费信心和经济发展信心。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粮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粮食的安全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储备是非常丰富的,根本不会出现象国外那样的粮食危机。因为找们国内社会经济民生都会保持平稳的发展状态。

笫二,农民都已步入正轨,正在从事春耕生产活动,粮食产量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

虽然疫情还没有彻底解除,但基本已得到了控制。现在对于农民来说正是春耕生产的农忙时节,农民已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有序的开展春耕生产了。在国内现有的情况下,未来的农业生产不会受到打扰。总而言之,今年的粮食产量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减产。这就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供给,使粮价保持一种平稳的状态。况且现在根本没有出现农民不种地或减少耕种的情况,所以不必担心农民的粮食安全。

第三,国家层面会进行宏观调控,不会出现粮价涨幅过大的局面: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之根本的东西,在现有情况下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和波动。在国务院印发的2008年笫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化钢要)中,对未末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6项约束性指标和9大预期性指标,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确保土地耕种量为18.65亿亩,比原来增加了6000万亩。之所以是这个数字,是因为15.6亿亩是养活我们国家14亿人口的最低保证耍求,18.65亿亩则是保有一定的余地(预防天灾,土地质量变化等因素)。所以说就是不依靠进口粮食,我们国家全部依靠自己就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内容仅供参考,你有什么见解或建议呢?欢迎关注大唐三农,私信、留言、评论、交流、学习!




大唐三农


你好,我国的粮食可以保证自给自足,不用担心吃饭问题。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由于疫情严重会导致大豆进口紧张。对国内大豆产业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农民来说也可以趁大豆价格疯长能够多一些受益!

【商务部解构中国粮食进口:库存粮食足够 不进口也不缺粮】根据商务部在4月2日下午解读的中国粮食进口结构,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等饲料粮为主,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去年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商务部认为,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疫情发生之后,全球多国考虑到粮食安全问题而实行了限制出口的政策,引发中国国内民众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主持工作的副司长王斌在4月2日召开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用数据打消了这些疑虑。

 

王斌说,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中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而根据农业部相关信息分析,2020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

 

王斌说,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

 

王斌说,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批发、零售市场大米、面粉、食用油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向好,产能充沛。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体过剩,世界粮供低位运行,但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关国家出台出口禁令主要出于优先满足国内粮食供给需要,大多数粮食出口国不一定会跟风效仿。(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



惠农服务工场


首先,疫情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并未造成什么影响,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保春耕,保夏粮的措施,各大农化,种子企业在此期间都积极复工,备战春耕,各地公路管网都为农资企业调配发货开绿灯,保障物流的畅通。

其次,很多地方在防疫的同时积极采用新科技新手段,确保耕,种,管样样都不耽误。为避免交叉感染,缓解用工短缺,多地在耕地,播种过程中都使用了无人驾驶拖拉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耕地,播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在云南等地还使用了无人机进行水稻的精准撒播,彻底缓解了丘陵山地播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解放了农民的双手。为应对田间管理的问题,还出动了植保无人机飞防队,奋战在全国各地。

此外,我们的科技人员也积极奋战在一线,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现场指导,气象服务人员枕戈待旦,大学教授专家直播助农。

这些多层次全方位的措施和手段对稳定我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正是这些举措的实施才使得农业生产幸免于难。


小小庄稼人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看着不断上窜的数字,让人揪心不已。

疫情引发的担忧,其实远不止确诊人数的增加。专家认为,如果疫情不能有效控制,或将引发严重的全球粮食危机。

绝非危言耸听

疫情若得不到控制

全球粮食危机是大概率事件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发各国恐慌性囤积食品。

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充足,各国也是拼了——

不少国家启动国家库存计划,增加粮食储备;

一些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部分粮食进口国,将扩大进口规膜。

疫情当前,不少国家意识到,粮食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毕竟TA关系到吃饭的大问题。

问题是,这些操作,会不会引发全球粮食危机呢?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认为,如果

其次,粮食储备充足。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截至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6连丰”,余粮相当充足。这是近年来我国通过政策支持、科技驱动、深化改革,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结果!

再次,对外依存度低。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至2%,主要起品种调剂作用。

专家认为,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对我国难以形成直接的冲击。相反,如果国际粮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国内粮价上升预期,有利于促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稳定今年粮食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还有秘密武器保供还有三大“定海神针”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还有一些“绝招”,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首先,我国拥有完备粮食储备调控体系。近20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目前来看,我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无论中央储备粮还是地方储备粮,都非常充裕。

其次,我国还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建立起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可以满足当地10天至15天供应,调控物质基础雄厚。

再次,今年春耕形势良好,夏粮丰收有保障。目前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正在全力组织春耕生产,保障夏粮丰收。

其实,之前我国经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也成功应对了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同样也是自信满满!

中国的粮食供求波动往往引起经济波动,特别是1993年、2003年尤为显著。在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特定条件下,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转变政府职能要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开源而且要节流。

“开源”是指增加和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使粮食供求大体平衡;

“节流”是指生产的粮食通过低成本的储藏——运输——加工,保质保量地投放市场满足相关需求。

“开源”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正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

而“节流”属于流通领域,还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相当部分设施陈旧,损失浪费惊人,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

“开源”与“节流”相互关联紧密。粮食总量不足,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正常储备规模下降,运输压力增大,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粮食总量过大,也会造成储备规模过大,粮食价格下滑,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谷贱伤农),同样会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而适度的粮食规模、适量的粮食储备、稳定的粮食价格,供需处于基本平衡才是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最佳配置,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理想状态。

把粮食安全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投资建设与粮食安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初步考虑有以下几点设想:

抓紧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专项规划。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国土安全一样属于国家重大安全内容,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农业、粮食、商务、银行等多重行政管理部门。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抓紧制订粮食安全专项规划,明确粮食安全目标、粮食安全原则、粮食安全政策、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企业等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明确和稳定中央对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地处广大农村收纳库建设应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享受相应中央投资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储粮条件尽快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农村储粮损失严重的状况;安排适量中央投资用于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中央储备和省级储备调节能力,既满足市场需要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将静态储备转为“动态储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减轻财政补贴的压力。建立适度的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粮食安全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微观经济问题,既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生活。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适度建立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加大对中央和省级储备粮监管力度,使粮食储备处于有效的监控范围内。促进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粮食经营公司,成为粮食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

国际跨国公司已经先后登陆占点,使粮食流通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要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尤其发挥运作规范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作用。目前中粮、中储粮以及华良物流等中央企业各有特点,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加快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标准体系和预警应急系统。粮食安全不仅体现数量安全,更重要的是质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需要有完备的粮食检测标准体系,目前已出台部分新的粮食品质检测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已有相应科研成果和初步的建设构想,需要尽快启动加快建设。探索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管理方式。国债建粮库的实践证明,只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上下结合,管理到位,其投资效果是显著的。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今后主要是“混合型”投资项目,而且和农业项目一样,布点分散,规模很小,因此要通过调研和试点,探索对这类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粮食安全事关全局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发展,在宏观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有相应措施予以保障。否则粮食安全出问题,造成损失难以估量,再投入的资金会更多。为此,只有加倍努力,措施落实,才能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

再次,今年春耕形势良好,夏粮丰收有保障。目前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正在全力组织春耕生产,保障夏粮丰收。

其实,之前我国经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也成功应对了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同样也是自信满满!








爱不一定要上床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的草根小盛,我是一位生活在农村的草根农民,喜欢土地上植物的气息,喜欢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喜欢绿色、质朴、原生态的三农生活。本人喜欢农业多年,对三农有自己的感悟,首先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希望能把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农村的乡里乡亲,来帮助你们,下面就是我的分享:

  今年开春以来,由于我国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确实给国民经济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很多工厂无法按时复工,很多农民没有办法及时外出打工,而现在虽然疫情基本控制,但国际疫情仍然在不断的爆发过程中。原本按专家的预测,疫情在6月底有可能得到基本结束。

第一,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我国疫情爆发的高峰期是在正月,也就是在1月底到2月份的时间,其实进入3月份之后,各地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这说明国内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的防控重点要从防止国内新增病例,转而防止输入性病例。而国内则需要加大经济建设,鼓励工厂企业复工复产,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的提振国内,消费信心和经济发展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粮食稳定一定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我国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不可能出现像国外那样大范围哄抢粮食,造成物价飞涨的情况,国内的社会经济民生都会保持稳定状态。


第二,农民正在从事春耕播种等生产活动,粮食收成不会大面积减产

  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人没有办法正常地开展工作,但是对于农民来讲现在正好进入到春耕播种的农忙时节,而此时已经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有序开展春耕播种。在国内已经反复的情况下未来农业生产种植活动不会受到打乱,总体而言,今年的粮食收成不会有大面积减产的情况。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粮食的供应,让粮食的价格仍然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上。现在也并没有出现农民不种地或者减少耕作的情况,所以不用太过担心粮食减产

第三,国家层面会进行宏观调控,不会出现粮食价格过高上涨的局面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14亿多的人口,所以说粮食是关心国之根本的东西,在现有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和波动。在国务院2008年印发的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6项约束性指标和9大预期性指标,其中最核心是确保量为18.65亿亩,比原来增加6000万亩。之所以是这个数字,因为15.6亿亩是养活我国14亿人口最低的保证要求,18.65亿亩则是保有一定的余地(预防天灾、土地质量变化等因素),所以说就算不依靠进口,我国全部依靠自己也可以得到保证。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内容供您参考,希望上面的分享能帮到您,我是头条号“草根小盛”天天分享三农生活,欢迎私信联系小盛,关注我,多多交流!



草根小盛


古人云“无粮不稳,”粮食是维系国家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之一。

在当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粮保粮,振兴农业发展的好政策,但仍需全体国人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希望我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开犁耕种,点瓜播豆,用辛劳的汗水,换来丰收的硕果金秋。


白鹿山岚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这粮食啊!我们农民是自产自销。自种自吃,自己种的就是安全。这个粮食你可以放心吃。







派哥样样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粮食乃生存之本 怎么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呢 请看视频详细讲解 欢迎留言讨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c370113a81f46ceb5e16fff62308f9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