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軍的滿漢全席
個人觀點是肯定的,叢觀社會的發展與身邊的體現,現在也空現了這個問題的主觀,我生為60後,也正在撫養老人,深感無奈,我家是農村的,父親87歲了,無法自理,須要專人在家裡守護,我們夫婦倆只好留一個人在家裡看護了,問題在這,留我老婆在家嗎,父親是個男人,需要幫他洗澡,媳婦幫公公洗澡不合理吧,我又不能在家,我是家的全部經濟,孩子又是剛畢業,如果家鄉有養老院我會考慮選擇的,現在我老婆在家照顧他老人家,好不容易給錢找到一個願幫洗澡的人,有同感的??
都市放牛71022
這不是聳人聽聞!
中國將在不遠的將來進入特殊的老齡社會,尤其是普通家庭會形成一種極為特殊的倒金字塔結構,一對年輕的夫妻可能面對照顧兩個孩子和贍養四位以上老人的重任,經濟壓力姑且不論,單就精神壓力而言,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大多60後,70後的父母屆時不得不將人生的最後一站選擇在養老院,換句話說,養老院極有可能是這一代人最後歸宿。
至少,我現在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也樂於接受這樣的現實,因為我知道,現實往往都是殘酷的,你必須面對,也必須接受。
不過,如果真的到了哪一天,我倒是有些小小的建議:
一是抱團取暖。單位同事,親朋好友不妨組團共駐養老院,一來相互照應,二來共同玩樂,繼續過那種有味道的集體生活。
二是互助合作。假如你確實不想面對養老院的牆壁,可以組成親家聯盟,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儘量解除兒女的後顧之憂。
三是結成興趣小組。如果有共的愛好,可以相互集結,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小圈子,共同度過老年時光。
總之一句話,坦然接受,隨機應變,儘量把日子過得新鮮一些,自由一些,有味道一些。
潘文軍的滿漢全席
養老院照目前的趨勢看,將很可能成為將來養老的一處選擇,但不會是最後一站。
我有以下觀點
①將來的養老問題會凸顯成為社會問題,解決辦法也只會是多管齊下,多頭並舉,養老會有很多方法和途徑,養老院只可能是其中一種而不會是全部。
②中國的國情在明擺著,將來的老人因經濟能力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方式。
A有能力自己養老,會選擇旅遊,參加老年組織,老年大學等,快樂的在自己家中或旅途中養老。
B兒女有經濟能力,會選擇精品的養老院養老,定期探望。也可能會在家庭中僱傭家庭服務人員專門服務,定期回家探望等
C自己和兒女經濟能力均不是很好,只能在自已或兒女家中養老,兒女抽時間照顧,以養天年。
D無兒女且經濟能力差,目前的養老方式是向政府申請,入住公辦的養老院養老。
綜上所述,各種養老方式的最終一站,是醫院。或者短時,或者長時,在與時間的賽跑中安靜的離開世界。
不管怎樣,珍惜每一天,健康而快樂,無論哪種養老方式都是可行的,也都值得尊重。
玉石王7
也許吧,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養老人壓力的確很大,不過身邊進養老院的很少,對這個還是不太認同,我也不太支持送老人去養老院,看過一個視頻,老人不想去硬送進去,子女走的時候,老人像小孩一樣黏著子女,那樣子像極了我們小時候被媽媽送去幼兒園的場景,當時就看哭了,唉..........
一杯空氣702
我是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所以去年住進了養老院,但存在二個問題,一是伙食吃不慣,因為院裡有很多糖尿病人。燒的菜淡而無味,湯如白開水。二是收費太高,每月費用在三千五以上,還沒有護理。住了二個月我回來了。
蘇州說笑老客
伴隨著老年人的不斷增加,子女少,工作忙,居家養老會越來越少,進入養老機構是不錯必然的選擇,這得靠國家出地,地方政府出錢建蓋條件比較完善的敬老院,建蓋時也可由需要入住的老年人出資一個標準間的費用,土地不出錢建築面積成本每平米在1500元左右,加簡單裝修一個30平米的房間含配套設施費10萬元就夠了,多數老人都能出,這樣每月的伙食,護理,衛生垃圾等等費用就不會太高,退休金可接受!
長齡3
養老院是中國貴族的地方、大多農村人還去不了養老院、一經濟問題、二養老院管理問題、三即是挪不動了也就快到畢業的時候了、不必要神神道道自己先嚇自己、主要是心要坦然面對人生歸跡、不然還沒到養老院就先把自己嚇死了。家家有長短長短不一般、走一步說一步不論遇到大小事都要去面對、何況人老、死是天體規跡。
聊齋書園
敬老院是未來老人的最好養老方式,這似乎是大勢所趨。原因是:一,生活日益富裕,人口老齡化,一般的家庭都是三世或四世同堂,除頂層的老人無事可做,其他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老人誰來照顧?二,即便在一起,由於代際之間的衝突,吃不到一起,睡不到一起,說不到一起,每個人都活得很委屈,合賬嗎?三,人老了,孤獨不得,許多老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其樂融融,何樂不為呢?老人去養老院是未來養老模式的首選。
地之北1
反正我死也不去。在家裡僱個保姆到最後關頭
flyhighest
認同養老院的,如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養老院是延續生命之福地。如讓獨生子女來侍候我則有愧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