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連打40個電話,“作精老婆”和“鴕鳥老公”,日子怎麼過?

【1】

M和他的老婆Y,是一對怨偶,最近鬧得要離婚了。

M對Y的評價是:不依不饒。比如,為了一點小事,Y可以10分鐘給M連打40多個電話,目的就是為了“說清楚”,全然不顧M方不方便。

而Y則指責M“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似乎抗拒她任何“過激”的情感表達,也令M不知道Y心裡到底想什麼。

這兩個人最常見的場景,總是由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開始吵架,升級成女人崩潰地向男人大吼大叫,而男人則躲起來,以沉默和冷暴力應對。日子過得你追我逃,日子過得就像拉鋸戰,令雙方都痛苦不堪。

Y說:“有時候我真的不是想要吵架,我只是想讓他過來,抱抱我哄哄我,我不會真的跟他生氣的。可我越要求,他越冷漠,似乎我就不該提要求,我就不配他屈尊來呵護。”

而M說:“有時候真的覺得她不可理喻,瘋婆子一樣,太作了。”

其實,這只不過又是一對“焦慮型老婆”遇到“迴避型老公”的故事。而這樣的配對,在很多婚姻和戀愛中,比比皆是。

10分鐘連打40個電話,“作精老婆”和“鴕鳥老公”,日子怎麼過?

【2】

焦慮型依戀人格,和迴避型依戀人格,是表現相反的兩個極端。在親密關係中,兩者的表現是截然相反的:

焦慮型依戀人格缺乏安全感、粘人、佔有慾強、害怕分離;他們對喜歡的人過度關注,對伴侶的行為格外敏感。他們的心中充滿矛盾,害怕伴侶不愛自己,更害怕伴侶拋棄自己,所以他們迫切地需要對方向自己保證,甚至控制不了情緒而崩潰。

焦慮型依戀人格是低自尊的,往往更具有“奉獻”精神,因為他們無法通過發掘自我來填補安全感,於是通過為他人、為家庭犧牲與付出來換取價值感。

可悲的是,這種奉獻並不能讓她們感到安全,反而更讓她們更強烈的需要得到回報和認可,而當這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進一步傷害她們的安全感和自尊。正如,我們經常說一些女人是“怨婦”——她們一面扛起了家中大部分的家務和責任,另一方面又不停埋怨、甚至罵罵咧咧。

迴避型依戀人格則在關係中的表現總是搖擺不定,若即若離,讓人摸不準。他們既渴望獨立又渴望依戀,既害怕被拋棄也害怕被控制,尤其當關系過於緊密的時候,他們就越想要逃離。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高防禦高自尊的,這種姿態只是為了保護脆弱的自我。他們很難向伴侶透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自己的看法過於積極,對伴侶則保持著一種消極的、憤世嫉俗的態度。“懶得跟你說,說了也白說。”每當遇到爭論、衝突和其他壓力情況的時候,他們的典型反應,是變得疏遠和冷漠。

【3】

電影中的春嬌和志明,是一對典型的焦慮型與迴避型伴侶。

張志明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都要小於伴侶餘春嬌。在戀愛的過程中,他一直是“被動”的那一個:不拒絕不主動、唯唯諾諾、不斷退縮,甚至一度被冠上“渣男”的稱號。

而提前進入中年的餘春嬌顯然更具有進攻性,對於愛,她的表達更加直白大膽。在她的意識中,戀愛總是在走下坡路的,所以她一直為此而擔心,總是一次次想證明對方的愛,卻一次次失望而歸。

10分鐘連打40個電話,“作精老婆”和“鴕鳥老公”,日子怎麼過?

真實生活的親密關係,焦慮型依戀人格和迴避型依戀人格確實往往喜歡湊到一起,形成了相愛相殺的關係。

這,是令當事人都覺得異常困惑的地方。

“為什麼我總是犯賤,喜歡一個嘴硬心冷的高冷男?”“為什麼我總是眼瞎,找到的女人總是作天作地?”……

能夠讓兩個人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必然是彼此的吸引力,而這吸引力背後是自我情緒的釋放。也許,正是在兩者的相遇之初,他們彼此從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內心所缺失的那一部分。焦慮型人格中缺乏的是“理智”,而回避型人格缺乏的是“充沛的感情”,他們互相觸發,走到了一起。

但一旦感情確立,進入了長期模式,兩種依戀人格的行為模式又回覆到以前的樣子,一方開始不斷進攻和侵佔,另一方則開始了築城修牆。不良的互動模式,不斷對親密關係傷害和腐蝕。一個不斷地追、一個不斷地躲,讓感情裂痕出現、擴大、最後走向破碎。

【4】

那麼說,如果一對夫妻一個是焦慮型依戀人格、一個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就真的沒有辦法處下去,只能離婚嗎?

我經常面對一對夫妻的相互指責,女人說男人自私冷漠不負責任,男人說女人蠻橫無理佔有慾強。有時候,明明能感覺到他們之間還有愛,為什麼一定要這麼不遺餘力地妖魔化對方呢?是否也想過去,聽聽對方內心的聲音,看見對方心裡住著的那個小孩,那個和自己一樣,渴望著愛的小孩?

10分鐘連打40個電話,“作精老婆”和“鴕鳥老公”,日子怎麼過?

凡是婚姻中的和諧相處,都是真正做到了識己、識人,

識己是一種自律,覺察自己的情緒,搞清楚自己情緒來源,女人鼓勵自己“別擔心”、男人告訴自己“不要逃”。識人是一種友善,用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對方,看到彼此的不同,並給予對方自我調整的空間與時間。

女人問:“老公,你愛我嗎?”男人要麼隨口答“愛愛愛”,要麼嘖一聲,結婚了幹嘛還問這種多餘問題。其實,這個時候不妨意識到,妻子不過是在以這種方式來確認自己的愛,而用行為證明的愛,才是最好的回答。

男人說:“老婆我累了,我想一個人靜靜。”女人要麼追問“能有啥事這麼累”,要麼警覺“靜靜是誰”。不妨就給對方一點自由和信任——幫他沏杯茶,囑咐他早點睡,然後溫柔地離開。

要知道,那些妖魔化對方的言辭,蠻橫無理也好、瘋婆子也好、冷酷自私也好,其實,都只是一個人的內在小孩,在恐懼著失去、在渴求著愛啊。

有一些女人說:“家裡這個男人,真的要讓我的心操碎了。”

那,為什麼不停止操心呢?他是一隻嚮往自由的野獸,你越追、他越逃。最好的相處,難道不是追的人不再追,逃的人不再逃嗎?所以,為什麼不先停下來呢?

你要知道——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內心深處,不是沒有愛,而是把愛藏了起來。所以你不要害怕,愛還在那裡,你要做的只是減輕他的恐懼。追趕只會加深他的恐懼,把選擇權交回於他,他的恐懼才會減少。

把追逐對方的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如何,為自己而活又如何?你會有更多的時間與自己相伴、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而當一個更美好的自己停下了追他的腳步,他又有什麼理由不回頭呢?

美劇《慾望都市》中,Carrie這個神經質、不安全感嚴重的女人,遇上了連婚禮上都有可能逃跑的、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大先生。幾經波折結婚之後,兩人經常性陷入這種你追我逃、令人疲憊的境地。

然而,當一次Carrie因為工作而暫時搬回自己公寓小住一個週末後,他們不約而同發現——這樣挺好,適當的空間,讓彼此找到了自己。而Carrie的遠行和甚至出格的行為,更讓大先生感到,對方是自己不能失去的人。

10分鐘連打40個電話,“作精老婆”和“鴕鳥老公”,日子怎麼過?

所以,停止爭吵,停止追逐和逃跑,請先好好面對自己、活出自己吧,超越了內心的恐懼,看到了對方的存在,你們的婚姻,才有了價值和意義。

【歡迎留言,另外晴朗老師專欄《婚姻必修課:這樣離婚,不傷孩子》持續更新中,讓您擁有更通透的婚姻,把握婚姻危機下的親子教育,請關注專欄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