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深入推進河長制 提升水環境質量

一、加強工作協調統籌 推進六項任務落實

按照河長制六項任務總體要求和年初我縣制定河長制工作要點,制定“三項”(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措施清單)清單,細化分解任務。各責任單位樹立全局“一盤棋”思想,主動認領工作任務,各司其職、主動擔當作為,全力抓好工作任務落實。

一是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繼續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縣2019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63億立方米以內;辦理水資源論證項目14個、辦理取水許審批14個;完成3家企業的省級節水企業創建及4家機關單位、1所學校、3個小區的市級節水單位的創建。

二是強化水域岸線管理。完成渦河、西淝河、北淝河、芡河、武家河、包河6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及市級領導擔任河長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完成陳大碼頭、城東碼頭及渦河四橋、煤礦鐵路專線跨河大橋建設項目審批;繼續實施河道“清四亂”專項整等工作,水域岸線管理秩序進一步加強。

三是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繼續實施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全縣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22處,完善19處鄉鎮汙水處理廠管網建設,新鋪設汙水管網50公里,完成老城區紫光大道、站前路等6條道路雨汙分流改造,城鄉汙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縣城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94%,建制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44%。繼續加強入河排汙口整治,通過完善管網截汙納管、集中收集處理等方式,完成80個入河排汙口整治。12月22日,省生態環境廳驗收組抽驗我縣排汙口全部合格,正式通過省級驗收。繼續加強農業面源整治。禁養區內85家畜禽規模養殖場已全部關閉或搬遷,全縣867家畜禽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建設與生產規模相匹配的治汙設施並能正常使用,流轉或簽訂消納畜禽糞汙土地近30萬畝,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率達88.39%;通過示範引導、科技推廣,化肥使用量和農藥使用量均可使用負增長。開展“散亂汙”企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排查散亂汙企業114家,已整改完成112家,其中關停取締107家,規範整頓5件,查處環境違法行為4家。

四是加強水環境綜合整治。已完成渦楚河、向陽河、柳溝等8條黑臭水體治理,正加快實施城區水系景觀工程和生態提升改造;繼續實施農村“三大革命”行動,完成12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2個鄉鎮作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試點,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建議書;加強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已完成縣級集中飲用水水源兩次監測,日供水量1000噸以上的鄉鎮水源地有20個,已經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完成取樣,數據正在分析中。

五是推進水生態修復保護。積極推進溼地申報,進一步加強道源國家溼地管理保護,逐步提升保護率,穩定溼地生態功能;實施建立河道水質監測及補償機制,出臺《渦陽縣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完成全縣範圍內47個河道地表水生態斷面檢測;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監管,完成10個新建工程水土保持審批;繼續做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放入渦河、道源溼地公園等重點水域魚苗150萬尾。通過水汙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我縣城區水系和重點河道水質狀況逐年改善。

六是加強執法監管工作。縣水利局成立綜合執法辦公室,設立兩個執法中隊,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購置大型執法船、執法快艇各1艘,購置無人機1架、執法巡邏1輛,進一步改善執法隊伍裝備條件,並建立“五查”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執法監管能力和成效。今年以來,查處採砂船隻和案件2起,移交涉黑線索6起,查實5起,立案1起。縣公安局建立河道“警長制”,共設立各級河道警長168名,主動巡河排查掌握涉水違法犯罪線索和不穩定隱患,會同縣直有關依法打擊非法採砂、電打魚等違法犯罪,立案偵查渦河義門周營段非法採砂案件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人,並刑事拘留。

二、鞏固成果,抓好“清四亂”專項整治

按照水利部河道“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部署和縣委書記胡明文、縣長熊國洪批示要求,在去年專項整治成果的基礎上,縣河長辦成立2個暗訪工作組,不定期開展暗訪督查工作,按照“找、交、銷、查、考”工作流程,及時交辦整改。今年以來,累計排查交辦問題347個,已完成銷號302個,河道四亂問題初見成效。今年水利部、省河長辦先後5次暗訪渦陽,交辦問題數為零。

三、創新突破,努力開創全新局面

河長制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艱鉅的改革任務。在紮實完成規定任務的同時,不斷總結創新,尋求新突破,助推河長制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是著力推進三個閉環系統建設。建立水汙染防治、河道執法監管、督查推進三個閉環工作流程,抓住治、管、保三個著力點,始終以清晰工作路線圖,推深做實河長制工作。

二是著力推進三長制統籌工作。按照縣委關於實施三長制統籌工作部署,建立“五堅持、五統籌”工作模式:堅持一機構統籌,牽頭抓總;堅持一張圖作戰,持續發力;堅持一盤棋協同,整體推進;堅持一體化融合,大數據指導;堅持一單式交辦,強化整改;統籌抓好“三長”體系、“三員”管理、“三權”劃界、“三線”建設、“三域”整治,形成河長制、林長制、路長制工作統籌推進新格局。

三是著力推進河長制大數據中心建設。運用河道劃界和

河長制數據採集成果,“河湖劃界+遙感目標識別預警”系統,建立集成互聯網、雲計算、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大數據採集分析等新技術一體的河長制數據資源信息化中心,並建立及時呼叫系統,實現指揮中心遠程指揮調度,打造了一個開放高效的智慧化、可視化、全要素感知的河流管理平臺,探索建立智慧河湖管護全新模式。

四、存在問題

一是河堵。農村河道水毀情況比較嚴重,斷頭溝、卡脖子溝較多,造成水系不暢通,灌排功能不強。

二是草多。我縣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後,城鄉環境衛生狀況有了一定改善,但河道雜草叢生,無人過問,不僅影響人居環境,而且影響河道水質。

三是遺留問題多。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範圍土地界線不清晰,權屬糾紛矛盾突出,鎮村公益性設施建設很難組織起來;歷史遺留的河道建房問題沒有很好辦法解決,給河道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阻力障礙。

五、2020年河長制工作謀劃

通過三年來河長制工作的推行,我縣重點河道水質已有明顯提升,河道亂象問題已初見成效,社會各界愛河、護河的自覺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隨著工作不斷深入,河長制制度改革也進入深水區,河道依法管理、工程治理更加緊迫,必須以全民意志打好河道生態治理攻堅戰。

一是抓好水系治理規劃。按照中央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的要求,謀劃我縣“水路林田村”五位一體項目佈局,通過項目整合、專項投入、貸款融資等形式,加大農村水系治理項目投入,提升系統治理水平,增強綜合保障能力。

二是進一步推進專項整治行動。發揮河長牽頭的制度優勢和河長制平臺作用,持續推進河湖違法建設整治、河湖“清四亂”、水汙染防治、飲用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整治等專項行動,出重拳、出實招,切實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三是進一步抓好公共空間資源整治。以三長制工作為工作抓手,集中開展以水體公共空間、道路公共空間、林帶公共空間為主要領域的“三清”專項行動,破解河道等公共空間管理範圍及權屬不清難題。

四是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2020年,省河長辦河長巡河APP將建成運行,對各級河長巡河監管考核更加嚴格。同時,中央、省、市開展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改善、自然資源保護等工作都涉及對河長制工作的督查。為了力戒河長制存在的形式主義,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河長制問責制度,進一步完善暗訪督查、考核制度,積極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壓實河長巡河履職工作責任,真正發揮河長守河有責、守河盡責的作用,不斷取得新的工作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