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4個表現,家長們背後偷著樂吧

俗話話:"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各位家長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下面這3種表現,如果有的話,就背後偷著樂吧,這些都是孩子聰明的特徵。

聰明的孩子大多有著4個特徵: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4個表現,家長們背後偷著樂吧

1.容易被事物吸引

很多人平時逗孩子的時候,都喜歡拿一樣東西去吸引他。有的寶寶在被吸引了很多次後,如果得不到,之後不管換什麼東西吸引,他都會不想要了。但有些寶寶,不管你換了多少樣東西,他都要把東西拿到手為止,所以哭鬧就是常有的事。

因此有的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太任性。其實這樣的寶寶,反而比較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寶寶的觀察力。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4個表現,家長們背後偷著樂吧

2.活潑擅長運動

運動中我們的大腦控制著身體的每個部位並指揮著這些部位做出相應的動作,而且在研究調查中表明,大腦不同的部位控制著人的運動,也就是說人的行為直接反應的是大腦的發育程度。如果孩子可以非常準確且快速地做出各種身體動作,那麼則表現孩子的大腦在控制運動方面發育得非常成熟。

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去早教班、親子班,這些培訓班裡都會有運動課程,老師會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做出相應的動作,如果你的孩子看了之後可以馬上模仿出來,那說明你的孩子很擅長運動,反之就需要家長帶孩子多多鍛鍊了。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4個表現,家長們背後偷著樂吧

3.玩的時候很專注

一些孩子在玩的時候,非常專注,會處於一種"聽不見"的狀態,這樣的孩子很聰明。這種專注不包括被動專注(比如看電視、玩手機)。一個孩子只有在探索中,才會出現忘我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很多科學家才具有的特質。

曾經愛因斯坦在做地震方面的學術研究時,因為太忘我,當地震真的發生了都沒有發現。所以專注是一種超級可貴的品質。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4個表現,家長們背後偷著樂吧

4.善於表達會說話

語言能力與智力能力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孩子學習說話,是先聽聲音後理解並做出反應的過程。而語言能力的發展,也促進了智力的發展,在孩子表達的過程中,需要把自己看到的事,與腦子中的詞彙相連接,然後通過邏輯能力去整理、組織語言,最後才把一句話說出來。如果一個孩子"伶牙又俐齒",證明這個孩子的邏輯能力非常強,詞彙量也夠大,間接看出記憶力也很不錯!

這樣的孩子自然很聰明。想要孩子智力好,語言能力的提高不要忽視。多跟孩子交流,多溝通,多鼓勵,多給孩子講故事、看繪本。

個人認為遊戲書對於3-6歲是抓住大腦發育的一個好工具。在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培養行為習慣的繪本,優秀的父母一定不會讓孩子沾染一身壞毛病,看上去是愛護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

在孩子行為習慣開始學習的時候,《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這套繪本我在自家孩子小時候就經常讓他學習,把裡面的故事讀給孩子聽,久而久之孩子就懂得有禮貌、不撒謊、不自私。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4個表現,家長們背後偷著樂吧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4個表現,家長們背後偷著樂吧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下方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