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治學方法》:從個人修養和待人接物,解讀曾國藩的大智慧

曾國藩的成功之道,學得會!

成功人士那麼多,為什麼成功學卻偏愛曾國藩?

其實,提起成功學,中國有曾國藩,外國有富蘭克林。只要看一遍這倆人的傳記,就能當成功學的老師了。

國人推崇曾國藩,因為他資質平平,但是靠著笨功夫,一步一步,從一個無名小卒,走到了比較高的地位。聽起來,就很鼓勵人。

然而,一個書生,能夠帶兵打仗,僅僅有笨功夫,是遠遠不夠的。他是具有大智慧,大能量的人。

《曾國藩治學方法》裡提到,古往今來,讀書人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有兩人:王守仁和曾國藩。王守仁是天資聰穎,高明一派,而曾國藩則屬於篤實派,更適合大家來學習。


《曾國藩治學方法》:從個人修養和待人接物,解讀曾國藩的大智慧


今天,我們以“治學”之名,來討論一下,除了笨功夫,曾國藩之所以能成功的內核,究竟是什麼。

一、內功,個人修養

修養是一切學問的源泉,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曾國藩的修養三原則是:不落空,日常工作,遇事反省。關於修養分為身體和精神兩個部分來講。

1.精神方面

精神方面可以分為三個層面:靜坐,平淡,改過。

靜坐,用現在更流行的方式來說,就是冥想。在我看來,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才需要靜一靜,等一等快節奏的生活。沒想到,沒有手機電腦的曾國藩,也是一個冥想愛好者。

冥想可以讓飛散的心重新靜下來,然後客觀看待自己的優勢短處。否則,容易被主觀成見所矇蔽。曾國藩能夠每日自省,客觀看到自己的問題,也是因為靜坐。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冥想呢?冥想可以分為三種:引導式冥想、呼吸式冥想、咒語式冥想。有老師的聲音引導,就屬於第一種。但是對我們來說,後兩種可能更好使用。

在練習呼吸冥想時,只要觀察自己的呼吸就行了。你的大腦有時會介入,想控制你的呼吸,但一定要剋制,只要觀察就可以了。毫無疑問,呼吸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不需要經過大腦指揮,人天生就會呼吸。

在練習咒語式呼吸時,你需要先選擇一個咒語,以便在冥想時反覆吟誦。我建議咒語要儘量簡短,最好只有三四個字,但有人喜歡長一點的咒語,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更容易讓大腦保持專注。


《曾國藩治學方法》:從個人修養和待人接物,解讀曾國藩的大智慧


平淡,說的是平淡的心,平淡的態度。

很多人氣量狹窄,容不下人,是因為得失心太重,有很多物質的慾念,或者功名之心。私慾縈繞於心,精神自然無法安寧。

現在網絡發達,物質世界更是充滿了各種誘惑,能做到平淡,更是難上加難。曾國藩承認,自己也有好“名”,好“勝”的偏見。所以,總是會反省自己,讓自己變得“平淡”。

“胸懷寬廣,宜從”平淡“二字用功。餘生平雖好看書,總不免好名好勝之見。

原來,想要胸懷寬廣,需要看淡得失和功名。這一點,對於普通人都很難,曾國藩在官場,誘惑更多,更大。他通過每日的自省,來時刻提醒自己,要平淡。

這個“平淡”,對我的影響很大。身處於社會之中,工作中的peer pressure,生活中的各種比較,甚至網絡上的各種奇特的信息,每一種都在刺激著自己的神經。想平淡如水難,想維持良好的心態,也難。

這樣,更需要向曾國藩看齊,跟著他學習,這些老智慧,沒想到也能治療新青年的各種得失病。


《曾國藩治學方法》:從個人修養和待人接物,解讀曾國藩的大智慧


改過

時刻檢查自己的心境,是否平淡。如果做不到平淡,那麼就找,找到病根,然後痛下殺手,連根拔除。這,就是改過。

曾國藩為了改過,寫了很多自省的日記,就是為了改掉毛病。勇於自責,才能夠改正。

冥想,思考,然後改過,看起來,曾國藩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的作為,包含了正念冥想的思想內核。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對自己太好了,不捨得“痛下殺手”,改不掉那些小毛病,就無法改寫大腦裡的自動模式。


《曾國藩治學方法》:從個人修養和待人接物,解讀曾國藩的大智慧


2.身體方面的養生之道

曾國藩身體羸弱,失眠,吐血,還有目疾。一方面是因為先天不足,一方面也是因為太用功了。

身體不好,就容易精神萎靡,提不起勁兒,他曾經說過,養生之法,莫過於“懲忿窒欲,少食多動”八個字。懲忿窒欲的意思是剋制住憤怒。因為氣量狹窄之人,容易讓疾病趁虛而入,憂鬱怨尤,這是常人不健康的最大原因。

身體方面的養生,他並沒有陷入追求物質主義的怪圈,比如吃一堆養生品。有些人太愛惜自己,保養太過,就不願意出心力,所以沮喪,就容易精神氣不夠。

曾國藩從來不會“愛惜“自己,對自己全無姑息,定了目標,就儘量做到。他的養生之道:1.早起,2.眠食有定時,3.學射有定時,4.飯後3000步,5.臨睡洗腳。

這些內容,看起來太普通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定了規矩,一直做下去。

由此可見,心胸寬闊,坦坦蕩蕩,這才是最大的養生之道。原來,有一身浩然之氣,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二、治事,與人相處之道

治事說的是與人的交往,對外的管理。曾國藩對自己及其嚴苛,但是,對待別人,卻很有耐心。我們來看一看,他與人交往的原則是什麼。

凡天下庶事百技,皆先立定規矩,後求精熟。

所有的事情,先定下規矩,目標可以微調,校準,但是,規矩不變。


《曾國藩治學方法》:從個人修養和待人接物,解讀曾國藩的大智慧


1.自己的日常態度

曾國藩自己的日常態度,總結起來,是這樣:誠拙的態度,宏大的器量,嚴密的考查。

關於誠拙之心,曾國藩相信,凡辦一事,必有許多艱難波折,千磨百斬而不改日常態度,相信終會有順理成章那一天。

關於器度,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智慮不離乎鍾釜,慈愛不外乎妻子,則一旦妻子歡娛童僕飽,便心滿意足,不顧其他。意思是,如果只考慮自己的俸祿,自己的妻子兒女,那麼,家人吃飽,便心滿意足,不顧其他。這樣的人,器量太小,沒有遠大的抱負。

聽起來和我很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總覺得,管好自己就不錯了。所以,會有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以前不覺得有什麼,現在看來,還是自己器度太小。

關於考查,首先明確一點,宏大的器量和嚴密的考查並不矛盾。對人對事可以包容,可以有器量,同時,曾國藩很精細,不畏繁重,事無大小,都要考察。做事的時候,要做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這樣,做事的時候,自己不容易出錯,他的下級也不會鬆懈。


《曾國藩治學方法》:從個人修養和待人接物,解讀曾國藩的大智慧


2.帶兵

文官和武將,相互之間誰也看不上誰。

曾國藩帶兵打仗,自己臨陣,容易敗仗,但是,他提拔的將官,都很擅長打仗,而且死心塌地追隨曾國藩。曾國藩可謂是“

不善將兵而善將將”。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尋找有識之士,為自己效力的呢?

很多人說,沒有人才,其實是因為自己沒有去造,沒有去求。曾國藩說,若能夠物以類聚,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來效力。他相信,靠上級的提攜造就,不怕天下沒有人才。“人才以培養而出,器識以磨礪而成”。

曾國藩看到,當時的將士,懶惰而且善妒,風氣不好。曾國藩看到病根,就開始下藥,關鍵在於一個“勤”字。因此,練兵的時候,要使新兵生氣勃發,沒有驕惰之氣。還有,領兵的時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最後

總之,《曾國藩治學方法》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更符合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曾國藩。他的成功,不僅僅在於笨功夫,實際上,他是一個具有高格局,視野寬廣,同時有宏達器度,能夠容人的人。對於我們來說,如果只學會了勤能補拙,那麼就有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

擁有大智慧,大器度,大格局,同時,又能夠持之以恆地按計劃行事,這樣,才能學到一點曾國藩的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