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老百姓放電影特充實

摘要: 76歲放映員李德明 傍晚時分,潁州區袁集鎮小廣場上一片熱鬧。李德明停好電動三輪車,開始懸掛幕布。    “李站長,今天晚上放啥電影?”幾位居民圍上來問。    “好片子,馬上你就知道了。”李德明故意留 ...

76歲放映員李德明

為老百姓放電影特充實

傍晚時分,潁州區袁集鎮小廣場上一片熱鬧。李德明停好電動三輪車,開始懸掛幕布。

  

  “李站長,今天晚上放啥電影?”幾位居民圍上來問。

  

  “好片子,馬上你就知道了。”李德明故意留懸念。

  

  “那趕緊回家吃飯,吃完飯再來看。”居民們說笑著離開。

  

  今年76歲的李德明家住袁集鎮,曾辦過安徽省第一個農民文化站。他從20多歲開始到各村放電影,經歷過露天電影時代的輝煌,也見證了因電視、電腦、手機普及,露天電影遭到冷落的過程。

  

  “我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放電影。”李德明說,前些年,看露天電影的人少了,讓他一度感到很失落。從2013年開始,“農村電影放映”被納入安徽省民生工程,由政府出資、提供設備和片源,為每個行政村每月放一場電影。

  

  這一舉措,讓李德明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

  

  以前,李德明負責潁州區袁集鎮和三十里鋪鎮23個行政村的電影放映,按每村每月一場算,他一個月有23天在外面放電影。後來兒子考慮他年齡大了,勸他別這麼累,他於是將三十里鋪的放映任務交給別人,目前只負責袁集鎮10個村的放映任務。

  

  每次外出放電影,李德明都是騎三輪車,上面馱著數字電影流動放映機,還有他自費購買的20多個凳子。放映機上有個外接攝像頭,李德明解釋,每場電影在哪放、放什麼、幾點開始幾點結束、現場觀眾情況,他都要通過攝像頭記錄,再反饋到電影放映公司,“這是為了保證每場電影放映都真實有效,避免弄虛作假。”

  

  當天在袁集鎮播放的是抗戰題材電影。電影還沒開始,就陸續有居民圍攏過來。其中以老年人居多,還有不少孩子。

  

  73歲的居民王祥才說,李德明每個月都過來放電影,自己每場都看,有抗戰片、武俠片、戲曲,還有很多反映現實生活的片子。放《花喜鵲》、《借娘》等反映孝道、婆媳關係的電影時,觀眾被深深打動,哭成一片。

  

  雖然已是76歲高齡,但在電影放映過程中,李德明始終守在機器旁,不時用攝像頭拍一下現場情況。“好電影還是有人看的,多的時候有幾百人。”李德明說,為了多吸引觀眾,他都是提前幾天去貼海報,公佈時間和放映內容,“看電影的人越多,我心裡越得勁。”

  

  到農村放電影是個苦差事。每次電影放完,收好設備、凳子時,往往已是半夜。雖然辛苦,李德明的心裡卻很快樂。

  

  “現在不缺吃不缺穿,能為老百姓多放幾場電影,我就感覺特別充實。”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